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威
危重癥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多由于心臟畸形復雜,手術需耗時較長,術后大部分存在程度不一的心功能不全,嚴重時表現為低心排出量綜合征甚至心力衰竭,嚴重危害患兒生命安全,通過研究患兒手術前后血BNP變化,對改善患者治病療效有一定影響[1]。以下本篇就對本院從2013年1月-2014年8月的60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在治療先天性心臟病中,血BNP變化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心功能改善的作用,為以后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8月60例先心病手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5個月~2歲,體重為5.5~12.0 kg,男35例,女25例。試驗組為30例危重癥先心病患兒,入選標準:肺充血類先心病患兒,反復肺部感染或頑固性心衰,內科治療難以控制者;肺缺血類先心病患兒,頻繁缺氧發作或缺氧持續狀態,酸中毒不易糾正者;體肺循環血流量比例嚴重失衡或體肺循環之間有效血流量交換明顯不足而致患兒處于危重狀態者;低氧血癥,SpO2≤75%。對照組為30例簡單先心病患兒,入選標準:術前無嚴重肺充血;術前無反復肺部感染或頑固性心衰者;術前無明顯低氧血癥;術前無嚴重體肺循環血流量比例失衡。
1.2 方法
1.2.1 血清BNP濃度的測定 試驗組及對照組均于術前、術后5 min、術后24 h、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分別對患者行常規穿刺,在股靜脈或肘正中靜脈中取2 mL血液,并能夠在2 h內將此標本離心解析(4000 r/min,10 min),此時可以提取上層血清,將其置于-30 ℃的冰箱中備檢。具體測定中應用美國ADR公司試劑盒,根據ELIS A法來測定血清的BNP濃度。
1.2.2 血清BNP檢查 在患兒手術前后血漿BNP測定中,采用Triage Meter Pro法進行測定,用Biosite公司的Triage Meter Pro儀器及原裝試劑,將測定值自定義為5 pg/m。取患兒的靜脈血3 mL,將其放置到EDTA抗凝采血管中,在30 min內進行離心,分離出血漿(3500 r/min,10 min),之后,取出反應板和檢測的緩沖液,將其放置在室溫中待10 min。并且在檢測中還應該確保ID芯片與反應板批號是相匹配的,將取樣器插入到緩沖液管中,應用取樣器吸取出10 μL的血漿標本,在蓋緊取樣器后還應充分混勻5次。然后,可以拿掉取樣器的蓋子,滴掉兩滴取樣液后,再把兩滴樣本混合液滴入到反應板加樣孔之中,在室溫內放置3 min。之后,可以將反應板插入分析儀中,并讀取出最后的檢測數值。
1.3 觀察指標 在術前、術后5 min、術后24 h、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5個時間點,抽血檢查患兒血清BNP值。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統計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非正態性分布數據用中位數(M)、四分位間距(Q)進行表示,組間中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取Spearman進行,數據處理采用非參數分析法(wilcoxon test)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以上研究,對試驗組以及對照組患者的相關資料數據進行分析檢測,兩組血BNP值在術后5 min、24 h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3個月,兩組BNP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血漿BNP值比較(s) ng/L

表1 兩組血漿BNP值比較(s) ng/L
組別 術前 術后5 min 24 h 1個月 3個月試驗組(n=30)19.0±9.9 23±14 32±11 22.0±6.3 12.0±6.3對照組(n=30)10.0±2.9 15±12 20±6 20.0±5.0 11.0±7.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據悉,危重癥先心病患兒,由于心臟大血管的解剖畸形造成血流動力學的異常致患兒嚴重低氧血癥,酸堿失衡,并進行性惡化;或本病并發的反復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2]。內科治療難以見效的新生兒、嬰幼兒先心病患兒,只有及時通過外科手術進行根治或減狀手術才能生存者。此類患兒多由于心臟畸形復雜,手術需耗時較長,術后大部分存在程度不一的心功能不全,嚴重時表現為低心排出量綜合征甚至心力衰竭。
3.1 BNP研究 腦鈉肽(BNP)最早是于1988年由日本學者Sudoh等從豬腦中分離純化而來,BNP可以反映心室功能與負荷[3]。近年來研究中,對于BNP的產生機制以及生理作用的認識也不斷成熟,同時,在先天性心臟病診療過程中BNP的應用潛力也被重視。相關研究證實,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其手術治療前后的血漿BNP水平,會產生明顯的變化。血漿BNP水平,還可以精確表現出患兒的循環衰竭狀態,微小刺激便會觸發BNP大量釋放到血漿中,如缺血、運動、缺氧以及容量負荷增加等,均可以激發患兒體內BNP的釋放[4]。在人體中,BNP分泌的多少還將會改變心室負荷和室壁張力,因此血漿BNP水平中,mRNA水平表達與BNP的合成量多少,也會隨心室負荷在幾個小時內增加,故此可以將其作為監測人體心室功能的敏感特異性指標。BNP可以對人體的血壓、水鹽以血容量都會起到一定平衡調節的作用,能夠有效提高人體內的腎小球率過濾量,從而可以降低人體在體循環中的血管阻力,保護心臟功能[5]。BNP還可增加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平滑肌細胞環磷酸鳥苷,擴張患兒的血管,減輕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手術前后心室的負荷[6]。同樣,在臨床中BNP也能起到降壓作用,抑制患兒心率增快,抑制患兒心肌細胞肥大。
3.2 手術前后患兒血BNP變化 對于手術前后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其血漿BNP水平也產生一定的變化,這都與患兒的心室功能有著密切關聯。通過評價血漿BNP水平,可以直接認知到負荷心室對患兒的損害。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術后測定血漿BNP值,在患兒術前、術后5 min、24 h、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分別對其測定血漿BNP水平值,結果中顯示,試驗組術前患兒的BNP測定值在(19.0±9.9)ng/L,顯著高于對照組的BNP水平;而術后5 min的BNP測值(23±14)ng/L,也高于對照組的BNP水平;24 h后患兒BNP水平(32±11)ng/L仍增高于對照組的BNP水平,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故此,可以將其作為評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預后指標。
3.3 研究進展 對于危重癥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治療中,臨床通過監測患兒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以及心臟彩超來識別患兒心功能,但此類判別方法比較抽象,具有一定局限性,無法達到早期及時診治的目的。已有研究證實,BNP可以反映出心室功能與負荷,是一項敏感、無創的檢測指標,在各種心血管疾病診斷中,尤其是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診斷中,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同樣,BNP也可作為診斷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心功能危險性分層的指標[7]。如對于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可以將其分為無癥狀、心功能I級、心功能Ⅱ級以及心功能Ⅲ~Ⅳ級四組,對于無癥狀組的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的BNP水平,且隨著患兒心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BNP水平也會逐層升高。
