農夫


2014年4月11日,由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南衛視、新華社中國特稿社等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網絡植樹節啟動暨落地植樹活動在北京舉行。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中國綠化基金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卓榕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代表張世鋼等領導、嘉賓百余人出席本次活動,并現場參與落地植樹。
當前,氣候變暖、干旱加劇、森林消失、物種減少、霧霾頻發等生態危機正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不僅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善人類生存條件的必然選擇。“中國網絡植樹節”大型全民互動在線植樹公益活動,自2009年3月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五屆,倡議和影響了數百萬社會公眾,以及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新浪微公益、新浪校園、渤海銀行、美國聯合技術國際公司、曲美家具、高露潔公司、杭州宏銘等機構積極加入支持這項公益活動。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募集綠化公益資金近2000萬元,全部用于支持“幸福家園——西部綠化行動”生態扶貧公益項目,一期項目援助甘肅省通渭縣1.7萬戶貧困家庭,種植近10萬畝、1000多萬株大果沙棘生態經濟樹;二期項目援助廣西自治區金秀縣600戶貧困家庭,種植2400畝、68萬株石崖茶生態經濟樹。為綠化祖國、西部生態建設和扶貧開發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2015年將啟動三期示范建設項目,援助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貧困家庭種植枸杞生態經濟樹,幫助他們通過種植枸杞生態經濟樹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家庭經濟收入和獲得可持續
發展。
張永利在啟動儀式上說,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指出,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每一個公民都要自覺履行法定植樹義務,各級領導干部更要身體力行,充分發揮全民綠化的制度優勢,因地制宜,科學種植,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擴大森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增強生態功能,保護好每一寸綠色。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進一步明確了林業在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為推動國土綠化事業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要完成這一重要使命,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植樹造林和生態建設。
張永利希望,網絡植樹工作不斷深化內容,擴大領域,創新方式,與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全球十億綠樹”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做大做好這一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公益品牌。同時,網絡植樹這一平臺已經與廣西、江蘇、甘肅、云南等省(區)的林業主管部門開展試點合作,籌建啟動了省級在線募款二級平臺,為各地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支持本地區的植樹造林、生態建設、自然保護等綠色公益事業創建了新模式、提供了新載體。
中國綠化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陳蓬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網絡植樹節”大型公益活動自創辦以來,已影響和帶動了近千萬社會公眾關注和參與這項公益活動,網絡募款超過1000萬元,在線植樹超過500萬株,援助中國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的貧困家庭種植生態經濟林超過10萬畝,為近2萬戶貧困家庭送去了綠色希望和財富。這表明網絡植樹、綠化美化家園這項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公益活動邁向全民化,為大家提供一個更為寬廣、便捷的平臺。我們一定不斷努力探索,如何更好地把項目進展情況及公眾捐贈信息在中國網絡植樹公益網官方網站上予以定期公布。自今年開始,中國綠化基金會將投入更多的精力來探索推動以網絡植樹項目為代表的公眾參與項目的反饋傳播體系的建立,以確保該品牌項目的透明度、公信力和可持續發展。
林業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承擔著改善生態、發展經濟、造福人類的歷史重任。要完成這一重要使命,必須大力宣傳、廣泛動員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支持植樹造林和生態建設。網絡植樹節,這一新型的綠化募集方式必將進一步拓展綠化工作民間合作的新局面,為各地方動員社會力量加入支持本地區的植樹造林、生態建設、自然保護等綠色公益事業創建了新模式和新起點,為進一步促進地方林業建設發揮了重要的平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