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之國
數字媒體的迅猛發展,不但挑戰著傳統媒體的地位與影響力,而且還對其生存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壓迫感。美國有學者據此大膽預測,21世紀40年代將是報紙走向消亡的最后時間。不過,網絡和社交媒體引領的“短平快”與“碎片化”的數字化新聞,也會令人產生厭倦感。于是,一種適應數字媒體形態并具有專業報道氣質的“深閱讀”新聞網站正在美國流行,成為數字媒體時代拯救新聞專業主義內在精神的新實驗。
數字媒體時代“深閱讀”的復興
2009年,美國新聞工作者諾亞·盧森伯格認為,“大家已經對24小時不間斷的新聞轟炸和各個媒體上千篇一律的標題厭倦了,人們需要一些深度性的新聞。”于是,他與同行布倫丹·史皮格爾在2012年9月創辦Narrative.ly網站,每天圍繞一個精彩的主題講述一個長篇有深度的新聞故事,以“放緩新聞循環周期的腳步”,實現新聞的“深閱讀”。Narrative.ly網站上的新聞故事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平面媒體“深閱讀”新聞的網絡移植版,但深入探究就會發現,網站上的故事不但較傳統媒介更注重故事的敘述技巧,而且還借助數字媒體技術“讓故事更為性感”,并更易于與受眾進行分享,提升用戶體驗。Narrative.ly網站創立不久,就贏得很多人的關注,并被《時代周刊》評選為2013年度50大最優秀網站之一。
與Narrative.ly網站注重講述“情感新聞故事”不同的是,另一家比較有名的“深閱讀”新聞網站Atavist.com更善于運用數字多媒體技術來出版原創故事新聞。Atavist.com網站將“深閱讀”新聞和數字媒體進行了更為有效的結合:一方面,網站雖然每月報道一篇長篇深度新聞,但要求故事要具有吸引受眾的超強能力,要有人物、有沖突、有懸念、有曲折,要具有更高的敘事技巧;另一方面,網站還開發出功能強大的“Creatavist”新聞編輯技術平臺,用戶可以自行設計和編輯文字、視頻、音頻、互動圖表等故事內容,從而提供給讀者一個賞心悅目的閱讀體驗。
實際上,像Narrative.ly、Atavist.com這樣倡導“深度閱讀”性質的新聞網站在美國還有很多。而“深閱讀”網站之所以在今年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是因為The Vox Media、ESPN、The New York Times幾家媒體在最近幾個月內分別推出Vox.com、FiveThirtyEight、The Upshot等具有深度報道性質的“深閱讀”新聞網站:FiveThirtyEight是用硬數據和數據分析來講述政治、科學等引人入勝的故事;Vox.com網站充分利用數據、動態圖、視頻等媒體形式,還原復雜性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果與意義,以加深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理解,闡釋新聞對受眾的真正影響;The Upshot則是基于數據分析來把握政治、政策以及經濟等的走向。三家依托大媒體建構的“深閱讀”新聞網站,都“異口同聲”地用數據的力量向受眾解釋、披露政治、經濟、科學等復雜性事件,似乎預示著未來新聞報道的革新方向,從而引發了人們對“深閱讀”網站的熱切關注。
“深閱讀”新聞網站的媒體傳播特征
盡管美國許多“深閱讀”新聞網站探討的主題、欄目的架構、內容的追逐、頁面的布局等各有特色,但在適應讀者向移動平臺大轉移、社交媒體日益重要以及其他破壞性趨勢等方面卻表現出驚人相似的努力與嘗試。而對這些具有實驗性質的“深閱讀”新聞網站共同特征的探討,大致可以觀察出新聞網站未來發展的新趨向。
強調受眾發展,注重受眾的分享體驗。數字媒體時代的受眾,不僅體現出與傳者互為主客體的交互互動關系,而且還是極為重要的市場資源,是媒體贏得市場的最關鍵因素。因此,培育受眾,發展受眾,注重與受眾的分享與體驗,是“深閱讀”新聞網站的核心工作。美國“深閱讀”新聞網站極為重視受眾的發展,不但“深閱讀”的新聞選題、敘事技巧要契合受眾的需求,而且還用視頻、互動圖標、音頻、圖片等媒體技術優化“深閱讀”新聞的形式,以吸引受眾,發展受眾,實現與受眾的分享。不僅如此,“深閱讀”新聞網站還針對搜索引擎、社交和移動媒體來優化新聞報道內容,運用Twitter、Facebook、郵件以及Google搜索等媒體工具和手段尋找、發展受眾,盡可能將信息推進到受眾的“數字家門”。另外,“深閱讀”新聞網站還會通過受眾與受眾的社交連接實現更大范圍的受眾培養、分享與體驗。
