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濰坊醫學院 體育教學部,山東 濰坊 261053)
山東省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研究
平永忠,鄭驥飛
(濰坊醫學院 體育教學部,山東 濰坊 261053)
體育公共服務既是城鄉小文化廣場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又是現代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依據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的內涵,提出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原則、框架以及建立管理、文化導向、政策支持、投資運行、文化供給等機制的發展策略,并提出制定廣場公共服務規范、質量標準、加大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議,以期促進城鄉小文化小廣場體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構建;發展策略
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城鄉體育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加強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不僅能為社會城鄉居民生存、發展提供基本的保障,還能使其享受到基本的體育權益,并為全面推進城鄉經濟增長提供了有效途徑,促進了與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山東省自2013年開始建設城鄉小文化廣場以來,在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財政扶持、社會捐贈、企業贊助和社會力量興辦等措施推動下,至目前為止,全省已建成城鄉小文化廣場1.9萬余個,2014年在建和籌建數目將達到5.3萬余個,為2015年實現基本覆蓋全省76000多個行政村的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然而,現行的體育公共服務已不能完全適應城鄉小文化廣場快速發展的需求,廣場體育公共服務的提供趨于滯后以及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框架不夠完善等一系列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了廣場體育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結合當前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的現狀,整合有效資源,構建出具有時代特征、符合省情、村情的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文化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城鄉小文化廣場多元文化的可持續性發展,提升服務供給能力、保證服務質量,改善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及體育公共服務環境,將城鄉小文化廣場打造成可以滿足居民身心健康需求的民生工程,已成為當前城鄉構建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亟待解決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熱點問題。
1.1 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概念
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目前在體育社會學界尚無定論。因此,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概念的界定,已成為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必要前提和條件。在體育公共服務研究領域中,許多學者對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內涵進行過探討,為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概念的提出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和理論借鑒。其中李恒江等認為社會公共部門提供服務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體育公共服務的內容包括一切有關服務于人民體育的各種服務[2];李萬來等認為公共體育服務是公共體育組織和公共體育服務人員,為社會公眾的體育活動所提供的體育產品和體育勞務[3]。本研究結合已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概念的比較與理解,認為城鄉文化小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指:在一定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與政策規范下,以行政村文化廣場為基本單元,以廣場體育設施為依托,以村(莊)居民為服務對象,以滿足村(莊)居民的體育文化需求為宗旨,以提高村(莊)居民生活質量為目標,提供的基本、均等的體育產品公共服務。
1.2 山東省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農村文化小廣場建設工程”列為山東省城鄉文化建設重點工程以來,省、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扶持農村文化小廣場公共文化發展的政策,扎實地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的進行。隨著城鄉小文化廣場的建設進程的加快,廣場體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與居民不斷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相比,依然有較大差距。目前,城鄉小文化廣場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體育公共服務形式化,服務意識不強。特別是一些基層部門,沒有將體育公共服務建設真正納入到廣場文化發展的全局進行規劃和部署,還存在著對廣場體育文化建設輕視甚至忽視的現象,許多鄉鎮的文化三下鄉活動大多以文藝、科技活動為主,相比之下有層次、有水平的體育文化活動下鄉較少甚至沒有,體育文化信息資源匱乏,導致廣場體育文化供給缺失,造成城鄉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健身體育文化需求與健身體育文化資源之間的矛盾突出。2)體育公共服務簡單化,管理體制不活。