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的傳統觀念是“為善不欲人知”,也就是做好亨不留名。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高調慈善”與“低調公益”的爭論也在愈演愈烈?;蛟S“陳光標”式的公益模式讓世人在記住公益項目的同時更忘不了他的種種“出格”行為。但是相比之下,“低調公益”的企業及個人就顯得更加神秘。究竟公益環境下的企業應該如何行使自己的社會責任?本刊特邀東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宜興市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安)董事長蔣東良就“企業的社會責任”話題進行了專訪。
蔣東良,江蘇宜興人,曾獲“江蘇省優秀企業家”、“江蘇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上海市建設功臣”、“全國安裝企業“優秀項目管理者”、“中國公益事業十大突出貢獻人物”等榮譽稱號。其所領導的宜興市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曾八次獲得中國建筑工程最高獎——魯班獎,是全國唯一連續20年獲得“上海市優秀公司”的進滬企業,曾承接央視新大樓、上海瑞金醫院、中國文字博物館等一批精品工程。事業上的成功卻絲毫掩蓋不了其公益行為上的光芒,自2006年以來,蔣東良及宜安公司出資用于修路、引水、設慈善基金、資助弱勢群體等社會公益事業的資金超過3000萬元。
關于慈善:
身邊人、眼前事、馬上做
背景:一如本文開頭所提,宜興市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東良便是低調做慈善的典型,在前期的溝通采訪中,蔣東良一再婉拒。在本刊多次溝通努力之下,蔣東良才向我們打開了話匣子,講述自己的公益之路。
【創新時代】:關于“做慈善應該低調還是高調”這個話題,您本人的理解是什么?
【蔣東良】:在我看來不管是低調還是高調,對于做公益來說,更注重的應該是做公益的心。
首先,公益事業是長期的事業,不是心血來潮,是滴水石穿的過程,做公益事業不能帶著目的去做。許多企業家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更要成為精神文明的傳遞者,將我們的公益責任薪火傳承。我自己做公益有個原則,就是“身邊人、眼前事、馬上做”,也就是從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并且決定要做的時候要及時做、馬上做。
其次,公益事業的形式和內容是很豐富的,捐錢僅僅是形式當中的一種,參與公益事業有沒有門檻,捐錢是不是唯一的途徑,我個人認為捐錢只是形式之一,而更需要仁愛之心,只要用心去做,都能給社會、給他人帶來快樂。
關于榮譽:
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
背景:2009年,蔣東良榮獲“共和國脊梁一一中國公益事業十大突出貢獻人物”稱號,大會頒獎詞這么評價他:“農民致富的工程師,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泵鎸χT多的慈善領域,蔣東良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農村,他說:“我來自農村,自然要回到農村中去?!?/p>
【創新時代】:您剛才也說了您做公益的原則是“身邊人、眼前事、馬上做”,所以您的許多公益行為都是從自己可以掌握的身邊事做起,并且雷厲風行,說干就干。比如說引水、辦便民服務社,這些好像都跟新農村建設有關?
【蔣東良】: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的家在農村。70年代的時候,我和老鄉爬火車、睡地板,靠著自身的技術“闖蕩”上海,一步步打拼走到了今天。雖然我現在在事業上取得了一些小的成績,但是我一直還想著農村,對這些地方很有感情。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許多環節,其實都需要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或者企業家來幫助。就拿引水這件事來說,我的老家江蘇省宜興市楊巷鎮是在農村,鎮里的人祖祖輩輩都是喝井水生活,喝自來水很困難。所以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就跟鎮里提出要建造自來水管道,我也清楚鎮政府在解決飲水問題的資金上有困難,所以我自己出了200萬,讓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
【創新時代】:據說管道鋪設好之后,您對楊巷鎮喝水的問題還是不滿意?
