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米拉
摘要 介紹寒地葡萄的栽培情況,分析葡萄根系凍害發生的原因,提出抗寒栽培的措施,以為寒地葡萄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葡萄;寒地;根系凍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4-0102-01
我國遼寧北部、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北部等寒冷地區,冬季絕對低溫-40 ℃以下,低于-20 ℃的低溫可持續1~2個月以上,凍土層深達1~2 m以下,葡萄扦插苗即使埋土33.3~66.7 cm,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越冬死亡、發芽延遲、生長衰弱和坐果率低等問題。初定植1~2年的幼苗死亡率很高。棚架栽培的植株常出現架后部先萌發,枝蔓生長旺盛,而前嵯卻遲遲不發,生長很弱,多年不能上架的現象。在一年中,前期生長很慢,開花前后才開始旺盛生長,開花坐果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對外界條件要求較高的玫瑰香一類品種,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則果穗極松散,產量很低。許多在華北地區表現良好的品種,在寒地卻被認為沒有栽培價值。
近年來,寒地葡萄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生產實踐證明,在寒地,葡萄作為經濟栽培樹種是完全可能的。由于葡萄可以埋土防寒,寒地在冬春季發生的一些災害易于避免,而在生長季的有利條件又可以充分利用,因此只要針對具體地區特點,恰當選擇能夠成熟的品種,生產上采用抗寒栽培的方法,并加強周年栽培管理,豐產優質是有保證的,如能配合小氣候(如庭院、山的南麓等)的利用,充分發揮優勢,則能取得更好的效果[1]。
1 寒地葡萄根系凍害發生的原因
葡萄根系受凍的程度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當前,我國葡萄多采用扦插繁殖,而在寒地利用自根苗時,不同品種就出現較大差異。但是同一品種在不同年份、不同栽培地點、不同栽培方式和栽培管理條件下也有區別。
1.1 葡萄不同品種自根苗受凍情況
許多試驗證明:歐洲種葡萄普遍表現抗寒力低,適應性差,根系凍害嚴重,越冬死亡和因凍根而引起的癥狀頻繁而明顯,產量低而不穩定。最抗寒的是山葡萄,在露地越冬情況下一般無凍害發生。貝達、黑山102等品種多在地面下20 cm處有輕微凍害,如不埋土,雖凍害嚴重,但仍能發芽。山葡萄根系露地越冬,無凍害表現,即使播種的一年生幼苗完全無保護措施,也可安全越冬。
1.2 繁殖方式對根系凍害的影響
近年來,許多地區特別是東北各省廣泛試用了嫁接繁殖。各省的實踐證明,利用抗寒力強的砧木進行嫁接可以大大提高植株的抗寒力。目前,試用的砧木多為山葡萄和貝達,凡用嫁接繁殖的都表現越冬良好,生長和結果正常,覆土厚度較原來減少1/2,大大節省了勞力。
1.3 其他因素對根系凍害的影響
建園地點、土壤質地對葡萄凍根有一定的影響。排水良好的坡地和結構良好的土壤一般凍根較輕;而砂土或排水不良的土壤會加重凍害。栽植方式對凍根有明顯的影響。平畦栽培較低畦栽培凍害重,而個別臺田(高出地面60 cm)栽培者凍害更重[2]。近年采用深溝栽植,凡溝栽的葡萄園,生長結果良好,結果早,產量高,而平地栽植普遍缺株斷壟,生長不良,產量很低。小氣候條件對減輕根系凍害也有明顯的作用,庭院栽培的葡萄物候期早、根系凍害及霜凍危害均較輕,生長期可延長20~30 d。
剛定植1~2年的葡萄苗由于根系小而淺,凍根較成年植株重,死亡率高。栽培管理條件好,植株生長健壯,可以增強抗力,減輕凍害。埋土質量對凍根有很大影響,生產上常因寬度不夠而側面受凍。覆土區外根系存活量很少,更說明了利用抗寒砧木的重要意義。
2 葡萄抗寒栽培的途徑
解決葡萄的凍害,必須從育種和栽培2個方面進行。從長遠來看,培育抗寒而優質的葡萄新品種是重要途徑,但從當前寒地葡萄發展來看,必須采用抗寒栽培的方法,以解決凍根和埋土費工的問題。目前,各地采取嫁接、溝栽、選用抗寒品種等措施,均已取得了顯著效果。
2.1 嫁接苗的利用
葡萄嫁接在生產上具有廣泛的意義,嫁接能提高植株對各種不良條件(水澇、鹽堿、干旱等)的抗性,提高成活率,所以嫁接繁殖在自然條件不利的情況下是值得推廣提倡的方法。
2.1.1 砧木的選擇。葡萄抗寒砧木的選擇應注意因地制宜、取材方便、繁殖容易、嫁接成活率高、根系抗寒力強等幾個方面因素。當前用于生產的主要有山葡萄和貝達。山葡萄抗寒力極強,是嚴寒地區最理想的砧木,但扦插不易生根,生長較慢,嫁接親和力較差,需用刻傷、生長素、愈傷處理等方法促進愈合和生根。貝達與栽培種近似,扦插易生根,新和力強,取材方便,但抗寒力不如山葡萄,可在氣候較好處應用[3-4]。此外,還可試用其他種類,例如河崖葡萄、美洲葡萄及新育成的一些抗寒類型,例如黑山2號、北醇等。砧木直接關系到適應性、生長結果狀況,必須強調因地制宜,選用本地最理想的砧木。
2.1.2 嫁接。葡萄枝蔓組織疏松,易于失水,且愈合時要求溫度較高,故較一般果樹嫁接成活困難,必須采取一些促進措施,才能提高成活率。芽接法和休眠期就地枝接法也在部分地區使用,但技術要求較高,必須掌握關鍵才能得到良好效果,不宜大面積采用。
2.2 深溝栽培
深溝栽植能相對加深根系分布層,擴大根系分布,減輕扦插自根苗的根系凍害;并可起到土壤改良的作用。在寒地庭院栽培及小氣候較好的地區可以作為輔助方法采用。在目前推廣嫁接栽培尚有困難的地區,可作為輔助方法采用。深溝栽植的方法是挖寬1.5 m以上的深溝或深坑,深度1~2 m。將葡萄苗栽于深溝中,定植后溝底距地面1.0~1.5 m。自次年春季開始,逐年培土,在2~4年內培至離地面20~30 cm,以后即保持此深度。深溝栽植不宜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應用。定植后的1~2年內應注意光照問題。由于淺層根系仍會受凍,故需按厚度和幅度埋土。
3 參考文獻
[1] 唐立新.寒地葡萄栽培及越冬防寒技術要點[J].北方園藝,2009(4):158-159.
[2] 劉鳳芝,劉暢,楊曉華,等.寒地葡萄規模化生產高效優質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10(3):48-49.
[3] 覃楊.北方寒地葡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果農之友,2006(8):19,25.
[4] 苑麗,劉繼環.寒地葡萄露地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1(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