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鋒+賀勇
為了進一步推進肉羊生產發展,提高國外引進優良品種公羊利用效果,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在肉羊雜交改良工作中普遍運用了外源激素處理、人為控制母羊同期發情的技術。2013年以前,全市大部分配種站(點)均運用國產15-甲基前列腺素(PGF2a),對發情母羊進行處理后人工輸精配種,但由于前列腺素有溶黃體作用,已懷胎母羊注射后會發生流產,而且同期率和受胎率都不太高。為了加快肉羊雜交改良步伐,提高繁殖率,從2013年開始,在四子王旗南部3個牧區的配種站(點)運用母羊陰道海綿孕酮栓塞+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進行了同期發情配種試驗,通過對試驗結果的數據統計、分析和對比發現,用孕馬血清促性素處理后母羊的同期率、情期受胎率以及雙羔率都比用前列腺素(PG)處理有明顯提高。
一、同期發情配種時間、方法和結果
從2013年6月21日第一個牧戶開始放栓到9月27日最后一個牧戶配種結束,烏蘭哈達和依可烏素地區共有45戶牧戶的近9000只母羊進行了同情發情處理和人工授精配種。
同期發情處理方法:隨機對牧戶進行排序,再按順序有計劃地給羊放置孕酮栓,放栓后第十天拔栓并給每只母羊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25單位,36小時后對所有注射過的母羊全部配種1次,48小時再配種1次。通過對5批次同期發情母羊的試情觀察,發現90%以上的母羊發情時間都集中在36~48小時,72小時的發情率達到95%以上。
在同期率理想的前提下,受胎率也比較高。通過對11家牧戶的羊群進行調查,發現受胎率在61%~85%之間,且雙羔率平均能達到15.5%,最高達52%(見表1)。而據近幾年的記錄,當地蒙古羊的雙羔率均在10%以下。(見表2)
通過以上兩表對比分析發現,運用陰道孕酮海綿栓塞+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同期發情率72小時之內能達到95%以上,21天情期不返率為84.1%,情期受胎率為79.2%,雙羔率達到了15.5%。同期率和雙羔率明顯高于應用PGF2a進行同期發情的效果。
二、結果分析
1. 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試驗證明: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不僅有促進卵泡發育和超數排卵的作用,還能使蒙古母羊的雙羔率顯著增加,有效提高了母羊產仔數和繁殖率。
2. 影響受胎率的因素分析
①配種月份和返情復配。烏蘭哈達和依可烏素地區的母羊受胎率分別為73.4%和82.3%,前者低于后者,這是因為依可烏素地區的返情母羊都參加了返情復配,提高了受胎率,而烏蘭哈達的牧戶由于急于轉場,母羊放棄了第二情期的復配,使受胎率降低。記錄同時表明8月配種的母羊受胎較高,平均為80.6%,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同期發情配種在以母羊自然發情的季節為最好。情期不返率平均為84.1%,情期受胎率平均為79.2%,這兩者的差異是由于第一情期是在激素的刺激下發情的,第二情期烏蘭哈達地區的蒙古羊仍未到自然發情的旺季,造成部分母羊沒返情。
②母羊的膘情。母羊膘情是影響受胎率的重要因素。依可烏素地區的羊群比烏蘭哈達地區的受胎率偏高,這與母羊膘情差異有關,所以在養羊實踐中要提倡羔羊早期斷奶,使母羊盡快恢復體況。另外,要視母羊體質狀況提早補飼草料,達到中上等膘情后再參加配種,效果更好。
③頭胎母羊占比。頭胎母羊所占比例也是影響受胎率的一個因素。烏蘭哈達地區母羊平均受胎率73.4%,這是因為其中兩牧戶的羊群中頭胎母羊占比為30%和20%,其受胎率為61%和65%,從而影響了平均受胎率。
④種公羊的飼養管理。種公羊的飼養管理直接影響精液品質,進而影響受胎率。本次試驗中烏蘭哈達中心站的公羊是雇人放牧、飼養的,由于飼養員責任心不強,公羊缺少運動,飼料中也缺乏動物蛋白(沒補飼雞蛋),導致精子密度低、活力不強,精液品質較差直接影響了羊群受胎率。
⑤輸精時間。母羊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后在36~48小時集中輸精,雖省時省力,但也增加了輸精母羊的數量和出現對部分母羊的輸精時間把握不太準確的問題,這也使受胎率受到影響。
3. 注意事項
母羊放栓、拔栓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從而避免母羊陰道炎癥的發生;輸精時配種員要準確找到羊子宮頸口,不要冒然輸入精液;輸精時速度不能過快,以免造成精液倒噴而影響受胎率。
(作者聯系地址: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家畜改良站 郵編:012000)endprint
