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升 林艷榮 李雪琴 陸寧 覃鴻發 陳躍華
HIV是導致艾滋病的關鍵因素,其會直接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多種感染或腫瘤的出現,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脅極大。已有研究顯示,肺部感染是主要的機會性感染[1],且致死率極高,因此科研人員對HIV并重癥肺炎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本文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此類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重癥肺炎患者552例,其中合并HIV患者51例,將該類合并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選取對象均符合《艾滋病診療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均行相應的X線、病原學等檢查后確證,重癥肺炎診斷標準均符合由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相關標準:(1)呼吸頻率超過30次/min;(2)需行機械通氣治療,即血氧分壓低于60 mm Hg;(3)存在輕重程度不一的意識障礙;(4)X線顯示胸葉受累。依據預后隨訪結果,將入選對象分成死亡組26例和存活組25例,對上述選取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
1.2 方法 (1)調查和整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肺炎病程、基礎病癥、感染途徑、PCP預防與否、HAART與否等;(2)通過病原體標本檢驗等方式,對兩組患者病原譜感染情況進行分析;(3)對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情況、住院時間、HARRT治療等情況進行分類整理和記錄[2];(4)行白蛋白、LDH等檢查。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最近4年內,本院重癥肺炎患者552例,其中合并HIV 51例,發生率為9.24%,51例患者依據預后分成死亡組和存活組,兩組在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合并基礎癥上,死亡組明顯高于存活組(P<0.05),說明合并基礎癥會增加HIV合并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風險,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病原譜檢測結果 51例患者,其中病原譜為肺孢子菌、細菌、TB、真菌、CMV患者人數依次為32例、25例、20例、10例和7例,所占比例依次為62.7%、49.0%、39.2%、19.6%和13.7%,其中部分患者為多病原譜感染。
2.3 預后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中,死亡組機械通氣率為76.9%,高于存活組(P<0.05);死亡組白蛋白水平為(23.2±5.4)mg/mmol,住院時間為(26.7±11.6)d,低于存活組(P<0.05);死亡組LDH水平高于存活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HIV對患者的免疫系統影響極大,可能進而引起多種選擇性感染疾病,而肺部感染則是其中的主要疾病,不少患者甚至以該類疾病為HIV感染的首發癥狀[3-4]。多項研究顯示,重癥肺炎是導致HIV感染者最終死亡的重要因素,現階段對AIDS重癥患者及重癥肺炎患者的預后研究,在國外已較為全面,但在我國還屬于一個較為新穎的課題[5-6]。
本研究首先證實,年齡、性別等因素與患者的死亡率之間不存在顯著關系,而預后影響因素主要是機械通氣與否、血漿白蛋白水平、LDH水平及一些基礎疾病,這與國外多項研究結果類似,同時在關于免疫損害宿主合并重癥肺炎的研究中得到了側面的證實[7-8]。部分因素的深入分析如下:首先,機械通氣往往針對于肺部病變嚴重的患者,其機體氧合功能較差,因此才需要開展機械通氣,但此治療方法指標不治本,且容易產生其他一系列疾病,影響患者的預后[9-10],因此,機械通氣與否能夠從一個角度反映患者的預后效果;其次,部分基礎疾病,如消瘦綜合征和重型肝炎等,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用藥及部分藥物的療效[11-12],同時,還可能導致其他重要臟器的病變,因此,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13];白蛋白水平則和患者的營養狀況直接相關,且能夠反映患者液體管理的效果,因此,對臨床表現出白蛋白水平過低的患者,需要進行重點的監護[14-15]。
除此之外,本例的研究還顯示,兩組患者氣胸的幾率相近,因此氣胸可能并不是預后的影響因素,這與國外部分研究有所區別,究其本質原因,可能還是與有效而及時的閉式引流有關。總之,通過本研究可以提示,對HIV并重癥肺炎患者,需要重點觀察其是否需要機械通氣、基礎疾病、血漿白蛋白及LDH水平,已盡力保證其預后。
[1]李紅兵,王平飛,王廷杰,等.川東北地區重癥肺炎的臨床特征[J].重慶醫學,2013,20(31):3757-3758,3763.
[2]黃麗芬,唐小平,蔡衛平,等.廣東地區345例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13,27(1):57-60.
[3]江平,史宏彰,馬儉,等.51例不明原因重癥肺炎導致急性肺損傷的臨床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2,12(2):121-124.
[4]胡駿.免疫球蛋白治療免疫損害宿主合并重癥肺炎的療效[J].中國臨床醫學,2012,19(3):242-243.
[5] Stammberger H R,Kenney D W.Paranasal sinuses: anatomic terminology and nomenclature[J].Ann Oto Rhinol Laryngol, 2011,16(7):7-16.
[6] Wormald P J.The agger nasicell: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natomy of the frontal reces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1,12(9):497-507.
[7] Choi B I,Lee H J,Han J K,et al.Detection of hypervascular nodular hepatocellur carcinomas:value of triphasic helical ct compared withiodized oil CT[J].AJR,2010,157(2):219-224.
[8] Kanma G,Cimbs C S,Brunt E M,et al.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n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Ann Nucl Med,2009,14(2):121-126.
[9] Tabit C E,Chung W B,Hamburg N M,et al.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2010,11(1):61-74.
[10] Endemann D H,Schiffrin E L.Endothelial dysfunction[J].J Am Soc Nephrol,2010,15(8):1983-1992.
[11] Izzard A S,Rizzoni D,Agabiti-Rosei E,et al.Small artery structure and hypertension:adaptive changes and target organ damage[J].J Hypertens,2011,23(2):247-250.
[12] Harred J F,Knight A R,Mc Intyre J S.Inventors.Dowchemical campany,assignee expoxidation process[J].U S Patent,2012,3(17):1927-1934.
[13] Nicolls M R,Haskins K,Flores S C.Oxidant stress,immune dysregulation,and vasculare function in type I diatetes[J].Antioxid Redox Signal,2012,9(7):879-889.
[14] Gokece N,Vita J A,Mc Donnell M,et al.Effect of medical and surgical weight loss on endothelial vasomotor function obese patients[J].Am J Cardiol,2011,95(2):266-268.
[15] Lteif A A,Han K,Mather K J.Obsity,insulin resistance,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determinant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whites and blacks[J].Circulation,2013,112(1):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