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愛嫵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0)
姜夔“自度曲”的藝術特征及演唱規律探析
直愛嫵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0)
姜夔“自度曲”是南宋文人詞體歌曲音樂風格的典型代表。至今約八百年,是南宋時期唯一流傳下來有樂譜記載的古典音樂珍品。詞曲歌曲可分為:“詞”它的文學部分,“曲”它的音樂部分,本文以姜夔“自度曲”的音樂部分為論,得出了姜夔詞體歌曲是詩詞與音樂高度統一的藝術產物,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與演唱風格。
姜夔“自度曲”;藝術特色;演唱規律
姜夔(約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曾向朝廷上《大樂儀》《琴瑟考古圖》《圣宋鐃歌鼓吹十二章》未獲識拔,終生布衣,流于江湖, 1221年姜夔終于懷著“滿目江山兮淚沾屢”“妾自傷兮遲暮”的悲嘆,在杭州旅邸遺憾而逝。
宋代詞曲可分為倚聲填詞詞曲和自度曲兩種:倚聲填詞詞曲又稱舊譜填詞。舊譜填詞的音樂形態,一般來源于隋唐以來的曲子、民歌、歌舞大曲、法曲中的片段、詞牌,舊曲填新詞,填詞時可以有變化,詞曲可壓縮或擴充。“自度曲”是利用流傳于民間的各種樂曲或民間的歌曲素材,創作出新的詞牌、曲調。姜夔的自度曲改變了倚聲填詞的傳統,形成一種先成詞后制曲的創作模式,從而打破了傳統詞牌曲上下闋音樂形式一致的束搏,使思想情感的表達更為靈活、更為自由,詩詞曲達到高度的統一。
南宋詞壇上最為講究音律。姜夔是號稱“格律派”的詞人和音樂家,詞曲有清逸絕塵之格調。應當說,姜白石的詞代表了一種宋代士大夫們所推崇的雅文化格調,一種具有清空、隱逸的道家審美傾向,尤其是《暗香》《疏影》更為精絕。張炎《詞源》中講到:白石詞如《暗香》《疏影》??????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1。
按其樂曲創作手法和樂曲意境手法著手,他的自度曲可分為以下幾類:
抒情作品如:《鬲溪梅令》《杏花天影》《淡黃柳》《暗香》《疏影》《醉吟商小品》《翠樓吟》這類作品多屬于嘆身世漂泊、羈旅情思。
飄逸凄美的悲歌作品:《石湖仙》《角招》《招》《秋宵吟》《霓裳中序第一》《長亭怨慢》《揚州慢》《惜紅衣》《凄涼犯》。
按詞曲題材形式來講,姜夔主要有令、慢、近、犯、引等。1.令,又名小令,多采用時令小調填詞,分為單疊和雙疊,一般為酒令。是宋詞中最簡單的形式,如《鬲溪梅令》。2.慢即慢曲子篇幅較長,用板打節拍,節奏為“重起輕殺”,慢有長短之分,短八、九、十字,長一百三十六字,一般多在九十多字,善于表現抒情的內容,如《揚州慢》,歌、頭、序也屬于慢曲,如《洞仙歌》《水調歌頭》。3.近又稱近拍或過曲,源自大曲中慢曲后,過渡到“入破”前由慢轉快的轉折部分,一般短于慢曲而長于小令。近有長短之分,長九十六個字短四十五個字。“近拍,謂近于入破,將起拍也。故凡近詞皆句短韻密音長”2,如《淡黃柳》。4.犯又稱犯調。始于唐,興盛于北宋末年,有兩種藝術表達方式,是較為復雜的詞曲形式:(1)句法相犯:將幾個不同曲牌的音樂素材組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曲牌,根據詞牌組合的數量多少,一般稱為“三犯”等。(2)曲調中的調式轉調:犯,有四種,宮犯商、商犯羽、羽犯角、角歸本宮,均為一次轉調,如《凄涼犯》。5.引,唐大曲中“中序”開始的部分,及歌唱開始部分的引子。如《霓裳中序第一》。
姜夔的自度曲,在音樂的調式、音調的進行、變化音的應用上有自己的特色風格:作為古典聲樂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姜夔,在歌曲的創作上做了多方面的探索與創新。
采用雅樂七聲音階創作新的詞曲:音節形式:其形式基本上交替采用清角與變徵的漢清樂音階,由do、re、mi、#fa、sol、la、si組成,變徵的運用,是姜夔音樂創作中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樂曲中加入變徵,具有唐代音樂色彩,如《揚州慢》。
吸收民間音樂豐富詞曲的音樂表現形式,如《凄涼犯》。
通過詞牌擴展、音樂旋律轉調、結尾處的合尾等多種寫作手段,在變化中尋求音樂的統一。在調式上大多才用宮、羽調式,也兼用唐燕樂音階中的降七級音,少量作品有徵、商、角調式形式。調式轉換時一般四度五度的近關系轉調和大二度的遠關系轉調。如《杏花天影》,見譜例:
《杏花天影》音樂分析:
從上面譜例可以看出全曲情意真摯,風格清新,有很大的感染力。do、si或sol、fa、mi的下行級進典型與五六度跳進。此外,變化音升do、升re、升fa以及降si的運用也很有特點,這些變化音的使用,意味著變和弦或離調因素的出現,給旋律增添了新的氣息。
歌曲第2小節中fa、re、si的下行,實際上是頗似西洋和聲中的II級音和弦和VII級音和弦的分解和弦進行。
見譜例:
“待去”“日暮”這兩個小樂句,全是在下行旋律之后,以六度大跳進行渲染。而“當時”“知人”兩個地方,則巧妙地運用了變商#re音(宋燕樂的“下工”),非常形象的體現了作者觸景傷情的心緒。
見譜例:
詞的下半闕,根據內容情景的發展,句法采用了“換頭”的處理,也就是下片的頭一句,從文辭和旋律都突破了原上片的格律,使樂曲更鮮明地表達了姜夔的冷香逸氣挹之無盡的美感。
見譜例:
如《杏花天影》第5和第17小節,變化音的使用表現人物內心寄人籬下的清客生活,嘆身世的寥落之情感,藝術表現獨具特色。
