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軒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84歲的澳大利亞獵手George Craig與世界上被捕獲的最大的鱷魚生活在一起長達30年,30年前他成功獵得長18英尺、重達一噸的危險鱷魚,他每天喂它一噸食物。雖然喂養了30年,但是Craig清楚,一旦這個大家伙得到機會,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將他吃掉。Craig年輕時將捕獲的兇猛鱷魚重新安置到一個安全的圍欄內,防止這些動物傷害人類。
看到上述報道,我深深的聯想到了市場上那么的散戶投資者為什么總是虧損累累。而這位老人,跟危險鱷魚待了30年,都安然無恙呢?總結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反思。
第一、投資者的風險意識缺乏持續性。市場的波動反復,導致投資者善于遺忘,特別是對風險意識的遺忘,例如對于做多的投資者而言,總是隨著股價的上行而風險偏好提高。鮮花和陷阱共同鋪就的投資之路上,不經意間,就被埋沒在主力精心設計的山頂上。或者對老手而言,總是抄底抄在山腰上。其實這都是風險意識缺乏持續性。回過頭看看這位獵手,經常提醒自己“一旦這個大家伙得到機會,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將他吃掉。”看這就是區別,記住巴菲特投資格言首條:保住本金。風險意識決定了盈利的持久性。永遠提醒自己:市場這個大家伙哪天就能把賬戶資金吃個精光。
第二、投資的時候要有安全邊際。我們看到兇猛的鱷魚,被安置到一個安全的圍欄內。這里面有2點,一個是圍欄里,將鱷魚的攻擊范圍鎖定。同時這個圍欄必須能抵御鱷魚的攻擊,必須持續確定堅固,如此將危險性進一步控制了。回到投資者上,投資者選擇標的的時候,就是需要找有護城河的品種,同時買入的時候應該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并且經常審視評估,如此才能避免被市場糟糕的股價波動而受到傷害。
第三、投資決策需要膽識。30年如一日的喂食,幾乎每天與鱷魚相搏擊,是需要足夠的膽識。在資本市場中,持續的盈利成功,需要足夠的智慧和膽識。貪婪、恐懼、后悔、煩躁等充斥于資本市場。面對不確定性,人內心的不良情緒會影響價值或者說交易價值的判斷,從而影響投資決策的穩定性。膽識就意味著需要有勇有謀,盡量讓每筆交易有依據,有底氣。投資經驗很重要。上文提到是一位獵頭,之前有17年的捕鱷的經驗。面對一噸重的兇猛鱷魚,撲捉和喂養都是需要有足夠經驗。起碼對鱷魚的生活習性非常了解。同樣投資者在培養自身能力的過程中,要不斷的總結股價波動等市場規律。經常復盤,以及通過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來提高自己的投資水平。
第四、耐心是投資的基礎。這個老頭可以喂養鱷魚30年,我想每天他都會以此為榮。而這漫長的30年中,對待鱷魚的耐心是無人能及的。在我們投資的生涯中也如此,對待一筆交易,其實如果把時間放長到30年,很多時候的決策就不會那么糾結,時間的玫瑰就是耐心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