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法+李廣儉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肥料是個寶,關鍵要用好。這幾句話說明了肥料對作物生長的重要作用和使用方法的重要性。對蘋果樹而言也不例外,只有搞清楚其需肥規律,施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從蘋果樹的根系生長規律、根系吸收養分的途徑、需肥時期與施肥技術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總結。
1. 蘋果樹根系生長規律
和其他植物一樣,蘋果樹根系通常分為兩大類,即常見的褐色或黃色的次生根(也叫生長根)和很少看到的白色的初生根(也叫吸收根)。吸收根多而密,但壽命短,一般為15~20天,一部分吸收根成為生長根,另一部分死亡。生長根再生吸收根,周而復始不斷代謝擴大根系吸收面積,增強吸收功能及同化合成作用。果樹生長所需營養主要靠根系吸收得來,全年有3次生長吸收高峰:第一次在大地解凍后果樹萌芽前,第二次在春梢緩慢生長期或停長期的5月下旬至6月份,第三次在秋梢停止生長期,即中晚熟品種采收后晚熟品種成熟期(9月中下旬)。第一、二次生長時間短,第三次生長時間長,一直到大地封凍。
根系的兩個趨性:一是趨肥性,即向有肥料的地方生長延伸;二是趨避性,同一樹種根系不交叉生長,當兩棵樹根系快接近時互相避讓,有一棵樹根系向深處延伸。
2. 蘋果樹根系吸收養分的途徑
一般有3種途徑:一是截獲作用,土粒和果樹根系是密切接觸的,施肥部位離根系較近的根系可直接吸收,不過鈣鎂肥大部分隨水分下滲。二是蒸騰作用。三是擴散作用。隨著植物根系對養分的吸收,根系附近土壤濃度降低,土壤濃度高的地方養分向根系周圍濃度低的地方擴散,于是根系再次吸收。蒸騰和擴散離開水都很難進行,而水溶性肥料(又叫沖施肥)正是充分利用了這3個特點,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還延長了肥料的時效。在黃土高原,磷元素和土壤中的鋅元素反應會生成磷酸鋅被土壤固定,果樹不能吸收利用,所以沖施肥中含磷量越少越好。
3. 蘋果樹的需肥時期和種類
每次新梢緩慢生長期、停長期都是果樹的需肥時期,也是根系的生長期。果農要根據所栽蘋果樹的品種、長勢來確定施肥時間和種類。蘋果樹從開春芽萌動到5月中下旬用的基本都是貯藏營養氮。水溶性沖施肥、硝態氮見效快,有利于幼果對鈣的吸收;銨態氮、酰胺態氮肥效慢。磷肥對蘋果樹而言全年沒有吸收高峰,樹體吸收得越早利用率越高。鉀肥7、8、9月用量大,膨果、著色、增糖都離不開鉀肥。
從蘋果樹的需肥特點看,秋施基肥以氮、磷為主,鉀肥為輔。翌年開春以氮肥為主,小年樹花前追肥可提高坐果率,大年樹花后追肥有利于恢復樹勢,肥料以氮為主、磷為輔。5月中旬至6月追肥以鉀為主,磷、氮為輔。秋施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70%。很多果農認為第二年是小年就不用施基肥,這種習慣一定要改變,否則腐爛病發生多。大年蘋果樹地上地下生長基本上沒有停止的間隙,而小年樹地下生長、地上停長比較明顯,使腐爛病容易侵染,這就是大年樹沒有腐爛病而小年樹果實少腐爛病多的原因。
4. 施肥量和氮、磷、鉀比例的確定
把握蘋果幼樹要長樹擴冠,初果期結果擴冠,盛果期穩產增強樹勢的習性,結合黃土高原石灰質土壤中磷少易固定的條件,氮、磷、鉀比例以幼樹期1∶1∶0.5,初果期1∶1∶1,盛果期1∶0.5∶1較為適宜。施肥量要依據肥料的利用率和產量計算。化肥的利用率一般為氮30.9%~38.1%、磷12.3%~14.1%、鉀31.7%~35.8%。生產50千克蘋果需純氮230克、五氧化二磷90克、氧化鉀205克。施肥量的確定可通過公式計算,施肥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養分含量×利用率)。在實際計算中,土壤供肥量可以要求當地土肥站提供,對土壤供肥量極少的可以不計算在內。氮肥利用率按38.1%計算,忽略土壤供肥量,如尿素含量為46%,則需尿素量=230克÷(0.46×0.381) =1312克。磷、鉀肥用同樣方法計算。果農應根據近年的施肥情況,結合果樹長勢、產量來調整施肥比例和施肥量,最好進行測土配方施肥。葉面噴肥是對施肥不足的一種補充,屬于應急措施。許多營養元素之間都有頡頏性,一種元素過多會抑制其他元素的吸收,因此,施肥應以缺啥補啥為原則。
5. 施肥方法
幼樹和初果期蘋果樹以環狀溝施為主,盛果期樹采取放射狀溝施法。距主干80厘米左右挖4~6條寬30厘米、深15~25厘米、內淺外深的溝,溝的長度直達樹冠垂直投影外50厘米,肥料施入后填土。在兩棵樹中間或兩行中間開溝施肥的錯誤方法應該糾正,由于果樹的趨避性大于趨肥性,多年堅持這種施肥方法的果園,挖開施肥部位看不到根系生長,所施肥料都以蒸騰和擴散作用被果樹根系吸收,肥料利用率降低了。
(作者聯系地址:山西省臨猗縣北辛鄉欣豐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 郵編:044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