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書坡
(河南南陽市宛東中等專業學校 河南南陽 473400)
廣播體操作為一項大眾性體育運動健身項目,具有動作簡單、老少皆宜、節奏明快、健康全面能適合不同身體條件學生進行鍛煉的體育運動項目。在增強學生體質、發展學生身體素質、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現實意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廣播操單調機械、千篇一律的運動方式正在慢慢的失去對廣大中小學生的吸引力,雖然在《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均對學校開展“兩操”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并且隨著陽光體育運動日益廣泛的開展,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尤其是廣播操亦不斷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但是自廣播體操誕生以來,雖然歷經數次的推陳出新,但其開展的現狀還是不盡人意,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延續了半個世紀的校園廣播體操正在逐漸遠離人們的視線,走向“衰亡”。因此為了了解廣播體操在南陽市中小學開展的情況,積極響應國家復興廣播體操的政策和更好的促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和更好的在校園中進行推廣廣播體操,本文對南陽市12所中小學廣播體操的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并針對開展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以期促進廣播體操更好的在校園里開展。
隨機抽取南陽市11個縣和2個區的1所中小學共12所學校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查閱與廣播體操的相關文獻78篇,并同時查閱了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的政策、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書籍等,掌握了當前中小學廣播體操開展現狀及相關專家學者所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本研究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共設計學生和教師兩種調查問卷,其中共抽取學生600名,其每所學校50名,男女各25名;共抽取教師60名,每所學校5名。采用“重測法”,對調研的問卷結果進行信度和效度檢測(見表2),結果SPSS l3.0計算出兩次調查結果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93,這充分說明本調查問卷基本可靠。其中學生問卷發放600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578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6.3%;教師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60份,問卷的有效率為100%(見表1),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持。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用Excel,SPSS l3.0軟件包對采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
表3調查結果顯示,所調研的12所學校在“兩課”之間都開展了廣播操的練習,開設率100%,從活動開展情況的表面上看都符合相關政策的要求,但在廣播體操的組織、學生練習、舉辦廣播體操比賽、校領導的重視程度上看,廣播體操開展的實質效果并不理想,差強人意,能夠堅持每年舉辦廣播操比賽的學校僅占41.6%,大部分學校僅僅在課間操進行形式上的鍛煉,3年或5年甚至上面有比賽的情況下才進行廣播操比賽;此外校領導對廣播操的重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廣播體操的開展和推廣,通過調查發現很多校領導只是為了迎合《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關于在全國推廣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套廣播體操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應付上級的檢查,真正落實和執行僅占1/3。

表1 問卷調查的發放與回收情況

表2 問卷信度檢測

表3 南陽市中小學廣播體操的開展情況

表4 學生對學習廣播體操的態度

表5 學生不喜歡廣播體操原因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在對廣播體操的態度上男女生存在顯著的差異;對廣播操感興趣的男生僅占21.8%,態度一般的占37.3%,不喜歡的占40.9%;而女生對廣播操非常喜歡的占32.1%,態度一般的占52.5%,不喜歡的占15.4%(見表4)。究其男女喜歡程度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男女生體質和興趣愛好的不同,男生更喜歡具有競爭和身體對抗的項目,而女生則比較喜歡運動負荷量小,動作簡單優美的項目,但整體看來學生對廣播操的喜歡程度不容樂觀。
在對不喜歡廣播操的學生調查中(見表5)發現,由于廣播操難度大而影響學生學習和鍛煉的因素男女生分別僅占7.1%和16.3%,由此可見廣播操動作難度大不是影響學生學習和鍛煉的主要原因。而在廣播操動作的構成和編排上、動作本身的藝術性上和趣味性上,多數學生認為廣播操動作機械乏味、內容編排缺乏時代氣息、趣味性不夠,不能迎合學生向往自由奔放的個性特征和追求廣播操的求新、求奇、求趣的愿望。
首先是學校方面的原因,現在很多學校開展的課間操活動大都是停留在“應付”上級教育部門檢查的層面上,開展的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和強制性的色彩。此外在當前教育考評機制下,學校領導對廣播操沒有足夠重視,當前學校領導最關心的是學校升學率和文化課的教學成績,體育活動的開展對于領導來說依然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關鍵時刻可以不要”。體育課時間被占用的現象比比皆是,更何況在課間之間開展的廣播操,試問有多少學校的校長會經常到課間去看操。再加上有的學校場地的問題、體育教師缺乏以及學校經費的不足等原因,廣播操的開展幾乎為零;其次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學生對廣播操的價值和認識不夠,對廣播操的功效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認為廣播操對鍛煉身體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有的學生認為每天在固定時間做固定動作的廣播體操,內容機械簡單重復、模式呆板、個性受到嚴重壓制,很容易產生運動性的審美疲勞,沒有以一個正確態度來對待廣播操;再次是外界因素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各類的新生事物和新潮運動層出不窮,這從心理上符合了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滿足了學生“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這與傳統格局單一的廣播操相形對比,學生強烈的“厭操”情緒就不言而喻了;最后是廣播操自身因素的影響,從1951年第一套廣播操誕生以來,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我國已先后推出了9套了,可謂是數次的推陳出新,但是縱觀其數次改革的結果,廣播體操從形式上基本上沒有什么大的改變,模式千篇一律、單一老套、缺乏新意,無法滿足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及心理需求。
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和正確認識廣播體操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嚴格執行和落實國家有關體育課時的各項政策和文件規定,堅持依法治教,以學生為本,認真組織實施,積極創建中小學快樂廣播操園地,促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通過櫥窗、板報等信息媒介平臺加強對廣播體操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要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使學生正確的認識廣播體操的鍛煉與健身價值,端正學生對待廣播體操的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加強對廣播操教師的培訓,及時補充新鮮血液,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確保動作的規范標準。
緊跟時代步伐,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時代潮流的走向,不斷更新廣播體操的內容,適當地增加諸如健美操、武術等豐富多樣的運動內容,以調動學生學習廣播體操的積極性。
[1]胡惠芳.“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的實證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1,27(2):93-94.
[2]方云琴,蔡春霞.廣播體操五十年發展的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4(3):31-33.
[3]陳軍.淺談如何開展中小學體育大課間活動[J].體育時空,2013,9(17):70.
[4]劉小俊.“陽光體育”內涵與發展探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28(1):25-27.
[5]趙坤.商丘市中小學生廣播操開展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