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志榮+李云川
深入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密切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核心內容。審計機關是作為唯一寫入《憲法》的部門,履行著“為國而審、為民而計”的神圣職責,承擔著查錯糾弊,揭示問題的光榮任務,它是干部清廉的“預警系統”,經濟發(fā)展的“免疫系統”,群眾意愿的“消化系統”。客觀地說,在基層群眾的眼里,各級審計機關就是一個強勢部門,因此,審計機關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的要求更嚴,群眾的期待更高。那么審計機關如何聚焦“四風”問題,深入開展好當下正在進行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呢,筆者認為,必須彰顯審計特色,把反對“四風”與解決審計機關當下存在的突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
一、深入反對形式主義,解決一個“不實審”的問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反腐倡廉力度的擴大,審計工作的領域越來越寬廣,比如民生等專項資金的審計,財政審計,政府投資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等,幾乎涵蓋了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是項目多,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審計工作者加班加點是肯定的事,白加黑,5+2工作是常有的事。正因為審計機關,特別是基層審計機關的“辛勞指數”高,導致部分審計工作人員以項目多為借口而忽視了審計工作的深度,以時間緊為借口而忽視了審計工作的寬度,以任務重為借口而忽視了審計工作的密度。到一個被審計單位,往往只是看看單位的財務收支賬,查查原始憑證,發(fā)現一兩個賬面上的小問題就鳴金收兵了,“不實審”、“不深審”的結果得到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三好”局面,損害卻是群眾的利益。所以審計機關反對形式主義,就是要學習焦裕祿同志那股凡事都探求就里的求實作風,用審計人員的“辛勞指數”換來審計結果的“科學指數”,堅持做到審計流程規(guī)范有序,審計取證真實可靠,審計結果客觀公正,真正實現公共資金使用到哪里,審計機關就監(jiān)督到哪里,公共權力使用到哪里,審計機關就約束哪里。
二、深入反對官僚主義,解決一個“不愿審”的問題。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民生方面的投入日益加大,審計監(jiān)督的范圍也在擴大,民生資金使用的真實與否,效益如何,受益群眾是最有發(fā)言權的,因為鞋子到底合不合腳,自己是最清楚的。這也為審計機關的依法審計監(jiān)督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課題,迫切需要審計工作者像焦裕祿那樣把踐行群眾路線作為一種習慣,一種方式,貫徹到工作調研,審計監(jiān)督的全過程。過去那種等著黨委、政府派任務,坐在辦公室等舉報的工作方法已經過時了。所以審計機關反對官僚主義,就是要走出辦公室,到民生資金使用的第一線去廣接地氣,在群眾中了解民生資金使用的真相,獲得審計線索,并主動進行審計介入,全過程參與監(jiān)督,將監(jiān)督的防線前移,真正起到廉政建設的預警作用,而不是對群眾的反映充耳不聞,甚至發(fā)現審計線索繞彎走,不敢直視矛盾,怕得罪人,不愿意主動介入審計,影響了審計監(jiān)督成效。
三、深入反對享樂主義,解決一個“不會審”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各種違規(guī)違紀行為也呈現了智能化的特點,它們往往都是披著美麗的外衣來偽裝,很難一眼識破。這就需要廣大審計工作者煉就過硬的工作本領。去偽存真,由表及里,一層一層地剝掉它那美麗的外衣。因此,審計機關反對享樂主義,就是要擯棄貪圖“安逸”的思想,弘揚焦裕祿同志“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行“AO”金審工程建設,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提升審計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造就一雙“火眼金睛”,讓違規(guī)違紀者無法隱身。如果還是一把算盤、一支筆,縱然有千般本領,也只能“一葉障目,不識泰山”,讓違法犯罪分子有機可乘,貽誤的是黨和人民的事業(yè)。
四、深入反對奢靡之風,解決一個“不嚴審”的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審計工作要當好國家利益的“捍衛(wèi)者”,公共資金的“守衛(wèi)者”,反腐倡廉的“執(zhí)行者”,權利運行“監(jiān)督者”,本身就應該是一支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素質優(yōu)良的紀律部隊。長期以來,廣大審計工作者認真貫徹《國家審計準則》和《江西省審計條例》的要求,規(guī)范審計行為,從嚴要求自己,得到了廣大被審計部門和人民群眾的擁護。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極少數審計工作者在審計工作中存在著接受超標準接待,甚至收受土特產等情況,造成了“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軟”的現象。這種奢靡之風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審計工作者公正、廉明的形象,也影響了審計監(jiān)督效能的發(fā)揮。所以,審計機關反對奢靡之風,就是樹立焦裕祿同志那樣“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品德,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和審計工作人員“八不準”的要求,狠抓自身的作風建設。發(fā)揮“釘釘子”的精神,在嚴審、真審、深審上下功夫,不為名利所累,不為強權所懼,不為金錢所動,不為人情所累,做到依法審計,從嚴審計,做到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確保審計結果真實可靠,審計要情實事求是,審計處理客觀公正,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氣魄,將審計監(jiān)督這把“利器”擦得更亮。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應有的震懾作用。
(作者單位:臨川區(qū)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