強調社會化參與,注重新聞專業主義精神。數字時代的社會化參與,不僅表現為受眾與傳者的互動關系,而且表現為受眾直接參與信息的生產。美國“深閱讀”新聞網站的新聞生產并非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新聞記者,比如The Upshot網站的15名員工中有三名數據圖表編輯;FiveThirtyEight網站的作者都是對應領域的專業分析師和觀察家;Narrative.ly網站則有來自全球各地兼職簽約供稿人650名;Atavist.com的讀者可以利用Creatavist軟件編輯、發表自己寫的新聞故事……美國“深閱讀”新聞網站在強調社會化參與的同時,還注重新聞專業主義精神,比如網站負責人和把關人多出身于媒體,如Narrative.ly創辦人諾亞·盧森伯格就是一個熱愛報道并具有豐富新聞從業經驗的媒體人;Vox. com的主編Ezra Klein是《華盛頓郵報》的前記者和專欄作家,在美國新聞界享有很高聲譽……而Vox.com、FiveThirtyEight、The Upshot等網站用數據來解釋新聞,更是表現出強烈的新聞專業主義傾向。
強調新聞內容產品化,注重頁面的優化實效。“深閱讀”新聞網站的內容,無論是選題的確立還是內容的包裝和建構,都是以滿足受眾需要的“產品”形式出現。與傳統媒體的新聞發表意味著工作完成所不同的是,在新媒體時代,作品的發表則是“產品”面世的第一步,后面還要通過尋找、發展受眾等重重運作,以實現“產品”傳播的效益。為此,“深閱讀”新聞網站極為注重優化頁面設置,利用圖表、漫畫、視頻、聲音等媒體形式和手段,努力實現新聞“產品”的包裝和傳播實效。比如Vox.com“深閱讀”新聞網站以黃色、白色、黑色為主,色彩簡潔奪人眼目;頁面分Understand the News、Videos、Conversations三個欄目,并用圖片和文字結合的“卡片”專題形式呈現“話題頁”,清晰醒目;每個話題則采用互動圖表、交互新聞、計算機輔助報道、數字設計、社交網站和視頻等多媒體形式的參與……這些優化設置,有助于在網絡媒體特別是移動媒體中展現內容,化解受眾的閱讀門檻,實現受眾最大程度的閱讀分享與體驗。endprint
“深閱讀”新聞網站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美國“深閱讀”新聞網站的革新傾向,在引發人們熱切關注的同時也對其持續發展產生了懷疑。在網絡新聞屈從于注意力經濟的背景下,反其道而行之的“深閱讀”新聞如何將受眾的“淺閱讀”行為轉化為“深閱讀”,獲取更多受眾的“眼球”,為網站的發展提供經濟基礎,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是“深閱讀”新聞網站當下存在和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
綜觀“深閱讀”新聞網站的選題,大多集中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以及科技等領域,而突發性新聞較少出現,這是“深閱讀”新聞吸引受眾的難題,畢竟關注時效性新聞的動向是受眾獲取信息的最大需求。不僅如此,盡管Vox.com、FiveThirtyEight、The Upshot等新聞網站用圖表、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技術和形式實現用數據來解釋現象和關注話題,但“深閱讀”新聞特別是深度報道的專業性勢必會進一步影響受眾的數量,成為“深閱讀”新聞網站發展受眾方面面臨的又一大問題。
另外,相對單一的收入來源和高質量信息制作成本的增加,也在擠壓著“深閱讀”新聞網站的發展空間。美國大多數“深閱讀”新聞網站的閱讀是免費的,而且廣告植入相對較少,這使“深閱讀”新聞網站似乎顯然缺乏足夠的經濟支撐。比如Narrative.ly網站上的文章可以免費閱讀,而且每周網頁上也只登一個客戶的廣告,以此保證閱讀的順暢,但其廣告收入無法為網站的持續生產提供經濟支持;Vox 的計劃是高端定制廣告,廣告主們或許會喜歡 Vox .com思維縝密的內容風格,但其效果仍需進一步檢驗……不僅如此,高質量的信息生產還會耗費更多的生產成本,比如給“深閱讀”新聞創作者支付稿費,增加“深閱讀”新聞多媒體制作的人力成本……這也讓“深閱讀”新聞網站的發展步履沉重。
不過,作為數字時代媒體發展新實驗的“深閱讀”新聞網站只是剛剛起步,雖然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各種風險和問題,但登上“深閱讀”新聞網站這一大船的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讓這條大船行駛下去,比如Narrative.ly、Matter、Guernica和TheBig Roundtable網站借助了網絡3.0優勢,通過Kickstarter等一類眾籌網站,進行籌資和宣傳,且進展順利;Narrative.ly通過聯系商業客戶或者出版商解決簽約攝影師、自由撰稿人和插畫師的傭金問題……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聞網站創業者還會探索到更多解決“深閱讀”新聞網站發展的路徑,讓具有新聞專業主義性質的“深閱讀”新聞網站成長為數字媒體時代的參天大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