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佩群
在鄉鎮領導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我們有時發現一個隱蔽而特殊的問題,那就是引稅和墊稅,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買稅和墊稅。這個問題的出現和蔓延,絕大部分是由于領導追求政績,客觀上沒有稅源產生的,而有的是由于主觀征收管理不到位產生的,但最后結果必然導致鄉鎮部分資金花費在買稅和墊稅上,造成鄉鎮經濟壓力,也給縣財政造成了不應有的負擔。同時為稅收征管部門和有關人員、還有納稅對象造成違紀違規和腐敗現象的發生提供了機會,這些問題歸屬誰的責任,筆者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引稅和墊稅運作的特殊現狀
從引稅運作的形式講,主要有幾種:一是由鄉鎮主要領導出面找稅務機關協調,由稅務機關調度稅源來完成所未完成鄉鎮的稅收任務,最后由完成任務的鄉鎮負責繳納一定的協稅費;二是由鄉鎮領導牽頭與有關稅收征管人員掛鉤,取得他們的各方通融,把部分活動稅源調劑到該鄉鎮,鄉鎮同時付出相應的好處費;三是由鄉鎮領導活動,找一些有活力、有地位、有影響力的公司或企業老板等等,通過特殊渠道直接完成任務,由鄉鎮付出一定比例的引稅費。墊稅的運行形式主要就是根據規定的任務和稅種由鄉鎮硬性拿資金做為稅款,強行用鄉鎮府經費充當墊付應繳納的稅款。從引稅的運作范圍講,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出本鄉范圍到縣城區客商和公司老總以及企業老板引稅,挖本縣應征的稅源;二是出縣到外縣、外市、外省引稅。從引稅的種類講,不論是國稅任務還是地稅任務,都涉及到不同類型的稅種,有的是營業稅,有的是企業所得稅,有的是契稅或個人所得稅等等方方面面的稅種都可能接觸,沒有固定的模式,甚至連政府和稅務機關統一核定的稅種有的也進行了出賣。
二、引稅和墊稅產生的惡劣影響
從政策措施上看,主流是好的,目的是通過各級組織千方百計去挖掘稅源,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同時給超收任務的鄉鎮實行超收分成獎勵,而實際上現實確實有地方和部門沒有能力去完成交給的稅收任務,沒有應繳的稅源,被迫去引、去墊,產生相當惡劣的影響:(1)鄉鎮資金壓力過大,財力緊缺,由于要完成稅收任務非得去花費人力、財力出外聯絡,甚至是主要領導出面去行賄,為打通稅路日夜奔波,同時付出相應的引稅款,沒有買成功的鄉鎮更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硬性用經費墊付。(2)給部分領導和稅收干部創造了腐敗和違紀的機會。為完成稅收任務,鄉鎮非得花費資金,稅務部門很清楚,所以有的稅務領導和干部利用此機會開后門調度稅源和稅種,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單位和自己謀取不正當的收益。(3)給個體老板和經營戶帶來了不應享受的待遇,有的應繳的稅款由于買稅市場的激烈競爭和各種原因,造成部分納稅企業和個體戶直接用應納的稅換取非法所得的引稅回扣,比例高達60%~70%,使自己享受到了不應有的待遇。(4)給財政造成不應有的負擔。由于超收比例分成百分之百,有的鄉鎮拼命引稅,有的甚至挖本縣的稅,從中得到超收部分的百分之百獎勵,形成自己人騙自己財政錢的不利局面。
三、引稅和墊稅監管的相關對策
為了杜絕稅收征管中違紀違規等腐敗現象的發生,正確劃分鄉鎮領導經濟責任審計中承擔的責任,切實監督管理好引稅和墊稅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政府各級領導應高度重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尤其是針對稅收征管中“跑、冒、滴、漏”稅源隨意丟棄等問題,要分清是非、出臺措施,明確責任,全面確保稅源足額規范到位;其次出臺相關稅收征管政策,明確獎懲措施,在當前形勢下,尤其要確定好稅收屬地征管原則,特別是各級政府管轄的范圍內,政府主要領導和稅務機關要負起責任,嚴查本系統、本范圍和一些規定的稅種存在著內部有關部門和單位相互調劑買賣,從中獲得收益等違紀違規問題,從而從根本上扭轉管轄的范圍內出現稅收相互買賣和以不正當手段獲得財政超收分成等現象的發生,使得該繳的稅源按時足額在規定的所在地和部門規范到位,嚴厲杜絕超范圍征收現象發生;再次,各級政府應客觀公正,合理分配,取消攤派,在此基礎上,嚴厲打擊引稅和墊稅中存在的腐敗、違紀違規現象,尤其是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以引稅為名,從中獲得協稅費和不正當的好處費等問題,要嚴肅查處,一查到底,決不姑息。(作者單位:彭澤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