3.4 臨床意義 BNP作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內環境與血壓的調節因素,BNP水平的高低可以影響鈉和水潴留,發揮舒張血管功能,有效抑制患兒腎上腺激素釋放。根據手術前后BNP水平,評價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心功能,具備很好的陰性預測值,還具備靈敏度高、特異度高的診斷優勢,通過測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前后血漿BNP水平,可以作為評價患兒病情的臨床診斷依據。同時,在臨床應用中,檢驗患兒的BNP的水平,只需要20 min就可以出具檢驗報告,該診斷方法便捷迅速,可以及時了解天性心臟病患兒的病情變化,使醫生可以及時掌握患兒心功能的動態變化情況,篩查出臨床無癥狀的心功能不全患兒,為評價先天性心臟病提供臨床診斷依據,值得在實際病情診斷中廣泛應用[8]。
同時,臨床中監測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前后的血漿BNP水平,也為臨床中醫生提供患兒心臟的動態病情,從而合理制定血管活性藥物治療方案,有效防止術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出現低心率、心衰等危險情況,提高患兒臨床預后。通過血清BNP水平監測及時、快速對危重癥先心病術后患兒的心功能做出正確的評價,能極大提高該類患兒救治成功率[9]。臨床中,血漿BNP值,也可以可作為診斷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輕度、重度心衰的分界值。通過血清BNP水平來評價患者心功能的方法廣泛適用于各類先心病手術患兒,該方法能加快患兒的治療過程,能減輕家長經濟負擔,可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檢測手術前后患兒血漿BNP變化,對臨床診斷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敏感、特異性有重要價值[10]。同時,檢測手術前后血清 BNP水平,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BNP與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的關系,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血漿BNP值,比心臟病患兒血漿BNP值高,當BNP水平臨界值為40×10-6mg/L時,其檢測先天性心臟病陽性預測值達到92%,陰性先天性心臟病預測值達到68%[11]。BNP測定有效反應出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心臟功能,也可將其當成監測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心功能生化指標[12-14]。并且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其心力衰竭診斷BNP閾值是70 pg/mL,這個就是臨界值。對于心功能不全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其血BNP水平也就越高[15]。BNP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具有較高診斷價值,為診斷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可提供有效治療依據,改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治療效果,及預后評估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中,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在手術前后通過監測其血BNP變化,可以有效診斷患者病情,改善患兒心功能水平,保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臨床健康,在臨床中具有實際意義,值得進行大力推廣。
[1]李燕,楊曉英,王潤蘭.應用心肌矢量應變力和應變率成像技術評價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前后左室壁運動的變化[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0,12(4):247-250.
[2]李雄,陽明玉,秦靜廷.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前后血漿N末端腦利鈉肽的變化 [J].中國醫學創新,2012,6(13):77-78.
[3]趙福金,周卓然,單維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前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及血管緊張素Ⅱ的變化[J].實用兒科雜志,1991,22(6):322.
[4]劉英華.先天性心臟病合并感染性心內膜炎患兒手術前后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6):48-50.
[5]田曉瑜,王曉寧,陳惠芬.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前后血漿腦鈉肽的變化[J]. 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168-171.
[6]張曉榮,戎小平.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動脈高壓患兒手術前后血硫化氫及血紅蛋白氧合酶-1變化的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4(6):430-432.
[7]黃林君,李曉玲.舒芬太尼與小劑量芬太尼麻醉對先心病手術患兒血流動力學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7(3):19-20.
[8]馬春暉,李平,楊叢平.量化健康教育對先心病手術患兒醫療恐懼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2005,3(10):70-71.
[9]顧強.SOCS3調控JAK2/STAT3信號通路在心肌慢性缺氧適應中意義的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12.
[10]王軍,曹艷,楊海寧.兒童先心病手術舒芬太尼麻醉效應的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1,11(2):175-177.
[11]孔德全,高秉仁,趙宏林.先心病體外循環圍術期血漿C型利鈉肽與內皮素-1水平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1,9(6):42-43.
[12]王成增,張連仲,買長江,等.超聲心動圖評價房間隔缺損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7(43):29-30.
[13]俸勇強,伍偉鋒.成人先天性心臟病介入封堵術前后神經內分泌功能的變化[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6):332-334.
[14]孔霞,項如蓮,胡型銻,等.先天性心臟病伴肺動脈高壓內皮素-1和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達[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16(32):34-37.
[15]韓偉,穆玉明,劉新萍,等.室間隔缺損封堵術前后心功能及肺動脈壓變化的超聲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7(4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