第5、6小節的音型在這首詞曲中,起上下闕的終止作用。羈旅愁懷、悵然情思,盡顯于樂思之中。
這首詞表達感時傷事、寄情山水的感慨,盡顯超凡脫俗的詞風。同時也傾訴著懷才不遇、憔悴天涯的感嘆,一派清苦悠遠的樂意。演唱時,必須緊扣詞情,推敲用聲,注意這一音型的幽隱、曲折含蓄,要唱出一種淡遠的情致。
姜夔的歌曲講究韻律之美,可稱為:善于詞,精于律。詞曲結合方面比較注重于音調的流美和感情的發揮,他的歌曲大都結構嚴密,風格突出,具有較高的藝術表現力。
詞曲的演唱十分講究,特別是姜白石的自度曲更需要斟字斟句,審律諧韻。如何演唱好姜白石詩詞音樂作品,作者具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以情尋聲,依字行腔:聲樂是語言的藝術。在姜白石詞曲聲樂演唱中,首先要做到釀韻而出字則腔自現。這就要求我們用語言的手段來唱情、唱意境。如《暗香》這首詞曲,從演唱技術來看,音域不寬,對演唱技術要求不是太高,但藝術的表達需要較高的造詣,如何演唱好這首詞:要做到字腔必須守腔格,是為字正;過腔需接的順通,乃為腔圓。也就是說:字頭、字頸、字腹、字尾、吐字、歸韻、收聲都要有語言中的情態展示。氣到口邊(子音的準確位置)方吐字,情生于面再行腔,面上之態已形成,則歌唱器官自然協調,行腔時保持母音位置的準確,不論強弱斷頓,做到聲音悠揚、纏綿、雅致、內斂。
(二)按腔格規則予以處理:除字聲準確表現詞曲旋律風格外,還要了解詞牌句式平仄的組合構成規則,是指以字讀的平仄四聲陽陰而行腔。演唱時要遵循平仄四聲的演唱規律: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強烈,去聲分明哀道遠,去聲短促急收藏。姜白石歌曲十分重視去聲字的運用,并多安排在協韻后的轉折處和領頭處,以體現清遠優雅的風格,如《杏花天影》中的綠、鴛、看等。演唱時去聲字的時值可稍自由。
(三)潤腔:演唱姜夔自度曲不能滿足于按譜尋聲,譜面只是一個物質概念,如照音唱詞這樣做“腔則合矣,耳聽著不以為美”。姜白石運用了大量的一字一音手法,創作作品節奏多采取吟唱的平緩風格,旋律音程跳進頻繁。均勻緊湊的詞曲特征,給予了演唱者極大的潤飾空間。如姜夔有多首抒發個人情思的歌曲,此類歌曲可以使用多種潤飾手法。
如《隔溪梅令》,其中“好花不與殢香人”作者借花喻人。演唱時應在裝飾音的空間中發揮二度創作作用,用潤飾手法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與音樂形象展現出來。見譜例:
歌者演唱時“好”弱進,造成冷空雅致腔調,“花”平緩上行,“不”字的時值延長,加重吐字語氣,并使用上波音在后半拍中對“不”字加以強調,“與”和“人”字都分別添加一個上倚音,這樣表現音樂,就有了些許的的遺憾與惆悵之情,同時歌曲的韻味也得以體現。
見譜例:
接下來的“浪粼粼”,以碧水的流瀉,來指時光的流逝,用水來比喻離人之間的阻隔。
見譜例:
演唱時“粼粼”加上上波音對其進行詞曲潤飾,這樣通過聲音的表演,水的形態便顯得更加形象生動,波動的水使愁緒的音樂主題更加顯現。
見譜例:
(四)識文斷句:詞體歌曲的演唱有別于其他歌曲體裁形式,識文斷句在古詩詞演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演唱古詩詞不僅需要有很高的音樂修養,同時還需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通過演唱者的“識文斷句”,演唱者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把握詞曲作者的藝術心態,從而更完美的體現古詩詞的文化藝術性。
在大力倡導國學的今天,就聲樂教育、聲樂表演導向而論,近幾年各規格的聲樂比賽均可看到,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題材已走入了聲樂比賽必選曲目中,無論美聲唱法或民族唱法,各聲部必選曲目中古詩詞藝術歌曲占據大量作品,這是以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不僅推動聲樂多元化的發展方向,也為古詩詞演唱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如何完美的再現古詞曲音樂的藝術流風余韻,就必須在歌曲的演唱中把握題材,研究風格,了解背景,以音樂分析為依據,細致推敲古典詞曲的特征,了解用典設喻、詠物寄志的內涵,注意詞情與音樂的統一,準確把握詞曲的藝術精華,方能準確地再現千百年前詞曲的藝術魅力。
注釋:
1.葉嘉瑩.姜夔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1.
2.王易.《詞曲史》引用.儲聲虹.徐朗.余篤剛.《聲樂教學曲庫》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3.
[1]李曄.《唐宋婉約詞》[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
[2]夏野.《樂史曲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6.
[3]王蘇芬.《古典詩詞歌曲教程》[M].北京.學苑出版社 2013
[4]聲樂藝術教育叢書《曲庫》編委會成員.聲樂教學曲庫[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直愛嫵,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 民族歌劇演唱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