導致廣場公共體育文化服務缺失,工作效率低下,服務效果較差。部分農村小文化廣場,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鄉村在體育文化的管理、組織仍處于“兩無”狀態,“重建設、輕服務”的思想導致部分廣場的利用率不高、文化效能更低的局面產生。3)體育公共服務模式化,服務缺乏個性。許多城鄉小文化廣場缺少體育文化建設的空間規劃,局限于純“鄉村化”或“被城市化”,導致大眾積極性缺失、參與度不高,體育文化發展的動力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體育文化項目或體育文化品牌建設缺乏力度。4)硬件建設軟式化,缺少服務條件。廣場的體育基礎設施品種、數量嚴重不足,依舊是“老三樣”的露天休閑場地、健身路徑、籃球場,導致廣場體育設施單一、內容單調、利用率低,缺乏體育文化活動組織動力,難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健康需求。5)服務效果功利化,服務效益短期。由于廣場管理者對體育文化建設的不重視,對體育公共服務的認識僅停留在功利主義式的關切,重形象文化建設,輕長遠發展,導致體育文化建設被忽略甚至被邊緣化。
1.3 構建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意義
城鄉小文化廣場的建設不僅為城鄉居民提供了參加各種文化活動的空間,也為城鄉居民參與體育活動、體育交流、運動技能學習、健身知識獲取提供了良好的互動平臺和全新的場所資源,使更多的人民群眾享受到了公共文化福利,改善了城鄉居民文化生活、娛樂、休閑的外部環境和內在發展環境,豐富了鄉村體育文化內涵。構建并完善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區域性的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對于滿足城鄉居民改善生活環境、文化環境的基本需求,保障廣場體育文化活動科學、健康的發展,促進具有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的體育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拓寬城市廣場文化向鄉村廣場文化的延伸的渠道,實現現代體育文化與農村體育文化的有效銜接,提升農村體育文化層次與水平,激發城鄉體育文化的創新動力,推動城鄉體育文化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全面協調發展具有積極而長遠的意義。
1.4 構建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原則
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不僅是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城鄉居民體育文化發展動力的重要源泉。城鄉小文化廣場的體育公共服務作為一項多元化體系,既具有體育公共服務的共同特征,又具有自身的服務特性。為加快實現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文化事業發展,必須樹立“以人為本、服務于民”思想,在遵循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靈活多樣、區別對待、兼顧重點、服務大局基本原則之外,還要遵循以下原則:1)“公益性、惠民性、便民性”。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是各級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主體及個人等利用廣場的體育公共資源作為服務平臺,以提供惠普性、大眾性的均等化服務和體育文化產品為手段,以滿足城鄉居民的體育文化基本需求為宗旨。因此,廣場的公共服務要突出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以“便民、惠民、利民”為主題,以實現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為出發點,以獲得廣大人民群眾最大接受度、滿意度為落腳點,滿足不同群體、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文化層次的村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權益,構建成為覆蓋性全、健身性強、參與性廣、供給與需求合理化的公共服務體系。2)“重點性、高效性、時效性”。城鄉小文化廣場的體育公共服務不但要優質,更需要在服務的精細、持續高效的基礎上,把城鄉小文化廣場建設成為體育基礎設施覆蓋面大、包容量廣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在加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建設的不同階段所表現出來的公共需求變量,做到短期變化有措施,長期發展有規劃,不斷改善體育人文環境,開發廣場體育文化潛能,培養城鄉體育文化內在創新能力,為大眾提供實時、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實現服務配置最優化和服務效能最大化,滿足公共服務主體的基本需求。3)“基礎性、多樣性、保障性”。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從形式上看存在著需求同質性,但實質上依然存在著較大的需求差異,呈現出需求主體的民俗、民間、地域特殊性和不同群體需求的復雜性。城鄉小文化廣場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形成了多個主體的聚合,公共服務的形式也呈現出多元性、層次性的特點。因此,公共服務的供給者要充分考慮需求者的同質性和特殊性,從需求者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有區別地提供公共服務,著力架構系統性、可操作性、導向性、可變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公共服務體系,力求體現全面、客觀、公正的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價值。
