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先偉 譯
豬熱應激—夏季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
黎先偉 譯
目前正當炎熱的夏季,環境溫度居高不下。而在炎熱的氣候環境下,豬比其他動物對高溫更加敏感。因此,豬場人員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減少熱應激對豬群生長性能所帶來不利影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本文(摘自西澳大利亞州政府的農業和食品部門的報告)介紹了美國一項對熱應激所造成危害的研究,以及概述了養豬戶可采取什么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熱應激對豬群的危害。
目前,現代基因型的豬群比它們以往的豬群要產生更多的熱量。據Brown-Brandl等人(2003)對豬群的熱量和水分產量的研究報道顯示,新遺傳品系的豬群要比20世紀80年代早期它們所相對應的豬群的產熱量幾乎高出20%。而在之后的10年里這種趨勢仍在繼續,產熱量可能進一步上升了10%。在本文中,作者分享了一些有用的方法來判斷豬群是否出現熱應激的情況,此外還提供了一些建議措施,以最大程度的減輕熱應激對豬群生產性能所造成的損失。
要想有效的預防豬群熱應激,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為什么豬群會對熱如此敏感。在動物界中,大多數動物可通過出汗和喘氣來把體內的熱量轉移到體外,而出汗和喘氣是機體維持體溫中最重要的兩種方式,并形成自身內在的蒸發冷卻系統。
然而,由于豬的特殊生理構造,其體內沒有汗腺和肺部相對較小。鑒于這些生理性能的局限性和較厚的皮下脂肪,使得豬更容易產生熱應激。當豬群出現呼吸速率加快和食欲不振這兩個明顯的臨床癥狀時,往往提示著豬群發生熱應激。而食欲降低主要則是機體為了降低內部產熱量所出現的生理反應。
如果飼養人員不能及時發生豬群的熱應激反應,它們將會開始大量飲水(造成電解質損失增加),同時體內會產生過量的酸(造成酸堿失衡)。最終可能會導致豬群出現嚴重腹瀉,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死亡。
Pearce等人(2013)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解釋了,當豬群發生熱應激時,其腸道結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研究結果表明,豬群在35℃高溫下暴露24 h后,其腸道的防御功能會受到明顯的損傷,而且還會增加血漿內毒素的水平。此外,作者還解釋說,當豬群暴露在高溫環境時(即便只有2~6 h),它們的腸道防御系統都會受到明顯的傷害,這為病原菌更輕易的感染機體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因此,熱應激會在衛生環境較差的環境下對豬群造成激發感染。
日齡和體重越大的豬在高溫環境下更容易出現熱應激,而且與日齡和體重越小的豬相比,熱應激對它們生長性能的影響越嚴重。圖1顯示了當環境溫度從14℃上升至35℃時,分別對25、50和75 kg的豬的生長性能的影響。從圖中可見,75 kg的豬暴露在23℃以上的溫度時,其平均日增重(ADG)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而對于25 kg的豬,其平均日增重(ADG)開始出現下降的溫度則是在27℃以上。

圖1 環境溫度對生長育肥豬的平均日增重的影響
圖2顯示了豬在不同體重情況下的臨界溫度。這數據可作為對不同豬舍和不同年齡段豬群的溫度管理的指標。

圖2 豬體重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的臨界溫度具有顯著的影響
環境溫度(以及濕度)共同導致熱應激的發生。當濕度較高的情況下,較低的溫度往往也能導致豬群出現熱應激。愛荷華州立大學最近公布了一張有關熱應激的預警指示圖(見圖3),這可作為實施管理策略的一種參考工具,以有效減少豬群發生熱應激的機率。從圖中可見,在平均濕度為30%的情況下,環境溫度高于28℃將會顯著影響生長育肥豬的腸道健康和生長性能(這種情況常出現在西澳大利亞的夏季)。此外,繁殖豬群對溫度的耐受程度往往較低,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應額外注意其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以免對生長和繁殖性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圖3 生長育肥豬的環境溫度與相對濕度之間的壓力指標
根據養豬基金會的動物福利部主任Sherrie Niekamp強烈建議,最好在清晨和深夜時段裝載和卸載豬群,而不要在極度炎熱和潮濕的時間內進行(見圖3)。確保運輸車輛打開所有的通風孔,并盡可能縮短運輸途中停車的時間,是避免豬群發生熱應激的關鍵步驟。當車輛在大熱天下停車時,豬群的體溫將會達到車廂內的溫度,增加發生熱應激的風險。因此,在極端炎熱的條件下,重要的是減少卡車內運載豬群的數量。
在高溫的環境下,剛裝載完豬群后,弄濕墊料以及向豬群身上灑水有助于在開始運輸的過程降低豬群的體溫。注意運送時間表,避免在豬場內浪費時間,同時盡可能地縮短豬群在車上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找到替代的運輸線路以防由于道路施工而耽誤行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生產商、運輸商和加工包裝商應該密切保持聯系,確保在發生任何緊急情況的時候可以隨時取得聯系。
保證運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運豬過程中應該遵循一些基本的運輸指引,以保護豬群在高溫環境下安全地運輸:(1)調整裝載空間和密度;(2)運輸計劃應安排在清晨或夜間;(3)采用濕的墊料,保持豬群的清爽;(4)從收購站或豬場裝載豬群之間向豬群灑水(需要大量的噴灑而不是薄霧式);(5)不要使用草墊料;(6)移除農用車上的板條;(7)打開車上的所有通風口;(8)清除堵塞通風口的異物;(9)及時裝載和卸載豬群,以免發生熱應激。
1.增加豬舍的通風和空氣流動,定期檢查冷卻系統是否正常工作。
2.盡可能的降低飼養密度。
3.維持豬群盡可能低的飲用水溫度—水溫約10℃是最理想的,但實際很難達到。
4.避免在早上10點至下午4點之間(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飼喂豬群。
5.通過飲水適當補充電解質和抗氧化劑。
6.增加膳食能量的密度。
7.盡量減少多余的非必需氨基酸和纖維(盡可能降低腸道的發酵作用,從而減少熱量的產生)。
8.通過改善膳食如VE和甜菜堿來提高抗氧化劑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