為了進一步推進肉羊生產發展,提高國外引進優良品種公羊利用效果,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在肉羊雜交改良工作中普遍運用了外源激素處理、人為控制母羊同期發情的技術。2013年以前,全市大部分配種站(點)均運用國產15-甲基前列腺素(PGF2a),對發情母羊進行處理后人工輸精配種,但由于前列腺素有溶黃體作用,已懷胎母羊注射后會發生流產,而且同期率和受胎率都不太高。為了加快肉羊雜交改良步伐,提高繁殖率,從2013年開始,在四子王旗南部3個牧區的配種站(點)運用母羊陰道海綿孕酮栓塞+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進行了同期發情配種試驗,通過對試驗結果的數據統計、分析和對比發現,用孕馬血清促性素處理后母羊的同期率、情期受胎率以及雙羔率都比用前列腺素(PG)處理有明顯提高。
一、同期發情配種時間、方法和結果
從2013年6月21日第一個牧戶開始放栓到9月27日最后一個牧戶配種結束,烏蘭哈達和依可烏素地區共有45戶牧戶的近9000只母羊進行了同情發情處理和人工授精配種。
同期發情處理方法:隨機對牧戶進行排序,再按順序有計劃地給羊放置孕酮栓,放栓后第十天拔栓并給每只母羊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25單位,36小時后對所有注射過的母羊全部配種1次,48小時再配種1次。通過對5批次同期發情母羊的試情觀察,發現90%以上的母羊發情時間都集中在36~48小時,72小時的發情率達到95%以上。
在同期率理想的前提下,受胎率也比較高。通過對11家牧戶的羊群進行調查,發現受胎率在61%~85%之間,且雙羔率平均能達到15.5%,最高達52%(見表1)。而據近幾年的記錄,當地蒙古羊的雙羔率均在10%以下。(見表2)
通過以上兩表對比分析發現,運用陰道孕酮海綿栓塞+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同期發情率72小時之內能達到95%以上,21天情期不返率為84.1%,情期受胎率為79.2%,雙羔率達到了15.5%。同期率和雙羔率明顯高于應用PGF2a進行同期發情的效果。
二、結果分析
1. 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試驗證明: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不僅有促進卵泡發育和超數排卵的作用,還能使蒙古母羊的雙羔率顯著增加,有效提高了母羊產仔數和繁殖率。
2. 影響受胎率的因素分析
①配種月份和返情復配。烏蘭哈達和依可烏素地區的母羊受胎率分別為73.4%和82.3%,前者低于后者,這是因為依可烏素地區的返情母羊都參加了返情復配,提高了受胎率,而烏蘭哈達的牧戶由于急于轉場,母羊放棄了第二情期的復配,使受胎率降低。記錄同時表明8月配種的母羊受胎較高,平均為80.6%,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同期發情配種在以母羊自然發情的季節為最好。情期不返率平均為84.1%,情期受胎率平均為79.2%,這兩者的差異是由于第一情期是在激素的刺激下發情的,第二情期烏蘭哈達地區的蒙古羊仍未到自然發情的旺季,造成部分母羊沒返情。
②母羊的膘情。母羊膘情是影響受胎率的重要因素。依可烏素地區的羊群比烏蘭哈達地區的受胎率偏高,這與母羊膘情差異有關,所以在養羊實踐中要提倡羔羊早期斷奶,使母羊盡快恢復體況。另外,要視母羊體質狀況提早補飼草料,達到中上等膘情后再參加配種,效果更好。
③頭胎母羊占比。頭胎母羊所占比例也是影響受胎率的一個因素。烏蘭哈達地區母羊平均受胎率73.4%,這是因為其中兩牧戶的羊群中頭胎母羊占比為30%和20%,其受胎率為61%和65%,從而影響了平均受胎率。
④種公羊的飼養管理。種公羊的飼養管理直接影響精液品質,進而影響受胎率。本次試驗中烏蘭哈達中心站的公羊是雇人放牧、飼養的,由于飼養員責任心不強,公羊缺少運動,飼料中也缺乏動物蛋白(沒補飼雞蛋),導致精子密度低、活力不強,精液品質較差直接影響了羊群受胎率。
⑤輸精時間。母羊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后在36~48小時集中輸精,雖省時省力,但也增加了輸精母羊的數量和出現對部分母羊的輸精時間把握不太準確的問題,這也使受胎率受到影響。
3. 注意事項
母羊放栓、拔栓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從而避免母羊陰道炎癥的發生;輸精時配種員要準確找到羊子宮頸口,不要冒然輸入精液;輸精時速度不能過快,以免造成精液倒噴而影響受胎率。
(作者聯系地址: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家畜改良站 郵編:012000)endprint