【蔣東良】:是的,管道是鋪設好了,但是我發現還是有部分老人沒有使用這些自來水。我就到自來水公司去調查這個情況,后來發現是這些人因為經濟貧困,不敢喝自來水,喝不起自來水,這是讓人很心疼的現實,所以后來我又給鎮里的2600多戶人家,免費提供每月3噸的水票,我寧可花錢幫老鄉買水吃,也不要讓他們花錢買藥吃。
【創新時代】:聽說您還在鎮里開設了3處便民超市,這個超市和普通的超市有什么不同?
【蔣東良】:這3個超市雖然是我投資的,但是它“不是”我的。投資這些超市的初衷也是為了我們的農民好。以前農民在鎮里做點小買賣都是在路口街頭支個小攤,汽車一過大風一吹,黃沙漫天,塵土飛揚,既不衛生又不安全。后來我就跟鎮里的供銷系統對接,投資了60萬元在全村開設了3個便民超市,供應生活日用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由農民直接經營,不收租金也不取回報,每月還補貼水電費,為的就是保障農民的食品衛生。但是有個前提必須要遵守,就是銷售的商品必須貨真價實。
“富了一人,帶動一方”,蔣東良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從本鄉本土成長起來的農民企業家,在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拿解決就業問題來說,宜興市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6000多名員工絕大部分都來自蔣東良家鄉的農民。按照一家三口出一個勞動力計算,那就是近兩萬人口和公司緊密相連,唇齒相依。如黃家村,3500口人的村莊在“宜安”工作的就有1000多人。黃家村也摘掉了昔日無錫最偏遠、最貧窮的帽子而變成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關于責任:
完成從“輸血”向“造血”的改變
背景:不僅是要做好事,還要好好做事,把事情做到實處,做到百姓的心坎里。蔣東良評價自己的公益之路是完成了從“輸血”到“遣血”的過程?!稗r村致富小額貸款擔保基金”就是蔣東良用來“造血”的關鍵一步。
【創新時代】:為什么會創立“農村致富小額貸款擔?;稹??
【蔣東良】:這里面有一個小的故事:因為我做了很多的慈善活動,所以家鄉周邊的人都會知道你比較慷慨,會救助一些人。所以有幾年過年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人找上門來想要讓我捐款捐物,幫忙救助。面對這樣的境地,我感覺有點尷尬。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光一味地“輸血”,農民自身沒有了“造血”功能,這樣下去不行。endprint
我很欣賞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孟加拉國銀行家尤努斯的一句話:“如果你創立了一個小型社會企業,你就創立了一顆種子,你培育的是種子,種子可以生根發芽再生出種子。”農民的貧窮不是天生的,要改善農民的貧困生存現狀該怎么辦?我們的一些工業企業有廠房、土地,有房子可以抵押貸款。但農民兄弟,土地、房子都沒辦法抵押貸款,這樣一來,農民創業無法獲得銀行貸款支持。有調查顯示,農村合作銀行99%的農民借的錢都會還,是很講信用的。但問題是怎樣讓有信用的農民借到錢?所以我創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民貸款擔?;?,只要是經過基金考察并且通過銀行審批手續的農民項目,我們每年都為其免費擔保從銀行借貸,為農民脫貧致富增強“造血”功能,現在已經擔保20多例項目,每一個都表現良好。
舉個例子,有一個項目我印象很深刻。在宜興楊巷鎮皇新村,有一個三十來歲的小伙子叫吳洪林,他是養豬的,原來有一個10來畝面積的豬場。為了改變太湖豬毛皮厚、瘦肉率低、養殖周期長等問題,他一心想要引進優良種豬,但是沒有資金。直接從銀行借貸,他沒有抵押資產;找小貸公司貸款,利息高得嚇人;去找擔保公司擔保卻被要求另外找企業來“反擔保”。2007年,他知道我這個“農村致富小額貸款擔?;稹焙螅吞岢隽松暾?,還帶我去豬場實地看了看,并把自己的詳細計劃上交給了基金會。最后他成功通過擔?;鹳J到了70萬元,執行基準利率。利用這一筆貸款,他把原來的豬場改成了600多畝的大場,引進了發酵床技術,有害菌和病原菌則無法在豬的體內存活,避免豬生病而使用抗生素,實現生態養殖。現在他每年都能按時償還貸款,信用良好,并且至今每年都可以獲得免費的擔保。
蔣東良的新農村建設目標不僅僅是讓農民富裕起來,更是想要鼓勵農民的成長,讓他們成為眼界寬、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通過“輸血”與“造血”并重,蔣東良實踐著對自己所在的社會環境的建設責任——從單純的支持到多途徑的建設、優化,蔣東良和他的宜安公司逐步走上了和環境相融的和諧發展之路。
關于傳承:
接過公益的接力棒,將它薪火傳承
背景:從支持新農村建設到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從慷慨解囊到成立貸款基金,一步一步,蔣東良掏出了自己的赤誠之心,溫暖了一方水土,更溫暖了人世間的真情。而今,這根包含仁義真情的愛心接力棒得以傳承。
【創新時代】:2010年的時候,您成立了“云帆教育基金”,用于資助宜興市第一中學和楊巷地區的貧困學生完成學業。聽說將來打算把這個基金交給兒子管理,對此您是怎么考慮的?