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不僅能夠有效地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立足于促進城鄉居民參與廣場體育文化活動開展、提高身體健康水平和體育文化素養的保障服務系統,也是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文化建設、保障體育文化供給、改善城鄉體育健身環境的運行機制。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包含著維護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社會性公共服務范圍,具有共享性、非盈利性和社會效益居于首位的特征[6]。隨著山東省城鄉小文化廣場的擴張式的建設新形式,構建以山東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為體系的基本框架已成為實現山東城鄉小文化廣場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在借鑒相關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服務主體的政府性、社會性、經營性、運作性等視角,提出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服務模式、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的基本結構,達到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與完善結構的目的,為城鄉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公共服務(見圖1)。

圖1 城鄉小文化廣場公共服務體系
3.1 打造政府主導下的城鄉小文化廣場管理機制
創新農村文化管理服務體制,建立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組織保障機制城鄉文化一體化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社會系統工程,是黨和國家在統籌城鄉文化發展方面的重要工作[7]。城鄉小文化廣場的公共服務的建設工作必須在黨委領導下,建立健全廣場公共服務的管理機制,才能從組織上保障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順利進行,推動廣場體育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要做到1)健全政府負責下的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廣場領導管理機構,建立民主、科學、規范的決策機制和工作機制,明確目標責任和工作職責。在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的決策、組織與實施系統的組織管理領導的體系中,村委是廣場實施操作的主要管理機構,也是廣場體育文化建設的直接責任人,明確村委體育領導機構的職能是管好、用好廣場體育文化的關鍵,健全村委行政管理、自治管理、社會服務管理的職責是關鍵之關鍵。目前,廣場的體育活動“官辦”現象依然嚴重,地方特色不突出;管理者的管理經驗欠缺,人數較少;與組織管理相關的制度不完善,廣場管理不到位。而政府作為城鄉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責任主體,要發揮公共服務體系中主導作用,在加強廣場宏觀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村級機構的執政能力,提高為民服務的責任意識,強化政府服務為主的監管機制建設,健全監管機構、配備監管力量、落實監管責任的長效監管機制,借助人民團體、輿論機構的社會監管力量,實時對城鄉小文化廣場文化建設的規劃、實施與效果進行督導,提高監管效能,真正將文化廣場的體育公共服務納入到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予以推進。2)建立政府主導、企業、社會團體共同參與、齊抓共管、責任明確的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分工協調機制、協商互動機制、統籌發展機制和長效運行機制,明確服務內容和實施范圍,形成有“黨政領導、多方參與”的公共服務網絡體系。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均等服務的體系,是一個城鄉體育文化發展、提高城鄉居民體育文化素養、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的保障體系,是一個多主體參與提供多元服務的體系,各個主體的參與權、協調權、管理權、監督權的融合度,關系到廣場公共服務的全面性和系統性。為此,要加強各個主體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提高各個主體的參與意識,建立科學合理、有利運作的廣場體育建設協調網絡。3)建立科學的發展規劃、體育服務、組織建設、場地設施的管理和使用等相對應的規章、條例等規范性的法規體系,形成支撐廣場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基本框架。發展規劃和相關的制度、政策和法規的制定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區域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經濟水平、群眾意愿、體育文化基礎等因素,發揮規劃先導作用,優先建設群眾所需、所急、便民、利民的體育設施,盡力滿足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在延續當地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現代文化的發展脈絡和體育文化元素的同時,綜合發掘城市體育文化和城鄉體育文化、現代體育文化與傳統體育文化等有效資源內在聯系,發揮一場多用、一場多能、一場多效的作用,規劃好城鄉小文化廣場的體育文化定位,處理好文化主題與普及的關系,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處理好短期文化建設與長遠發展的關系,保障文化廣場體育文化有序、持續性發展。4)建立健全信息反饋和以群眾滿意度為標準的績效評估機制。各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廣場資源保持與人民群眾的經常性交流與溝通,及時掌握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更好地履行服務于人民群眾公共文化需求的職責。利用績效評估的有效管理和糾偏功能,加大人民群眾滿意度在評價體系中所占比重和建立行之有效激勵引導機制,制定科學合理、客觀全面、動態實效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有力于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強化示范意識,共享優秀經驗,利用競爭和輿論壓力,創造良好有序的體育文化發展環境,以達到全面、準確、公正的衡量、評估、修正服務效果的目的,以此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見圖2)。

圖2 城鄉小文化體育公共服務組織機構保障體系
3.2 建立具有保障性和實效性的政策支持機制
政府作為公共政策的決策者,在準確把握核心方向、提供宏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科學的、行之有效、均衡供給的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的政策體系框架,建立以惠及城鄉居民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為導向的公共政策供給模式,實現公共政策供給結構多元化、供給方式多樣化、供給制度全面化的綜合供應系統,充分發揮政策對城鄉小廣場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引導、調節作用,不斷提升政策產品供給品位。在確認政府政策支持取向和責任目標的基礎上,適當放寬地方性政策,發揮管理部門、群眾體育管理部門以及地方性群眾的職能,做到權利“收”、“放”有度,穩步有序地建設廣場體育文化,實現山東城鄉小文化廣場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的可持續發展。
