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強+夏陽陽
2010年,從湖北大學畢業的劉豐路,毅然放棄大城市舒適的工作和生活,來到十堰市張灣區最偏遠的鄉鎮西溝鄉任教,時年21歲的他成為西溝鄉最年輕的教師。
在鄉村任教之初,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同一批前來任教的同事紛紛選擇了跳槽,唯有劉豐路堅守至今。
不是因為劉豐路有超人的意志力,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而是每當清貧和寂寞襲來,他總會想起孩子們那短到握不住的鉛筆、那破到遮不住體的衣服、那渴求知識的期盼目光。“只有自己才能改變孩子們命運”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更讓他堅定了從事教師職業的信念和步伐。劉豐路教的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生活得不到父母周全的照顧,他就主動扮演起了學生父母的角色。在他的辦公桌里常年備著感冒藥等常用藥物和自己兒時的衣物,盡其所能地讓孩子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他的筆記本里還詳細記錄著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每逢周末他都會擠出時間,翻山越嶺地輪流到學生家中,幫助干農活、做家務、輔導功課,并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為困難學生送去生活學習必需品。他細致入微的關懷讓孩子們倍感溫暖,學生們親切地稱呼他為“大哥哥”。
2011年,工作不到兩年的劉豐路,在全區優質課競賽中獲得一等獎,2011、2013年被評為全區“教科研先進個人”,2013年被評為全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多篇教學論文被省市區評為一等獎。面對成績,他并沒有驕傲自滿,“路漫漫,任重道遠!我只愿在三尺講臺做一根蠟燭,用心去點亮山區孩子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