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莊+劉曉峰+曾萬春
大別山麓,杜鵑爭艷。
迎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滾滾春潮,麻城市1300多個黨組織43975名黨員補鈣除塵,逐浪前行,經歷著觸及思想與靈魂的黨性錘煉。
學深學透,思潮堪比學潮高
“我從來沒有如此高強度地學習過。平時工作都處于‘熱運行狀態,這回學習正好能讓心沉下來,專心‘補課回爐,把一些思想認識問題校正校準、看清看透、讀懂讀通。”這是麻城市發改局局長熊楚清參加完市委中心組(擴大)集中封閉學習3天后所發的感嘆。
其時,與熊楚清一起參加3天集中封閉學習的還有市委書記楊遙、市委副書記、市長蔡緒安等全市188名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鄉鎮辦區和市直一級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3天的集中學習時間里,安排好工作,關掉手機,每天“兩簽到四查勤”,188名干靜心讀原著、聽講座、談體會,每人寫的筆記都在20頁以上。
市委領導“帶”學。市委書記楊遙帶頭領學文件、帶頭給全市各地各單位黨政班子成員上主題黨課。
專家輔導“講”學,特邀省委黨校原校長馬哲軍和黃岡市殘聯理事長石巧珍作群眾工作專題輔導報告。
觀看影片“研”學。短短3個月,組織黨員干部觀看《焦裕祿》《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等影片510場次,以正反典型讓黨員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
……
20個督導組,鄉鎮辦區都由一個副縣級干部任組長,每天對各基層黨組織開展學習情況進行督導和巡視。查筆記、查心得、查活動記載、查發言材料。學得扎實,向全市發簡報,表彰推廣。學得不好,除全市通報、責令返工外,單位主要負責人必須接受市領導約談,解釋原因,立下“軍令狀”,明確整改時限和效果。
學習碰撞思想火花,學習引爆靈魂革命。一時間,以“爭做好干部、建設新麻城”、“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假如我是服務對象”等為內容的大討論活動在全市各級黨組織中開展了150多場次,黨員干部作風振奮,群情激昂。
真查真聽,進村入戶人潮涌
4月14日,海拔780米的麻城市黃土崗鎮成家山村。村民成學勇承包的錦鯉塘邊蹲著一位不速之客——麻城市委書記楊遙。
“老成,錦鯉的養殖效益怎么樣?”
“還行,畝平純收入一萬多塊呢!”
“哦,那不錯。養殖有什么困難嗎?”
“想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但是手頭沒有多少資金。”
“我回去幫你想辦法。”
一問一答間,楊遙又為自己增加了一項工作任務。事實上,這已不是他第一次下鄉為群眾辦事,僅4月一個月,他已6次深入村組企業調研,聽取基層群眾意見。
與此同時,距麻城城區25公里的龜峰山上,10萬畝杜鵑含苞待放,景區基礎設施加緊建設。“到麻城旅游,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嗎?”“對麻城政府的工作,有什么意見、建議嗎?”每每遇到游客,麻城市委副書記、市長蔡緒安總愛這樣問。
“到群眾中去。”“到社區報到。”領導帶頭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市委一聲號召,麻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紛紛行動。
43名市級領導按照“七個一”(聯系一個鄉鎮、一個市直單位、一個幫扶村、一個企業、一個掛點社區、一個征遷安居點、一批信訪老戶)的要求,深入各自聯系點聽取意見5天以上。101名市直一級單位主要負責人單獨或一起聯系84個后進村,擔任該村的名譽書記,開展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整治。600多名鄉鎮辦區干部夜宿駐點村,夜訪夜談傾聽群眾所思所想。715個行政村(社區)、2000多名村干部落實值班、代辦服務、村務公開制度,利用晚間空閑時段上門征求意見建議。
最近幾天,麻城市城西社區黨總支書記劉鋼喜不自勝,因為讓自己愁了多日的和平路硬化資金終于有著落了。和平路是麻城市幼兒園門前的一條路,多年來一直沒有硬化。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群眾對硬化這條路的呼聲很高。正當劉鋼為硬化經費發愁的時候,31個轄區內市直機關黨員這幾天陸續到社區報到。聽說社區要修路,黨員們紛紛表示:硬化和平路是為老百姓解決出行難的好事、實事,籌資出力該有自己的一份。
和劉鋼一樣感到高興的還有其它30多個社區,因為市直機關100多個一級單位黨組織的9000多名黨員干部將來社區報到,在開展志愿服務的同時上門征求意見建議。
群眾從市里的大動作中看到市委征求意見的誠心和決心,短短20多天,歷經一場場座談,一份份問卷,一次次走訪,一次次查擺,共征集群眾對市“四大家”班子及成員4個方面4200多條意見、建議。
立行立改,服務民生春潮急
“聚焦問題就要立行立改,正風求效!”麻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段虎在立行立改集中交辦會上說。
正風肅紀,震撼開場,麻城市黨員干部的作風為之一變!
2月25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二。然而對于麻城市規劃局、衛計局兩個單位負責人而言,這一天注定難忘。就在這天晚上,全市首場電視問政現場,面對臺上問政嘉賓的尖銳提問和臺下、電視機前觀看的市領導和全市群眾,感受著現場彌漫著濃烈的“火藥味”,他們個個表情凝重,手心出汗。
痛定思痛,兩單位不敢絲毫懈怠,一周內迅速完成對本單位工作的“全面體檢”,確定整改方案。目前,兩單位問政出的問題已基本整改到位,而第二場電視問政的大幕即將拉開。
讓群眾感受到市委轉變干部作風決心的事接踵而至。
3月21日,市住建局、規劃局的兩名干部在外地辦完公事后在酒店“帶彩”打麻將,市委作出黨內嚴重警告和行政撤職的處分,并在全市通報。
4月15日,經過連夜整理,來自群眾的1600多條意見、建議中的首批群眾反映強烈、涉及民生的農村電網改造攤派多等15個突出問題集中交辦。市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要求,所有15個問題從制定整改方案到完成整改,最長不超過3個月。
公安局在行動,一周內對人群密集的十字路口加設交警。人民醫院在行動,半個月內設立老年人群服務窗口,增加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導診人員。
市里在行動,鄉鎮緊跟進。龍池橋辦事處在跟進,針對群眾反映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歷時1個月,疏浚河道6000多米,硬化支街小巷5000米,安裝路燈16盞,添置衛生設施360多套,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拉練檢查3次,使全處村莊環境大變樣。鐵門崗鄉在跟進,建設便民網絡信訪室,讓群眾足不出鄉就可以向市領導表達訴求。
楊遙這樣告誡麻城干部:“直面問題,有錯必糾,立行立改,這就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勁風厲勢,清垢圖新。在教育實踐活動大潮洗禮中的麻城干部作風悄然發生變化。干部好見了,臉色好看了,事情好辦了——發生在麻城干部身上的變化觸動群眾的神經,贏得群眾頻頻“點贊”。龍池橋辦事處沙河村無臂青年李萬霖在辦事處干部的幫扶下建起了新房,不善言辭的他向辦事處領導送去自己的足書作品“共產黨好”。鹽田河鎮鮑家沖村村民終于喝上清潔自來水,群眾對解決飲水困難問題的市水利局干部交口稱贊。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迎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春潮,麻城市委正團結和帶領120萬麻城人民行進在干部作風建設的路上,行進在建設大別山地區經濟中心的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