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9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工人正從“苦役”變為數字化時代的“反叛者” 10年前,我開始報道中國農民工時,他們并不難認:農民發型、廉價衣服、被“關進”宿舍內,部隊行軍般進出工廠。但用工荒、技能提升和更高工資,已改變中國工廠內的社會形態。如今,他們留的是“刺猬頭”,空閑時身著快時尚品牌。許多人仍住在宿舍里,但從2005年起,中國眾多工業區內已建起家庭公寓等設施。今年,中國的出口產業出現一連串罷工事件。兩種因素令罷工條件“成熟”。工廠遭遇用工荒,而服務業在提供更好的崗位。同時,經濟放緩迫使管理人員試圖收回工人享有的某些福利。如今還有第三種因素在發揮作用:爆炸般迅猛進入中國人生活的互聯網。農民工們創建了大量相互重疊的QQ群,用微信組織罷工并利用微博散發信息。在工業景象更類似19世紀而非21世紀的中國,互聯網正迅速改變工廠車間的動態。本世紀頭10年后期,中國的互聯網滲透率在4年內從10%躍升至30%。工廠生活區周圍出現大量網吧。當時對年輕農民工的采訪發現,他們主要將網吧用于兩件事:與來自老家的其他打工者聯系,通過玩游戲釋放壓力。 “我們的工頭很蠻橫。但在網吧相遇時我并不怕他”,一名女工前年說,“在那里他沒權控制我。他是網民,我也是。”但今天,那已如“史前”時期。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超過6億。由于集成了微博、QQ和微信等軟件,整個“網吧”被(手機)裝進了口袋。如今,中國正因看似19世紀的問題——血汗勞工和非人道管理,而經歷21世紀式的沖突。若這僅事關工人和貪心老板,其影響會有趣但并不劇烈。但若你認可當今世界的“斷層線”在網絡和等級制度之間,那中國恰好位于其正上方。而看似數字世界“反叛者”的中國工人,就處于該現象的中心。▲(作者保羅·梅森,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