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鵬: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部研究員。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家,CCTV、央廣經濟之聲特約財經評論員,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的特邀撰稿人。著有《中國新路——新型城鎮化路徑》、《易鵬談區域經濟系列》、《低碳真相》等書。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特別提出,新型城鎮化要更加借助市場的力量。中央就城鎮化問題在不同場合的表態,都表明中國城鎮化進程要以市場為主導。
中國以前的城鎮化行政干預色彩濃,出現一系列弊端。比如唯GDP為導向的政績考核體系下,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資,打著城鎮化幌子片面追求基礎設施建設,使一些城市出現“空城”、“鬼城”現象。而且過度投資也使地方政府債臺高筑,暗藏隱患。另外,城市發展方式粗放,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城市發展重面積擴張、資源投入,輕內部挖潛、結構調整和優化管理,導致一些城市相繼出現了交通擁堵、霧霾、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理不當等問題。總的來說,中國以前的城鎮化盡管速度快,但是質量不高。
以市場為導向的城鎮化,有助于解決過去行政主導的城鎮化所帶來的問題。市場配置資源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率,而且市場主體的廣泛參與,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要在城鎮化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就要簡政放權,并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機制。
推行簡政放權,就是限制政府的權力,該由市場決定的由市場決定。依靠市場機制的力量,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把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
簡政放權一方面有利于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減少盲目投資,避免“空城”、“鬼城”的出現;另一方面,管住政府權力,也就管住了腐敗之本,遏制政府官員的權力濫用、權力尋租、權力腐敗。
很多人會有一個誤區,認為通過改革、簡政放權來促進城市化建設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其實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經濟發展有個預期管理。當企業尤其是民營資本感覺到未來要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必定會未雨綢繆提前布局,這種預期的作用,往往會將改革和簡政放權的效果前移。
此刻,最關鍵一點是給外界傳遞出的改革信心一定要堅決。新一屆領導班子在過去的一年,分批取消和下放了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應該說開了一個好頭。但要想更好激發社會、企業對改革的信心,需要進一步展示出足夠的改革勇氣,對更多關鍵的行政審批事項予以取消或下放。
發揮市場的功效,要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機制。負面清單原本是國際上重要的投資準入制度,所謂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規定哪些經濟領域不開放,除了清單上的禁區,其他行業、領域和經濟活動都許可。
建立負面清單管理體制,對政府而言,一方面可以減少行政運營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吸引市場化資金進入城市建設領域后,可以大大緩解政府財政資金的緊張,降低政府負債率。當前中國地方政府隱性負債率日益提高。盡管地方政府高杠桿率還沒有到引發危機的程度,但是如果不進行去杠桿化,這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隱患。而利用市場的力量進行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是降低政府杠桿率的根本途徑之一。對企業而言,投資禁區的減少以及渠道的暢通,意味著可以最大限度激活企業活力。有了富有活力的企業,才有產業的集聚,城市發展才能避免空心化。
目前已有部分省份率先啟用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比如浙江省在舟山群島新區、嘉善縣、海寧市、紹興市柯橋區4地進行試點。過去企業投資任何項目,都須經政府核準審批。這次改革在試點地區將建立行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列入負面清單的項目,企業禁止投資,但只要是負面清單以外、符合準入標準的企業投資,由企業自主決策。試點城市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希望這種先進管理模式能夠早日推廣到更多城市。
總之,在新一輪城鎮化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城鎮化質量,最終實現“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