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超

股票市場起起伏伏,每天都有很多熱點,但如果我們隨波逐流、追漲殺跌,長期來看是很難取得收益的,對于管理著數億或者數十億元資金的基金經理來說更是如此。每一個基金經理均需要有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投資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選股邏輯。
作為一個謹慎的價值投資者,我的選股思路可以說不拘一格,但歸根結底仍然是就價值低估的原則。今年上半年新興成長股屢創新高,其中泡沫的成分很大,草率地參與進去很難全身而退,相反,如果專心的去尋找處于估值洼地的個股,則可以獲得更為長期的穩健回報。
一談到低估值,投資者自然會想到金融、地產等品種,但這些傳統的低估值品種長期看還存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當前我國經濟增速下行趨勢并未顯著扭轉,而且無風險利率還處于高位,金融、地產等品種或許會在市場情緒膨脹時有非常好的表現,但難以有持續的超額回報。因此,尋找的低估值品種不光體現在市盈率上,還表現在市值上,同樣是前景光明,管理層進取心強的公司,小市值的公司無疑比大市值的公司成長空間更大。
在我的倉位配置中,更多的超額收益是來自于那些不為普通投資者所熟知的非白馬股,對于這些標的我均經過了極為精心的篩選,絕大多數都要進行實地調研及長期的反復研究,如此才能確保對自己所選擇的公司充滿信心。具體到選股標準,我主要關注三個方向:
一是潛力巨大、估值合理的成長股。當前的市場,很多成長股漲幅已經很大,市值也達到中等或偏大的水平,要想尋找有潛力但估值不高的成長股顯得十分困難,可以說是“好股無好價”。盡管難度很大,但是A股市場總共有2500多家公司,在其中挖掘一些潛力大且估值合理的公司也并非不可能。具體來說,估值合理(動態市盈率在25倍左右)、新產品市場空間很大、管理層有很強的進取心、收入和市值都比較小均是非常重要的觀察指標。我所投資的很多公司都是依據這種邏輯挖掘出來的,大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這種邏輯看似比較簡單,但如何認定公司有較大的成長空間需要多方面來求證。
二是穩定增長行業中被低估的公司。在A股市場中,有一些增長相對穩定的公司由于行業屬性的原因受到冷落,估值也就受到了整個行業的拖累,如果不仔細分析也就認為其就是一家普通的公司。但如果我們深入地研究,就會發現這些被低估的公司中隱藏著金礦。以汽車零配件和后汽車業務為例,過去汽配股常年被低估,其主要原因是汽配企業的估值原來是參照整車企業,而整車企業市盈率大都在10倍以內,使得汽配企業市盈率也常年維持在十幾倍。但事實上,汽車零配件公司無論是在進口替代,還是在出口方面,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這一點是整車企業不能比的,理應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
三是現金充裕、有并購能力的公司。2012年之前上市的很多公司手持大量超募資金,對做大市值的訴求很強烈,加之IPO發行速度大幅放緩,很多質地優良、缺乏資金的企業遲遲無法實現上市融資,并購就成為上市公司與項目公司的最佳選擇。去年創業板的行情一半來自新經濟例如手游、影視行業的業績爆發,而另一半則來自公司并購,我認為這個趨勢在后市仍會繼續存在,可作為選股方向之一。
站在宏觀的角度,如何看待A股未來的整體前景?我們知道當前我國的投資產業鏈包括銀行、地產、鋼鐵、水泥、煤炭、有色等,這條產業鏈占A股市值的比重很大,短期內這些行業均出現了較大的反彈,但長期看除銀行外這些行業勢必要萎縮,因此我們很難指望這些行業推動A股長期走強。
盡管如此,A股市場值得投資的長線優質品種依然很多。我國的內需潛力非常大,世界工廠的地位不會發生改變,企業在高新技術產品上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盈利能力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從這個角度講,A股還是有很大希望的,這也是我在金融行業堅定信心的原因。
(作者系大摩主題優選基金基金經理、大摩卓越成長基金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