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近年來幾次強調:人大“處在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第一線”。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夏寶龍也多次要求:人大工作要按照一線標準,保持一線狀態,發揮一線作用。
按照一線的要求,各地人大干在一線、敢上“火線”,積極履職,發揮作用。省人大常委會及相關委員會,準確定位一線職能,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服務省委“五水共治”戰略,啟動“查找水污染源”主題活動,開展防洪排澇專項調研;果斷制定違法建筑處置規定,為“三改一拆”提供法制保障;及時研究出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決定。這些工作結合人大工作職能,既圍繞大局,又貼近百姓,及時有效,真正發揮了人大的一線作用。
但不可否認,現實中仍有一些人大同志對一線要求存在模糊認識。有的對人大的一線地位、一線作用認識不足;有的則簡單地認為,一線就是“靠前指揮”,直接包攬“一府兩院”的具體工作。
能否準確理解和把握一線要求,樹立一線意識,關系到各級人大能否圍繞中心,依法履行人大工作職責,干出人民滿意的效果。
樹立一線意識,就要主動參與黨委中心工作。
黨委的中心工作往往聚焦社會熱點、民生焦點、改革難點,而這些恰恰也是人大立法、監督、決定的重點。因此,人大要發揮好一線作用,就不能坐而論道,閉門造車,游離于中心和大局之外。而是要緊緊圍繞黨委的決策部署,關注全局,準確定位,順勢而為,確保人大工作不缺位、不掉隊。
履行一線職責,根本任務是民主法治建設。
人大是權力機關、立法機關。人大工作的根本任務是民主法治建設。這種工作職責的劃分,決定了人大處于民主法治建設的第一線。這就要求人大工作者絕不能有“退二線”、“混日子”的懈怠思想,而是要自覺置身于民主法治第一線,發揮地方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實施好對重大事項的民主決策,著力于法律法規的實施,推進依法治理,努力使人大履職的過程成為彰顯法治地位、弘揚法治精神、推進法治實踐、提升法治水平的過程。
行使一線職權,必須通過民主法制的方式。
人大和“一府兩院”,職責和分工不同,行使職權的方式各異。人大主要是通過開展立法、監督、決定等形式,來加強民主法治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各級人大要帶頭依法辦事,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履行職責,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更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對“一府兩院”的工作大包大攬。
發揮一線作用,必須緊緊依靠代表。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人大代表工作和生活在百姓中間,在聯系和服務群眾上,最直接、最關鍵,是“神經末梢”,也是“一線陣地”和“終端站”。解決好民意表達的“掉線”、“斷線”,民利維護的“斷頭路”、“擁堵路”等問題,就要發揮代表作用,建好陣地、搭好平臺。只要“神經末梢”不失靈,“一線陣地”不丟失,“終端站”不虛設,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就會暢通無阻,人大的一線作用才有可能真正得到發揮。
當前經濟社會進入轉型期,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人大工作者要準確把握人大工作的方位、使命和職責,真正把自己擺在民主法治建設的第一線,做到人在一線、心在一線,盡心履職,開創出不負時代的一線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