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歧 王澤



解放戰爭時期,我華東野戰軍(以下簡稱“華野”)第九縱隊,打完孟良崮戰役以后,出人意料地在另外兩次戰役中,接連受挫。在這關鍵時刻,我有幸聆聽了陳毅司令員關于當前戰爭形勢的講話。67年過去了,當年陳司令員那樸實無華、鏗鏘有力的講話,言猶在耳,現值他遠行42周年(1972年1月6日辭世)之際,寫下此文,以寄緬懷之情。
戰役受挫影響軍心
1947年2月底,我部打完新萊(今新泰、萊蕪)戰役后,勝利返回膠東。3月中旬,膠東軍區所轄部隊完成合編,組建了華野第九縱隊,許世友兼任司令員,聶鳳智任參謀長。4月初又返回魯中進行戰斗。當時,我在縱隊機關任科長。
5月13日—17日,我部奉命和兄弟縱隊一道,參加了攻打孟良崮的著名戰役,取得了全殲國民黨主力、號稱“五大金剛”之首的整編74師3.2萬余人的勝利,部隊士氣十分旺盛,求戰情緒很高。
但在7月中旬,以敵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11師為核心的軍事集團,由萊蕪東進占領南麻(今沂源)一帶。我縱隊接敵后,發起了南麻戰役,因天降大雨,戰斗進展不順利;加之敵增援部隊到達,麇集在我縱隊側后,形成了堵截之勢,敵第八軍遂占領臨朐。臨朐是我軍運輸要道,為了保證補給線暢通,縱隊便舍南麻東撤,傾其全力投入臨朐戰役。時值盛夏,大雨如注,連日不斷,加之臨朐東側的彌河洪水暴漲,部隊無法運動展開,幾次攻擊,均無結果。7月底,縱隊向北轉移,經益都,過膠濟鐵路,去廣饒、壽光一帶整頓。
由于天不作美,縱隊在南麻、臨朐兩役中沒有打好,減員較多,敵人還在瘋狂進犯,并揚言要把華野趕過黃河北岸。此時又得知,黨中央已從延安撤出。嚴峻的戰爭形勢,影響著軍心,部隊情緒波動較大。
最主要的表現是急躁,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心理不平衡,總覺得九縱從來就是打硬仗的部隊,還沒打過像現在這樣窩囊的仗,心里憋屈,要求尋找戰機,和敵人作殊死較量,出出這口惡氣。同時,也有悲觀沮喪情緒,看到敵人氣勢洶洶地向黃河逼近,勝利的信心有些動搖,對戰局的前途也看不太清楚了。
聆聽講話士氣大振
正在這個當口上,1947年8月6日下午,上級通知連以上干部聽陳毅軍長(那時他已是華野的司令員兼政委了,叫陳軍長是原新四軍老部隊對他習慣的、親切的稱呼。以下稱陳軍長。)作報告。突然聽到這個好消息,都興奮異常,雀躍歡呼,奔走相告。大家的共同心愿是要親眼一睹華野最高首長的儀表和風采,更主要的還是希望從他的報告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渡過難關,把以后的仗打好。
因為是戰時,為了防空,聽報告的干部,聚集在縱隊司令部駐地南邊的樹林里,呈弧形散開,席地而坐,中間放了些桌椅。當時已近黃昏,樹上的知了,一陣緊似一陣地叫個不停,大伙兒怕影響聽報告的效果,奮力驅趕,但作用不大,只好由它去了。天氣悶熱,沒有一絲涼風,人們的身上都汗涔涔的。
大約6點左右,縱隊參謀長聶鳳智,陪同陳軍長來到會場,全體起立,鼓掌歡迎,幾百雙眼睛齊刷刷地凝望著慕名已久頗具傳奇色彩的陳軍長。只見他中等身材,體魄健壯,神態堅毅,充滿自信,身著肥大的軍衣,頭戴扣著防風鏡的軍帽。他邊鼓掌,邊向大家頻頻招手,并示意坐下,而后他在正中位置入座。
聶參謀長作了介紹后說:“現在請陳軍長和大家見面,并作指示。”
陳軍長開門見山地說:你們司令員說,部隊兩次戰役的仗沒有打好,情緒受到影響,所以,要我來講講話。如果你們在這里開祝捷大會,那我就不會來了,也不需要我講話了。他平易近人,饒有風趣的開場白,說得人心里熱乎乎的。原來準備挨赳的緊張心情,立刻變得舒緩了,都聚精會神地聽他講話。
在談到如何看待這兩次戰役時,他說:不要認為你們打得很苦,在這兩次戰役中,有的縱隊比你們更苦。像強渡彌河,有的縱隊的指戰員被洪水沖走,有的重機槍和炮也被沖走了,可你們縱隊沒有這種情況吧?說著他把帽子摘下來,放在那張簡易的桌子上。
接著,他以一個胸懷韜略、身經百戰的軍事家的遠見卓識,聯系我軍戰史,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十分深刻、生動地講述了如何看待戰爭中勝與敗這個關系到軍隊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