3.3 建立提升城鄉體育文化水平為目標的導向機制
城鄉小文化廣場的核心是“廣場文化”,“文化”是廣場的主題,城鄉小文化廣場的體育公共服務建設必須圍繞“宣傳、傳播現代文明、科學文化、先進文化”的主題做好文章。在確保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加大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環境整治,營造良好的鄉村體育文化氛圍,提升人們的體育文化和健康水平。1)加強體育思想文化建設。城鄉小文化廣場的體育文化建設起步較晚,文化基礎相對薄弱,涉及的地域較廣,民俗民間文化相對繁雜。因此,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文化建設要從科學發展的高度,立足于“百姓舞臺”,突出文化魅力,強調文化引領,增強文化自覺,著眼于現代體育文化發展的趨勢和城鄉群眾體育文化的需求,突出文化塑造,提升文化素養,著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廣場體育文化,增強城鄉文化小廣場體育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2)加強體育環境文化建設。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環境文化是體育文化建設重要的層面,也是城鄉體育文化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更是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文化精神物質化的具體體現。舒適的休閑娛樂環境、完善的體育健身設施、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不僅能夠激發群眾參與體育文化的熱情,也是推動城鄉體育文化快速發展的直接動力。3)加強體育文化宣傳建設。城鄉小文化廣場是普及體育文化知識、推廣體育健身技能和組織中小型群眾體育文化活動重要場所[8]。要充分利用好小廣場的文化環境優勢、文化輻射優勢、文化傳播平臺優勢開展體育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4)加強廣場的體育行為文化建設。文化廣場的體育活動具有參與人員、時間的不確定性、隨意性,對文化廣場涉及的娛樂、健身、休閑項目認同度也存在較大差異。文化廣場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不僅可以培養群眾的愛好、興趣,而且對提升城鄉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3.4 建立以公共財政為主,社會、公民等多主體參與的投資運行機制
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是以政府財政公共投入和設施建設為基礎的系統工程,其建設不僅是地方政府的行動計劃,更是惠及城鄉居民的民心工程,需要公共財政投入作為基本保障,需要市場、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等多個主體投資作支撐。因此,公共財政在承擔起投資主體前提下,采取社會籌資、個人捐贈、企業贊助、共建共享等融資機制和投入機制,引入市場機制,整合多方有效資源解決廣場建設過程中資金瓶頸問題,合力推進城鄉小文化廣場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健身條件的改善。山東省2014年將文化小廣場建設列為重點建設工程,計劃財政投入1500萬元,扶持命名300個全省優秀農村文化小廣場,扶持貧困地區建設200個農村文化小廣場,對500個小廣場每個給予3萬元資金扶持的建設投入計劃。山東省泰安市在加大城鄉小廣場建設投入的同時,從2013年開始投入50萬元用于人才培訓、設施建設、活動開展、表彰獎勵等項目。萊州市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拓寬建設資金渠道,采取專項資金扶持、企業、個人捐贈,鄉、鎮、村自籌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先后建起城市中心文化廣場27處,村鎮文化廣場700多個[9]。由于山東省對城鄉小文化廣場的建設財政投入加大,使得城鄉小文化廣場建設速度逐年加快,形成以泰安市城鄉小文化廣場建設龍頭的全省鄉村整體推進的新格局(見圖3)。

圖3 公共財政及多主體參與的投資運行機制
3.5 建立“以民為本”的體育文化供給保障機制
政府、各級部門、村委作為供給主體所提供的服務是滿足城鄉居民體育文化需求的有機整體,是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結構,也是影響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事業發展的決定因素。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快速發展,文化一體化也成為城鄉文化發展的主要發展趨勢,農村體育文化也呈現出需求的多樣化和體育公共服務結構的動態化。因此,廣場的體育文化供給要在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化、“群眾滿意”的前提下,科學融合多位主體,采取多渠道、多層次的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為城鄉居民提供多元化的體育文化精神食糧。1)利用體育文化下鄉、鄉村體育文化進城的文化互動方式加強城鄉文化交流,形成城市體育文化拉動城鄉文化發展,民俗民間文化促進文化傳承的互動共享的新格局,促動城鄉文化彼此滲透、相互融合,使體育文化內容、活動形式保持新穎度,增強群眾對參與體育文化活動的熱情。2)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的建設要整合政府資源、社會資源、傳統資源、鄉村資源,提供行之有效的、群眾易于接受的具有地方特色、城鄉特色、時代特色的廣場體育文化服務,建立城市廣場文化、社區廣場文化、城鄉小廣場文化的交叉發展、相互滲透的聯動發展機制。3)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常態化的開展廣場政府指導性文化、企業贊助文化、民俗、民間和民族文化的活動,著力發展具有適合大眾的、可接受度高的小廣場體育文化,滿足人們對體育文化多元化、差異化的需求,增大廣場體育文化的影響力度。4)創新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隊伍組織體系,發揮“體育能人”團體、協會、俱樂部、志愿者等基層組織的作用,不斷提高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隊伍的層次和水平,帶動廣場文體活動深入開展(見圖4)。

