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平
1945年5月10日,戰斗在電影、話劇舞臺,戲劇理論、戲劇翻譯等崗位上的賀孟斧先生在重慶導演話劇《離離草》中遽然逝世,時尚差兩個月才滿34歲!成渝等地文藝界人士聞此噩耗驚駭不已。這位以藝術為武器從事斗爭的勇士竟未能看到三個月后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多么的遺憾啊!
賀孟斧(1911—1945)原名善柯,湖南長沙人,生長于北京,“匯文中學”高中英語高材生,1928年秋考入“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成績名列該系第一。1931年春,他到華北電影公司作編譯工作,并苦學精通英俄語文。不久公司總經理羅明佑調賀入羅在上海創辦的聯華影業公司。賀即成為那一批從“亭子間”出來的、以生氣勃勃的青年藝術家為核心的聯華創作群體的一員。
賀孟斧是1933年費穆成名作《城市之夜》的主要編劇。30年代早期,賀還編劇并執導了電影《聯華交響曲》中的《月夜小景》部分,執導了《藝海風云》中的《話劇團》與《將軍之女》;翻譯了《月亮上升》《街頭人》;與朱石麟合編出劇本《青春》,并在報刊上辦《劇刊》等;以后調任聯華的總公司編譯部任主任兼導演。1936年,賀排練導演了陳白塵的《太平天國》(《金田村》)。賀還曾同趙丹成立“星期實驗小劇場”“業余劇人協會”“業余實驗劇團”等進步話劇團體,宣傳抗戰?!捌咂呤伦儭北l后,賀即隨“業余劇人協會”于1938年1月到達成都。
老成都人都熟知賀孟斧在成都“西北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西電)于1940年拍出的影片《風雪太行山》。“紅日照遍了東方……”這首《在太行山上》鼓舞人心的歌曲曾經響徹成都大街小巷。這部影片不但是賀孟斧所導而且劇本也是他寫的。原來在1938年,賀孟斧的好友秦威正負責西電遷成都建廠工作,便聘請“業余劇人協會”(從武漢撤退來蓉)的賀加入西電;而賀又約陳晨、瞿白音、謝添(天)等同去西電。廠方即組織賀與陳晨、瞿白音等組成記錄片攝制組去華北戰區拍攝《華北是我們的》,又請賀孟斧以太行山為題材拍一部故事片。賀尚未出發即著手以《風雪太行山》為主題開始寫電影劇本;并約楊霽明為故事片攝影。他們出發經西安時,遇見了去延安的老友冼星海。賀孟斧向冼星海提出為《風雪太行山》配歌曲的要求。冼欣然應允寫出《在太行山上》這首不朽歌曲。劇組在《華北是我們的》外景鏡頭完成后返回成都。《華北是我們的》這部記錄片在海外發行后產生巨大影響。此間,賀孟斧懷著滿腔的愛國熱忱和戰斗情懷,完成了《風雪太行山》電影劇本的修改,同時把故事片所需外景鏡頭也拍了下來。他把所有素材帶回成都西電(1939年1月正式掛牌),在十分簡陋的條件下約集演員謝天(添)、歐陽紅櫻等人補拍前期內外景;亦在同樣十分簡陋的條件下進行后期制作,最終于1940年完成了《風雪太行山》這部后來膾炙人口的抗戰影片。
賀孟斧還以西電現實話劇社社長身份導演了多臺話劇。西電在成都話劇舞臺先后上演了頗有影響的《民族光榮》《殘霧》《新生》《霧重慶》《全民總動員》《天羅地網》《雷雨》《茶花女》《日出》等劇。賀還應邀導演了由白楊、耿震、丁然、李恩琪等參演的名劇《家》。1941年西電撤銷后,賀又來回奔波于成渝之間,為國立戲劇學校、上海業余劇人協會、抗敵劇團、中華劇藝社(社理事)、留渝劇人劇團、中國萬歲劇團、中電劇團等社團苦心孤詣地導演了《自由魂》《鳳凰城》《戰歌》《太平天國》(《金田村》)《愁城記》《風雪夜歸人》《忠王李秀成》《北京人》《閨怨》《新生》《秣陵風雨》(《桃花扇》)《花濺淚》《離離草》等劇,先后在成都智育影院及重慶各影劇場隆重公演,獲得了廣大觀眾好評,上座率極佳,從而推動了大后方話劇藝術的蓬勃發展!
賀孟斧在舞臺美術方面造詣頗深,是一名出色的舞臺美術照明設計工作者。謝添(天)執導《茶花女》時,特請賀孟斧擔任舞臺管理,賀的夫人方菁擔任置景。
抗戰期間,賀孟斧在重慶等地執導《秣陵風雨》《金田村》《愁城記》等話劇時,其舞臺布景簡練獨特而獨具匠心。他還應聘擔任國立戲劇學校研究實驗部主任,并講授舞臺裝置課。賀孟斧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戲劇理論家和翻譯家,除撰寫評述文章外,著有《?;辍贰逗[》《這一代》等話劇劇本和《舞臺照明》等。他還翻譯了蘇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我底藝術生活》、美國諾立斯·霍頓的《蘇聯演劇方法論》和《近代戲劇藝術》《世界名劇作家及其作品》等,為大后方的廣大戲劇工作者開闊了眼界,提高了修養。此外,他亦與趙越合著了《舞臺裝飾論》;惜在譯述泰奈著的《戲劇史》時,因突然辭世而成未竟之業。
抗戰八年,賀孟斧勤奮戰斗在影壇、舞臺及講壇、寫字臺前,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為大后方的抗戰影劇人作出了楷模。賀孟斧關注國事,于1945年2月22日,在《新華日報》《新蜀報》等報刊上與郭沫若、茅盾等三百余人共同署名發表《陪都文化界對時局進言》。1945年4月7日,重慶銀社公演了賀孟斧執導,由夏衍編劇的象征人民勝利信心的《離離草》一?。ㄟB演47場)。不料5月10日賀孟斧辭世的驚天噩耗卻突然傳出,一時震驚了大后方文藝界。當時重慶追悼會由郭沫若主祭,老舍、曹禺等文藝界同仁以及數百市民及賀的遺孀方菁參加。賀的遺體棺木由作家劉盛亞安葬在重慶南岸海棠溪后壩瓦窯灣劉家祠堂側。執紼送葬行列迤邐至長江。成都追悼會則在三益公劇場舉行,艾蕪、沙汀等文藝界三百余人參加,賀孟斧遺孤賀多芬、賀凱芬姐妹服孝與會接受致哀。成渝報刊紛紛發表眾多哀悼文章。
如今,賀孟斧過世已經69周年,又正值全國人民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之際,特寫此文以緬懷大師風采,亦緬懷那些曾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過貢獻的影劇人、文化人和其他各界愛國人士。
作者單位:峨眉電影制片廠(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