為了進一步推進肉羊生產發展,提高國外引進優良品種公羊利用效果,近年來烏蘭察布市在肉羊雜交改良工作中普遍運用了外源激素處理、人為控制母羊同期發情的技術。2013年以前,全市大部分配種站(點)均運用國產15-甲基前列腺素(PGF2a),對發情母羊進行處理后人工輸精配種,但由于前列腺素有溶黃體作用,已懷胎母羊注射后會發生流產,而且同期率和受胎率都不太高。為了加快肉羊雜交改良步伐,提高繁殖率,從2013年開始,在四子王旗南部3個牧區的配種站(點)運用母羊陰道海綿孕酮栓塞+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進行了同期發情配種試驗,通過對試驗結果的數據統計、分析和對比發現,用孕馬血清促性素處理后母羊的同期率、情期受胎率以及雙羔率都比用前列腺素(PG)處理有明顯提高。
一、同期發情配種時間、方法和結果
從2013年6月21日第一個牧戶開始放栓到9月27日最后一個牧戶配種結束,烏蘭哈達和依可烏素地區共有45戶牧戶的近9000只母羊進行了同情發情處理和人工授精配種。
同期發情處理方法:隨機對牧戶進行排序,再按順序有計劃地給羊放置孕酮栓,放栓后第十天拔栓并給每只母羊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25單位,36小時后對所有注射過的母羊全部配種1次,48小時再配種1次。通過對5批次同期發情母羊的試情觀察,發現90%以上的母羊發情時間都集中在36~48小時,72小時的發情率達到95%以上。
在同期率理想的前提下,受胎率也比較高。通過對11家牧戶的羊群進行調查,發現受胎率在61%~85%之間,且雙羔率平均能達到15.5%,最高達52%(見表1)。而據近幾年的記錄,當地蒙古羊的雙羔率均在10%以下。(見表2)
通過以上兩表對比分析發現,運用陰道孕酮海綿栓塞+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同期發情率72小時之內能達到95%以上,21天情期不返率為84.1%,情期受胎率為79.2%,雙羔率達到了15.5%。同期率和雙羔率明顯高于應用PGF2a進行同期發情的效果。
二、結果分析
1. 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試驗證明: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不僅有促進卵泡發育和超數排卵的作用,還能使蒙古母羊的雙羔率顯著增加,有效提高了母羊產仔數和繁殖率。
2. 影響受胎率的因素分析
①配種月份和返情復配。烏蘭哈達和依可烏素地區的母羊受胎率分別為73.4%和82.3%,前者低于后者,這是因為依可烏素地區的返情母羊都參加了返情復配,提高了受胎率,而烏蘭哈達的牧戶由于急于轉場,母羊放棄了第二情期的復配,使受胎率降低。記錄同時表明8月配種的母羊受胎較高,平均為80.6%,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同期發情配種在以母羊自然發情的季節為最好。情期不返率平均為84.1%,情期受胎率平均為79.2%,這兩者的差異是由于第一情期是在激素的刺激下發情的,第二情期烏蘭哈達地區的蒙古羊仍未到自然發情的旺季,造成部分母羊沒返情。
②母羊的膘情。母羊膘情是影響受胎率的重要因素。依可烏素地區的羊群比烏蘭哈達地區的受胎率偏高,這與母羊膘情差異有關,所以在養羊實踐中要提倡羔羊早期斷奶,使母羊盡快恢復體況。另外,要視母羊體質狀況提早補飼草料,達到中上等膘情后再參加配種,效果更好。
③頭胎母羊占比。頭胎母羊所占比例也是影響受胎率的一個因素。烏蘭哈達地區母羊平均受胎率73.4%,這是因為其中兩牧戶的羊群中頭胎母羊占比為30%和20%,其受胎率為61%和65%,從而影響了平均受胎率。
④種公羊的飼養管理。種公羊的飼養管理直接影響精液品質,進而影響受胎率。本次試驗中烏蘭哈達中心站的公羊是雇人放牧、飼養的,由于飼養員責任心不強,公羊缺少運動,飼料中也缺乏動物蛋白(沒補飼雞蛋),導致精子密度低、活力不強,精液品質較差直接影響了羊群受胎率。
⑤輸精時間。母羊注射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后在36~48小時集中輸精,雖省時省力,但也增加了輸精母羊的數量和出現對部分母羊的輸精時間把握不太準確的問題,這也使受胎率受到影響。
3. 注意事項
母羊放栓、拔栓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從而避免母羊陰道炎癥的發生;輸精時配種員要準確找到羊子宮頸口,不要冒然輸入精液;輸精時速度不能過快,以免造成精液倒噴而影響受胎率。
(作者聯系地址: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家畜改良站 郵編:01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