【蔣東良l:其實這是一個愛的傳承,這個基金也是我從南京大學首任商學院院長周三多教授手中接過的接力棒。我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周三多教授,周老師給我講了他自己的一個故事。他當初上高中的時候,因為貧窮,家里賣了所有的雞和雞蛋,就是這樣卻依然湊不齊學費。于是他的母親為了讓孩子能夠上得起學,就跪在了學校校長的面前。后來校長被他的母親所感動,發動了全校的老師捐款為周三多湊學費,就這樣周教授當時才能繼續讀書。雖然后來周教授學有所成,在學術領域有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過這個事情。2005年,周教授用自己全部的稿費在母?!伺d一中設立了“云帆獎學金”,資助母校的優秀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我當時聽到了這個故事之后很受感動,那個時候周老師已經80多歲了,每年還要定期回學校為學生頒發獎學金,所以我就對他說不要那么辛苦了,這個獎學金我來幫你延續,所以我也就接過了周老師的接力棒。2010年,我捐贈了200萬元成立了“云帆教育基金”,資助優秀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那一年正好我的兒子也考上了大學,所以我就跟他說,以后要來做一個“愛”的傳承,他也要接過我的這根接力棒。
【創新時代】:您寫了一本書叫《非戰略管理的戰略思想——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觀》,里面探討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到底是什么,并且試圖建立一個評價“好”企業的標準?,F在您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有更多的理解了嗎?
【蔣東良】:我認為企業的自身責任和社會責任不能錯位。不能悶頭搞企業,其他不管,也不能整天忙慈善,忘了本分。在我們的企業里,有一個“快樂文化”:以依法納稅多為快樂;以培育新型農民多為快樂;以建精品工程多為快樂;以回饋社會多為快樂??偨Y起來,這種“快樂”其實就是涵蓋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稅收觀”、“就業觀”、“質量觀”、“可持續發展觀”、“公益觀”。這也是我覺得一個“好”的企業應該具備的社會責任。
一個企業家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改善民生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僅要為自己和企業員工帶來收獲和快樂,還要能為更多的人帶來快樂,這才是真正的成功。特別是在當前環境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履行好企業社會責任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記者手記】
企業從何而來,企業又該向何而去?“責任”二字才是讓企業長久走下去的唯一條件。在當下,“責任”是一個沉甸甸的字眼,在強化責任價值的實踐當中,國家和社會都需要我們的企業和企業家率先垂范。蔣東良無疑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桿,在近10年的時間里,他建立了9個專項基金,內容涵蓋新農村建設、養老、教育等多個領域。談起自己和企業過去所取得的榮譽,蔣東良不止一次地低調表示不要再提?;蛟S伊始我們提出的“做公益該低調還是高調”這個話題,他已經用行動做了回答:公益沒有模式,只要用心盡貴就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