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韻欣
近年來,各地專項審計調查的項目逐年增加,調查范圍也越來越廣。2009年由我廳組織實施的審計和審計調查項目103個,其中審計項目95個,審計調查項目8個;2010年由我廳組織實施的審計和審計調查項目112個,其中審計項目94個,審計調查項目18個。2010年專項審計調查的項目是2009年的兩倍多,審計調查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專項審計調查已經成為各地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責、發揮審計監督建設性作用的重要手段,圍繞領導關注的重點、社會關注的熱點、群眾關心焦點和改革中的難點,查出了一些帶有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引起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強化宏觀調控和政府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保障國民經濟健康運行,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產生深遠影響,專項審計調查也越來越受到各級審計機關的重視。
一、專項審計調查的特點和類型
專項審計調查是指審計機關通過審計方法,對與國家財政收支或者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的專門調查活動,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審計和一般的社會調查,具有以下特點:服務宏觀決策,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依據;調查范圍廣,能全面反應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和運行態勢;針對性強,根據審計目標,確定專項審計調查的題目,如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項目、全省新增投資項目專項審計調查等;專業性強,針對某一特定行業,對相關專業知識要求高,如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專項審計調查,就需要對抗震設防標準等行業性強制標準有較深刻的了解;審計結果講求時效,可以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調查方式靈活,可以是單項調查,也可以是多項調查,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和走訪有關單位、個人和發放審計調查表等方式來進行調查,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設計網絡調查問卷來收集情況。
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專項審計調查有不同的類型,實踐中我們根據審計調查的目的和對象不同,將專項審計調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為宏觀政策提供信息以供參考的統計性審計調查,如對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的專項審計調查,通過調查可以摸清底數,為下一步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保證經濟健康有序運行的監督性審計調查,如國家性建設項目的征地拆遷補償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社會保障資金征管情況等都可以以專項或專題的方式開展審計調查,這些項目面更寬、獨立性更強,一般不宜結合項目審計之中進行;檢驗政策和計劃實施的校驗性的審計調查,如: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情況和擴大內需重點建設項目調控資金專項審計調查項目,對實施的新政策新計劃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二、專項審計調查存在的問題
從近年來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的情況來看,通過專項審計調查,確實查出一些群眾關心、領導關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建議,引起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促進相關部門落實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政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由于專項審計調查涉及面廣、要求高、內容豐富多樣,在開展專項審計調查的組織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1.審計項目選題前瞻性不夠。近幾年,各級審計機關選題呈現出由注重財政類調查逐步向投資、民生、社保類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調查轉移的趨勢,農業類調查項目比重也在不斷加大。但選題尚存在一些不足,審計調查選題缺乏前瞻性,選題雖然針對性較強,但由于審計方式大多采取事后審計,審計調查項目經常是問題發現之后才組織進行,防范于未然的作用和效果不夠理想。
2.審計方案可操作性不強。上級審計機關往往根據自身情況來選題和設計調查方案,在部署任務時,大多是從自身的工作需要、技術力量出發,沒有考慮基層審計機關的人員少、任務重的實際情況。
3.審計調查報告的質量不高。一是多數調查報告提出的建議缺乏深度和力度,往往就事論事,缺乏宏觀的、深層次的判斷分析,未能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方法,提煉出固有的規律性認識; 二是審計調查報告的內容與調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不一致,調查結果達不到解決某個問題的目標,不能根據實際情況、研究問題并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和辦法;三是一些專項審計調查報告還沒有緊密圍繞觀點取舍材料,沒有將微觀成果提升到宏觀層面上來,影響了審計調查成效的發揮。
三、做好專項審計調查的對策和建議
1.超前謀劃,科學選題。選題是否科學,是做好專項審計調查的關鍵,決定著審計機關在國家治理中職能作用的發揮。因此,在選題時,我們應該關注各級黨政領導和政府關心的經濟工作的中心問題,結合國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結合社會普遍關注的或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結合經濟運行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難點問題,按照特定資金、特定問題以及特定行業,以揭露問題,促進管理,推動改革,服務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準專項審計調查專題。
2.方案合理,表格實用。“工預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開展專項審計調查,首先應該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調查方案,方案好壞,往往能夠決定整個審計項目的質量。在編制審計方案時,一要考慮審計調查的目標,開展審計調查工作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并在該目標的前提下編制方案;二要根據不同被調查對象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三是調查方案應具備可操作性,使審計人員能夠按照各自的專業背景和方案要求的內容,有效地開展審計工作。四是在編制方案時考慮到實施審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
另外要科學設計審計調查表格,一份好的調查表要同時滿足審計調查事項基本情況匯總、問題匯總,并反映審計調查重點。在設計表格時應注意,一要項目表述要清楚,避免產生歧義;二要確保填報要求切實可行,有的放矢,突出重點;三要邏輯嚴謹,結構完整,前后呼應。
3.分析深刻,建議可行。專項審計調查的目的是及時向政府提供經濟運行信息,促進宏觀調控,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審計調查報告主要是提出建議與對策,糾正問題,或者推廣某些經驗做法,不僅僅是揭露問題。發現問題及原因分析是審計調查報告的重中之重,審計調查報告應在問題的集中、分類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如問題產生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問題發展的規模、程度和趨勢,問題的性質及其已造成的后果和影響等。分析原因要以事實為基礎,證據要充分,分析要切中要害,一針見血。分析方法可采用對比法、分類法、歸納法等。
4.轉變觀念,強化學習。審計機關應轉變觀念,將審計建議放在比揭露問題更重要的位置,總結共性問題,提煉審計成果,在宏觀管理方面提出具有針對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議。首先審計人員應該打破傳統的審計思維方式,在履行審計監督和揭露職能的基礎上注意發揮審計的預防和抵御功能,努力提高審計建議質量和水平;其次,要認清審計發展形勢,主動學習新知識,掌握法律法規,注意學習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和舉措,了解國際國內先進管理理念和做法,深入調查不同行業、不同性質單位的實際情況,從而提出科學合理的審計建議。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