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蕊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不僅是近現(xiàn)代印度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同時也是近現(xiàn)代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是一個勤奮的天才,一生留下了60多本詩集、100多篇短篇小說、10部中長篇小說及60多部劇本,還創(chuàng)作了很多散文、游記等。冰心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同時她還是一名優(yōu)秀的詩人及兒童文學家,她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冰心曾說:“泰戈爾是我青年時代最愛慕的外國詩人。”雖然冰心在有生之年并沒有接觸過泰戈爾本人,“他在一九二四年曾到過中國,而那時我正在美國留學,錯過了相見的機會。”但是,她訪問印度時,曾經(jīng)專門去瞻仰過泰戈爾的遺跡,她平生還翻譯了多部泰戈爾的作品,其中包括多種文學樣式,如詩歌《吉檀迦利》、小說《喀布爾人》及散文《沙乍浦》等。泰戈爾對冰心的整個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冰心把泰戈爾對她的影響運用在了詩集《繁星》中,她創(chuàng)作出的那些小詩不但內(nèi)容清麗脫俗,而且極善描摹瞬間感受,在“五四”時期風靡一時,對我國新詩的創(chuàng)立做了極為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繁星》的誕生源自《飛鳥集》
泰戈爾對冰心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的影響,可以集中從詩集《飛鳥集》對詩集《繁星》的影響上表現(xiàn)出來。
在《繁星·自序》中,冰心這樣寫道:“一九一九年的冬夜,和弟弟冰仲圍爐讀泰戈爾《迷途之鳥》(Stray Birds)時,冰仲和我說:‘你不是常說有時思想太零碎,不容易寫成篇段么?其實也可以這樣的收集起來。從那時起,我有時就記下在一個小本子里。”
在《我是怎樣寫(繁星)和(春水)》文中,冰心也描述過相關(guān)內(nèi)容:“這時我偶然在一本什么雜志上,看到鄭振鐸譯的泰戈爾《飛鳥集》連載……都是很短的充滿了詩情畫意和哲理的三言兩語……我心里一動,我覺得我在筆記本的眉批上的那些三言兩語,也可以整理一下……我挑選那些更有詩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為是零碎的思想,就選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兩個字起頭的,放在第一部,命之為《繁星集》。”
冰心在一九二二年寫的《全集自序》中,更直接地描述了詩集《繁星》的源起:“我寫《繁星》,正如跋言中所說,因著看泰戈爾的《飛鳥集》,而仿用它為形式,來收集我的零碎的思想,是‘小雜感一類的東西。”
我們從冰心的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繁星》的誕生確實是源自《飛鳥集》的啟發(fā),冰心學習《飛鳥集》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感悟創(chuàng)作出詩集《繁星》來。雖然,冰心小詩的另一代表作——《春水》,和《繁星》的形式類似,但是《繁星》(1921年)才是在泰戈爾《飛鳥集》直接影響之下的產(chǎn)物。而《春水》(1922年)出版于《繁星》發(fā)表并獲得好評的一年之后,是冰心經(jīng)過《繁星》的摸索和沉淀后,創(chuàng)造出的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的產(chǎn)物,《飛鳥集》對《春水》的影響關(guān)系不那么直接、明顯。因此,本文在論述泰戈爾對于冰心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時,僅以《飛鳥集》對《繁星》的影響為例,以使得論證時二者的影響關(guān)系更加充分、明確。
泰戈爾《飛鳥集》的創(chuàng)作特點
中文版的《泰戈爾全集》24卷,詩歌就占了8卷。我們可以說泰戈爾是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及散文家,但他首先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并且是近現(xiàn)代東方以及世界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泰戈爾的詩歌正是成就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主要原因。
泰戈爾一生的詩歌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萌發(fā)期(1868—1878),第一部長詩《心愿》等;二、成長期(1879—1900),《暮歌集》、《晨歌集》等;三、成熟期(1901—1918),《吉檀迦利》、《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等;四、高潮期(1919—1941),《游思集》、《流螢集》和《隨想集》等。
英文詩集《飛鳥集》(1916年)誕生于泰戈爾的成熟期,是他最重要的詩集之一,也是泰戈爾在中國影響較大的一部詩集。它主要譯自《塵埃集》,由鄭振鐸1922年首次譯成中文。實際上,《飛鳥集》是一部格言詩,“語言樸素,音樂性也強”,短小的句子間,“充滿了詩情畫意和哲理的三言兩語”,寓意深刻。泰戈爾用他那高超的頭腦和富有哲理的語言技術(shù),使得詩集中的每首詩都詞義雙勝,相得益彰。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窗前歌唱,又飛去了。
秋天的黃葉,它們沒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
——《飛鳥集一》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飛鳥集八十二》
《飛鳥集》是泰戈爾散文詩的代表,既繼承了印度傳統(tǒng)詩歌的特征,又增加了自由體詩的新質(zhì)。在他的散文詩中,“哲思往往取材于河流、鮮花、星星和天空這些最普通的事物,從平凡處找尋詩眼,在自然景物和社會人生中,尋找富有哲理韻味的意象”,他的泛神論思想也在其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
冰心《繁星》的創(chuàng)作特點
20世紀20年代初,泰戈爾的作品在中國大量被翻譯出版,受到中國讀者的熱烈歡迎。文學研究會在1923年就翻譯出版了泰戈爾的詩集《飛鳥集》、《新月集》、《吉檀迦利》、《園丁集》、《春之循環(huán)》和劇本《郵局》等。同年,文學研究會的《小說月報》還為歡迎泰戈爾來華出了《泰戈爾專號》(上、下集)。1924年的泰戈爾親自訪華,一時間,中國興起了一股泰戈爾熱。
冰心也是在此時接觸到泰戈爾的作品的。1920年,早在冰心仍在讀大學時,她就曾專門為泰戈爾寫作了一篇散文——《遙寄印度詩人泰戈爾》。在這篇文章中,冰心誠摯地表達了她對泰戈爾的崇敬和仰慕。她說:“泰戈爾!謝謝你以優(yōu)美的詩情,救治我天賦的悲感,謝謝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靈的寂寞。”
冰心曾宣稱她“那樣地喜愛泰戈爾”,她還在訪印時專門“到過孟加拉他的家,在他坐過的七葉樹下站了許久”,“還參觀過他所創(chuàng)立的國際學校”。于是,冰心把自己的崇敬之情全部化成詩集《繁星》。
“繁星閃爍著——
深藍的太空,endprint
何曾聽得見它們對語?
