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2月19日,《貴州貴安新區總體方案》(下稱“方案”)由國家發改委印發。“方案”所強調的重點與核心,是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體系”,并認為開放程度低,嚴重影響了貴州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由此可見,擴大開放范圍、加深開放程度,對貴州發展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在國家層面得到進一步認同與支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把提升貴州的開放層次,放在“完善我國開放格局”的戰略視野之內,于此,貴安新區對于全國的意義也得以升華,深刻體現了“國家級新區”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特殊地位與時代作用。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貴安新區所蘊含的強大吸引力與充足發展能量正待釋放。
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生態文明示范區,是貴安新區區別于其他國家級新區的重要特征。貴安新區在土地、生態等方面占有先天優勢,是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前沿科技的理想選擇地,具備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區的自然條件,也具備構筑“經濟增長極”的發展基礎;而“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這一戰略定位,把貴安新區在全國區域經濟平衡、協調發展中的地位更加凸顯出來。
“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的內涵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完善開放機制,賦予靈活的開放政策,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經濟文化交流體系,深度融入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建設對外開放的先行先試區。這與創新發展實驗區、高端服務業聚集區、國際休閑度假旅游區、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區,共同形成貴安新區的五大戰略定位,構成了貴州克服自然地理等特殊困難新的探索與發展平臺。
近年來,西部地區不少省市都在立足自身區域特點謀篇布局,紛紛提出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貴安新區建設的時間表也很明確,2015年“初步建立”內陸開放型經濟體系,2020年就要“基本建立”。從發展框架基本搭建到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僅有5年時間,時間緊任務重。雖然在財稅、投資、產業和土地等方面都獲得諸多“試點”性質的支持,但站在國內新區競爭格局中,貴安新區起步稍晚,而且地處西南腹地,對其建設難度還需充分估計。
任何一個新區建設,都包含了體制上的諸多改革與探索創新。注重構建基于區位特征與資源稟賦的增長機制,探索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齊頭并進的制度構架與發展路徑,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是貴安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對貴州乃至全國應有的智力與經驗貢獻。而提升貴州經濟整體實力,促進全國地區經濟平衡發展,是貴安新區承載的一個重大責任。
貴安新區建設進度非常快,產業集聚帶有強烈時代氣息,正所謂“一開始就與眾不同”,比如富士康、大數據項目等,令人振奮。可以預見,貴安新區“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科技引領”、“高效能管理”的基本原則,將會使人口、資源、生態、政策、改革等紅利釋放的空間繼續擴展;“欠發達地區后發趕超新路徑”的探索實踐,將為貴州后發趕超帶來強勁基礎性、制度性力量,為貴州乃至全國樹立起嶄新開放樣本。(執 筆/岳 振 責任編輯/奚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