他說:“一個部隊不可能總打勝仗,不打敗仗。事實上的常勝將軍和常勝部隊是沒有的。但也不能老打敗仗,老打敗仗的部隊就沒有什么用了。一個部隊既要能打勝仗,又要經得起打敗仗的挫折,這才是過硬的部隊。”他舉例說:我們的中國工農紅軍,就是一支堅強的部隊,過硬的部隊。紅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從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圍剿”,就打了無數次的勝仗,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的“圍剿”進攻。但他們也經受了不少敗仗,特別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而開始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是偉大的壯舉,應該大書特書。但從某種意義上講,戰略上,我們的紅軍是退卻,蔣介石的部隊對我們是前堵后截,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大江大河,高山峻嶺,經過一年的時間,走了13個省,橫穿大半個中國,行程二萬五千里,但我們的紅軍是經得起挫折的,同時,在長征途中,特別是在遵義會議以后,又打了不少勝仗,如四渡赤水,攻克婁山關,占領遵義,搶渡金沙江、大渡河,攻占臘子口。到了陜北,還在吳起鎮打了個大勝仗。打破了蔣介石妄圖消滅紅軍的黃粱美夢,完成了長征的任務。這就是紅軍最大的勝利,所以,我們說紅軍是一支堅強的部隊,過硬的部隊。
由于天氣炎熱,陳軍長邊講邊把軍衣脫下來,搭在了身后椅子的靠背上,不停地搖著蒲扇。接下來他又聯系九縱成立后的戰績鼓勵說:你們縱隊離開膠東以后,打過新萊戰役和孟良崮戰役,都打得不錯嘛!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特別是在孟良崮,把蔣介石的74師殲滅了,這是了不起的,你們是經過勝利考驗的。目前遇到南麻、臨朐兩個不大順利的戰役,受了點損失,就經不住了嗎?好的部隊就要經得起勝利和失敗的兩種考驗,這就叫勝不驕、敗不餒,只有這樣才是堅強的、過硬的部隊。
隨著講話的深入,他把我們引導到更高層面,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上來。在講到應該如何看待戰爭的形勢問題時,他說:我們對形勢的看法,不能光看一個局部,也不能只看到自己的損失。還應看到敵人的情況,他們也是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像南麻戰役中,不是在東留店給蔣介石的25師以殲滅性打擊嗎?就是在你們縱隊正面的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11師,不也是受到重創嗎?之所以沒有殲滅它,那是老天下大雨救了它。endprint
再從全國來看,解放戰爭已進入第二個年頭。這一年多來,國民黨全面進攻解放區,損失了100多個旅、100多萬兵力。現在它已經沒有全面進攻解放區的軍事力量了,只好被迫改為重點進攻。在全國,除東北外,它把陜北和山東作為重點進攻地區。就是這個重點進攻,也是連連受挫。
在陜北,蔣介石調動了西北王胡宗南20萬軍隊,進攻那個彈丸之地的延安。毛主席一貫的戰略思想是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我們主動撤出延安,敵人占領了延安覺得了不起,可是毛主席仍然在陜北指揮作戰。青化砭一戰打得胡宗南懵頭轉向,毛主席采用蘑菇戰術,牽著敵人鼻子到處游行,把強的拖弱了,弱的拖垮了,使胡宗南首尾不能相顧。
在山東,敵人開始占領了臨沂,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孟良崮戰役給他當頭一棒,把號稱“御林軍”的74師給消滅了,敲得蔣介石不得不調整部署,他的軍隊有40多天沒敢動彈。毛主席便抓住戰機和敵人的薄弱環節,指揮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20多天,打了許多勝仗,解放了定陶、曹縣、鄆城,還在獨山集、羊山集打了勝仗。全殲敵人近10個旅,共5.8萬人。
為了配合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的戰略行動,西北野戰軍還向陜北重鎮榆林逼近,鉗制住了胡宗南向北增援。中央軍委又命令陳賡兵團在晉南強渡黃河,斬斷隴海鐵路,向東逼近鄭州、洛陽,向西威脅潼關、西安,現正向桐柏山、伏牛山一帶挺進,迫使胡宗南部從陜北南撤。