圖4 體育公共服務文化供給保障體系
4.1 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具有均等性、公益性、多樣性、便利性和惠普性的特征,決定著供給主體要從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理念出發,以滿足城鄉居民體育文化、娛樂、健身需求為重點,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高效、實效、可接受性的體育服務。體現供給、改善和滿足城鄉群眾體育健身的核心價值。目前,我省城鄉小文化廣場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重建設、輕服務”,“重形象,輕內涵”的現象依然存在,廣場文化服務的核心地位不突出,脫離了廣場“文化”建設的宗旨。建議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將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工作范疇,制定出符合時代特征、具有城鄉特色的公共服務規范和質量標準,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和供給方式,為群眾創造品質優良、品種齊全的廣場體育文化軟環境,使城鄉小文化廣場成為農村體育文化建設和發展的強勁推力,促進鄉村體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4.2 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城鄉體育文化發展的“大舞臺”,是政府行使文化服務職能的平臺。構建具有全局性、長期性、前瞻性的城鄉小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能夠有效地配置城鄉體育公共資源、實現服務質量最優化、效能利用最大化、服務范圍最廣化,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廣場帶來的整體性和普遍性優勢的社會服務。在我省城鄉小文化廣場建設的高速發展期,體育設施建設不足已成為影響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障礙。建議各級政府要抓住城鄉小文化廣場建設的發展機遇,結合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加強體育設施硬件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廣場服務機制,拓寬服務渠道,采取一切措施推動城鄉體育事業的全面、平衡、持續發展。
[1]高德文.找準群眾最需要的給群眾最想要——山東實施“農村文化小廣場建設工程”[N].中國文化報, 2013-09-25(7).
[2]李恒江,蔡立健. 城鄉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現狀與發展對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8):46-46.
[3]李萬來,閔健,劉青.公共體育管理概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63.
[4]孔祥.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供給主體及實現路徑[J].體育與科學,2011,32(4)66-71.
[5]曹錦揚.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六個關鍵環節[J].江海縱橫,2009,(1):52-53.
[6]平永忠.鄉鎮文化廣場體育文化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2):202.
[7]“小”廣場“大”民生——萊州市政協積極助推城鄉文化廣場建設[N].聯合日報.2013-08-13.
ConstructionofpublicsportsservicesystemforurbanandruralsmallculturalsquaresinShandongprovince
PING Yong-zhong, ZHENG Ji-fei
(Dept.ofPhysicalEducation,WeifangMedicalUniversity,Weifang261053,Shandong,China)
Sports public service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services in urban and rural small cultural squares, but also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mall cultural square sports public serv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frame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as well as the strategy of management, cultural guidance, policy support, investment operation and cultural supply, and makes suggestions on establishing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square public servi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sport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culture of urban and rural small cultural squares.
urban and rural small cultural square; sports public service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4-02-26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資助項目《山東省街鎮文化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編號:13CTYJ10);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山東省城鄉文化小廣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編號:2014399)。
平永忠(1962- ),男,山東濰坊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
G80-051
A
1009-9840(2014)04-01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