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剛
動議是新修訂《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的新增環節,也是干部選拔任用的首要環節和第一關口,必須堅持黨管干部與發揚民主有機結合、研判班子與掌握干部有機結合、充分醞釀與高度保密有機結合、強化監督與嚴格問責有機結合,增強動議的科學性,確保執行不偏離、不走樣、不變通。
堅持黨管干部與發揚民主有機結合,增強動議的公正性。《條例》增加對干部動議環節的規定,明確了動議的主體是黨委(黨組)和組織人事部門,正式賦予黨委(黨組)和組織人事部門的初始動議權和工作方案的決定權等,體現了黨管干部的重要原則。黨委(黨組)及組織人事部門要堅持公道正派,講原則、守紀律、把好關。同時,要正確把握黨管干部與發揚民主的辯證關系,黨管干部是體現黨在干部工作中的核心領導地位、決策地位、主導地位;發揚民主,則是為了拓寬識人用人渠道,發揮民意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考察識別干部,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把干部看準選準。因此,強化黨管干部的同時,還必須充分發揚民主,堅持走群眾路線,加強前期及初步建議形成后的醞釀溝通,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干部群眾意見,落實干部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讓干部選拔任用的第一關“動”得有理、“議”得合理,確保動議環節的透明性、公正性。
堅持研判班子與掌握干部有機結合,增強動議的針對性。全面準確地掌握領導班子狀況和領導干部情況是啟動動議的前提,只有把班子的結構職能、運行情況、組合效應等分析研究透了,才能知道這樣的班子需要什么樣的干部;只有把干部的個性特長、思想狀況、一貫表現等掌握準了,才能知道把這樣的干部放在什么樣的崗位上合適。要從本地本部門事業發展需要和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出發,定期對領導班子進行綜合分析,把握領導班子的歷史、現在和將來的調整需求;要加強干部的日常考察,綜合運用專項考核、談心談話、一線考察、巡視督查、參加民主生活會等方式了解領導干部的日常表現,尤其是在重點工作和重大活動中的表現,準確掌握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干部的情況,從而在動議時成竹在胸,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提出初步工作方案。
堅持充分醞釀與高度保密有機結合,增強動議的嚴謹性。動議是干部選任的第一關,干部群眾關注度非常高,充分醞釀好了,動議就科學合理,選拔任用干部的科學化水平就高;跑風漏氣了,不僅干擾動議和選拔任用的正常開展,還會帶壞干部任用風氣,敗壞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因此,動議時不能為了充分醞釀而忽視保密,也不能為了保密而不充分醞釀。一方面,在動議環節形成動議初步建議后,要在規定的范圍和層次按照規定的要求充分醞釀,廣泛聽取分管領導、主管部門和紀檢、巡視等相關方面意見,保證形成的工作方案更科學,選任干部更準確。另一方面,醞釀時要強化保密意識,注意方式方法、范圍、程序和時機,鏟除小道消息及謠言滋生的土壤,切實做到既規范有序操作,又不泄密漏密;既加強溝通協調,又不跑風漏氣。
堅持強化監督與嚴格問責有機結合,增強動議的嚴肅性。嚴格的監督和問責歷來是我們黨的優勢。做好動議工作,關鍵是要強化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保障動議工作規范有序進行。要前移監督檢查關口,防止臨時動議、防止破格提拔和超職數、超規格動議、防止用非所長、人崗不宜動議。《條例》既強化了黨組織和組織人事部門對動議的領導和把關權,也突出了黨組織和組織人事部門的責任,要以動議主體為重點、動議程序為主線、動議結果為依據,進行全程記實,做到雁過留聲、踏雪有痕,有據可查、有責可追,切實夯實黨委(黨組)的領導和把關責任、組織人事部門的參謀建議責任和領導干部的推薦提名責任。一旦出現違反現象,一律按照有關紀律從嚴追究責任,以確保動議在陽光下運行,從源頭上防止用人的不正之風。
(作者系南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