我們華野前個時期,在津浦線及魯中、魯南地區進行的諸多戰役,就是在直接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就是策應中原野戰軍發起的魯西南戰役,與友軍協同配合,對敵作戰。這些都是毛主席英明指揮的結果。他指揮我們將戰線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和他們的后方,挫敗敵人的重點進攻,以便早日實現戰略反攻。
因此,現在看戰爭形勢,不能只看山東這一塊,要全面看、向前看。現在最不好受的,不是我們,而是蔣介石。(全場熱烈鼓掌)
講到這里時,陳軍長話鋒一轉,提高了一些嗓音,諄諄告誡我們說:現在,敵人雖然是在走下坡路,但是,敵強我弱的態勢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敵人還有一定的實力。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要求我們要作長期的浴血苦戰,精神上要準備進行多次的、殘酷的戰斗,打險仗、打惡仗,不能有半點松勁和輕敵情緒。在遇到艱難困苦時,要多想想全局,要相信毛主席的英明指揮,思想也就會通了。
在展望戰爭的前景時,他樂觀而堅定地說:現在我馬上要到西線去,那邊還有華野的幾個縱隊。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見面的,到那時戰爭的形勢就不同了,那將會更加有利于我們而不利于敵人。
戰局的發展證明陳軍長的預見是對的,到1947年冬天,在大汶口再見到他時,膠東地區除青島外,全都解放了。部隊經過新式整軍運動后,戰斗力大大提高,迅即解放了濰縣、周村,直逼山東省省城,伺機攻打濟南了。
講話快結束時,陳軍長宣布了華野成立山東兵團的決定,同時公布了兵團首長(許世友、譚震林),九縱隊首長(聶鳳智)的名單。他囑咐我們要在山東兵團的指揮下,到膠東內線作戰,要按照毛主席的戰略思想,牽著敵人鼻子走,耍龍燈、大游行,吸引敵人越多越好,使它更加分散,暴露更多的弱點,便于更好地殲滅它。
講著講著,陳軍長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他把兩只袖子挽到胳膊肘兒上,兩手緊握拳頭,舉到頭頂搖晃著,用他那濃重的四川口音,慷慨激昂,嚴肅而又忿忿地說:“蔣介石要把我趕過黃河北岸去,老子就是不去,看他能把老子怎么樣?我隨時準備捐軀殉職,報效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把蔣介石趕過長江去,趕出南京去!”
聽到這里,同志們情緒異常活躍,交口稱贊陳軍長講得太好了,講出了我們的心里話,講出了我們的志氣和威風。樹林里頓時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這掌聲劃破了夜色低垂的天幕,使那些聒耳不已的知了都啞然無聲。這掌聲又仿佛是在提前慶祝,一年多以后,華野部隊把蔣介石趕出南京偽總統府,陳軍長以勝利者的姿態,坐在蔣介石的辦公室里發出爽朗的笑聲。
陳軍長的講話,歷時一個半小時,在大振士氣、滿懷勝利豪情的氣氛中結束了。
內線作戰解放膠東
常言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陳軍長在戰火紛飛中,離開軍務繁忙的指揮崗位來看望第九縱隊,并作重要講話,同志們都倍受鼓舞。他以革命家的膽識,軍事家的韜略,演說家的口才,對戰爭形勢入木三分的分析和那擲地有聲的講話,吸引和感染著每一個人。
陳軍長的講話,使人茅塞頓開,耳目一新。大家認清了形勢,糾正了錯誤認識和情緒,增強了斗志,都有一種似乎一下子變得成熟,堅強了許多的感覺,紛紛表示要像陳軍長那樣,堅定勝利信心,準備捐軀,效命疆場,去迎接新的戰斗。
兩天后,第九縱隊在山東兵團的直接領導下,向東挺進,返回膠東腹地,進行內線作戰。三戶山、現子灣、萊陽諸戰役,均所向披靡,銳不可當,和兄弟縱隊一起,旋即解放了除青島以外廣袤的膠東大地。能取得這樣大的勝利,和陳軍長那個催人奮勇殺敵,猶如戰斗號角般講話的鼓舞和激勵是分不開的。
(編輯 姚建萍)
(整理者是中共長春市委黨校黨建教研室原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