沉默中,
微光里,
它們深深的互相頌贊了。”。
——《繁星一》
比較《繁星》與《飛鳥集》的相似之處
《繁星》在形式、內(nèi)容及意向的運用中,借鑒了很多《飛鳥集》的寫法:
(一)形式
《飛鳥集》中的詩歌都是形式短小精悍,但蘊含豐富哲理。
“如果失落太陽時你流了淚,
那末你也要失落繁星了。”
——《飛鳥集六》
“創(chuàng)造新陸地的,
不是那滾滾的波浪,
卻是它底下細小的泥沙。”
——《繁星三十四》
于是,冰心學習泰戈爾詩歌的短小形式,并把泰戈爾詩中的“宇宙和個人的靈中間有一大調(diào)和”的信仰、滲透至腦中,混合著她自己曾經(jīng)的“不能言說”的思緒,“一縷縷的合成琴弦”,共譜成一曲“漂渺神奇無調(diào)無聲的音樂”。
(二)內(nèi)容
泰戈爾的泛神論的思想對冰心有很大的影響。冰心早期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人類之愛的主題固然“受到基督教教義的影響,但是,與她接受泰戈爾的‘泛愛哲學也是分不開的”。對大自然的謳歌、對兒童的愛慕、對母愛的謳歌和對真理的追尋,這些都是他們共同的主題。
1.對自然的謳歌
“小草啊,
你的足部雖小,
但是你有了你足下的土地。”
——《飛鳥集六十五》
“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
臥在宇宙的搖籃里。”
——《繁星十四》
2.對兒童的愛慕
“光如同一個赤裸的孩子,
快快活活的在綠葉當中游戲,
他不知道人是會說謊的。”
——《飛鳥集二十七》
“小弟弟呵,
我靈魂中三顆光明喜樂的星,
溫柔的,
無可言說的,
靈魂深處的孩子呵!”
——《繁星四》
3.母愛
“婦人呀,
用你的深淚包繞著世界的心,
正如海包繞了大地。”
——《飛鳥集一七九》
“母親呵!
我的頭發(fā),
披在你的膝上,
這就是你付與我的萬縷柔絲。”
——《繁星八十》
(三)意象的選擇和采用
泰戈爾就經(jīng)常使用風、樹、小草、陰影、陽光、星星和大地等自然意象來表達樸素的哲理;而冰心在《繁星》中也經(jīng)常選用河流、鮮花、星星、大地和天空等自然意象,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悟。詩中,以小見大,更容易引起人們對人生的深入思考。
《繁星》的創(chuàng)新及意義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泰戈爾對冰心的詩歌創(chuàng)作曾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冰心的詩集《繁星》無論是在形式、內(nèi)容還是意象的選擇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泰戈爾《飛鳥集》的寫法,但是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又有所差別。總的來說,泰戈爾在詩歌中高揚三愛,即母愛、自然愛及童真愛,其思想主要受到佛教的泛愛思想影響,而冰心是從女性特有的柔情出發(fā)接近泰戈爾的,詩歌中充滿了對真善美的向往,她的思想更多是受到當時一些基督教教義的影響。由此可見,冰心雖然受到了泰戈爾詩歌的影響,但是并不是單純的一味模仿,她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加入了自己的獨特理解和人生感悟,形成了自己別具一格的新的詩歌形式。因此,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并不完全相同。
綜上,我國現(xiàn)代著名女詩人冰心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學習借鑒了泰戈爾的部分思想,并加以改良和創(chuàng)新,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小詩體,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對我國新詩的創(chuàng)立做出了巨大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