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軍
隨著我國社會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如今較為先進的一系列診斷效果較強的影像學設備被逐漸普遍應用到各醫院之中[1]。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即為如今診斷效果較為優秀的幾種影像學設備之一[2]。經過臨床有關人士的不懈努力研究及多年來的臨床應用經驗發現,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器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中擁有其他輔助診斷設備所沒有的顯著優勢[3]。本次研究就心血管超聲應用于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作用進行深入探究與討論,具體研究內容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間收治的60例患有顱外段頸總動脈粥樣硬化及肺動脈栓塞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并于同期收錄60例未患有心血管疾病但臨床表現與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較為相近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收錄患者均在知情的情況下與院方簽訂知情同意書參與本次研究。其中男71例,女49例,患者年齡30~81歲,平均52歲。上述所有患者均有較為相似的臨床表現,包括胸悶、胸痛、咳嗽、心慌、氣短、呼吸困難及更為嚴重者有咳血表現。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患者年齡30~80歲,平均54歲,患者臨床表現包括胸悶55例、胸痛32例、咳嗽41例、心慌54例、氣短33例、呼吸困難22例、咳血12例;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30例,女30例,患者年齡30~81歲,平均51歲,患者臨床表現包括胸悶49例、胸痛41例、咳嗽44例、心慌48例、氣短34例、呼吸困難26例、咳血1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其他臨床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均進行臨床心血管超聲診斷,所有臨床參與研究的影像學醫師均未了解患者心血管疾病確診情況,進行初診。本次研究具體采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IE33及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常規選擇S5-1型探頭,設置頻率為1~5 MHz,將周圍血管探頭頻率設置為3~11 MHz及5~12 MHz。具體檢查方法如下:囑患者取仰臥位于檢查臺上,因檢查時間較長,給予患者頸部墊下薄枕,囑檢查過程中將患者頭向非檢查一側偏頭。檢查過程中,首先從患者頸部位置開始檢查,按照各階段逐漸向上行細致檢查,具體檢查患者雙側頸總動脈、顱外段頸內動脈、分叉部頸動脈、椎動脈及頸外動脈,于檢查過程中做橫軸、縱軸實時二維圖像。沿左室長軸切面、心室短軸切面、心尖腔切面、大動脈短軸切面及劍下四腔切面進行細致的心室及心房內、主動脈、左右分支動脈檢查。檢查過程中注意有無栓子,并根據三尖瓣反流速度等進行所需指標估測,分析血管走形、管壁厚度及栓子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診斷效果。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確診情況及誤診情況,并對誤診率進行比較。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診斷滿意率進行比較。檢出率=(臨床診斷正確患者例數/檢查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進行心血管超聲檢查后,觀察組患者均獲得了較為顯著及準確的臨床檢查效果,其臨床診斷滿意率為80%,對照組為6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及對照組誤診患者均因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導致心室壁增厚、血管內徑變窄。兩組患者的臨床心血管疾病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心血管疾病檢出情況比較
心血管超聲,屬臨床常規超聲診斷的一個分支,現如今已逐漸被獨立出,成為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被逐漸應用到臨床診斷與臨床治療之中[4]。心血管超聲學中具體包括兩方面,即心血管超聲診斷及心血管超聲治療[5]。心血管超聲診斷,應用三維超聲心動圖、經食管超聲心動圖、血管內超聲心動圖、血管內超聲顯像、心肌造影超聲心動圖、組織多普勒顯像、負荷超聲心動圖及便攜式心臟超聲等方法確診患者的疾病類型及病灶部位,并根據其臨床診斷結果設計治療方案[6-7]。心血管超聲治療,則應用術中超聲心動圖、超聲引導的心導管介入性治療、超聲導管消融術及微泡攜帶基因和藥物等方法對患者疾病的治療起輔助或主要作用[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又稱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診斷,此種診斷方法因其可以較為直觀的顯示血流,對人體血管內血流的速度、性質及其在心臟、血管等部位的分布相對于常規傳統心血管超聲診斷,即脈沖多普勒更快更直觀的顯示,現如今已取代脈沖多普勒在臨床中的診斷作用[9-10]。
本次研究中,將此種方法應用到心血管疾病診斷中,更加顯示了其臨床診斷優勢所在。根據研究需要,本院將60例已通過其他臨床診斷方法確診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與60例經檢查未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打亂,并無差別進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聲診斷[11]。 具體得到的臨床研究數據較為滿意,其中觀察組受檢的60例患者中,應用臨床心血管超聲診斷進行確診無誤患者51例,其心血管疾病檢出率為85.00%,對照組受檢的60例患者中,應用臨床心血管超聲診斷方法進行診斷,得到13例患者誤診為心血管疾病,其臨床心血管疾病檢出率為78.33%。其中觀察組及對照組誤診患者均因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導致心室壁增厚、血管內徑變窄[12-15]。本次研究所得研究結果與相關參考文獻中所述內容基本相符,綜上所述,心血管超聲應用于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作用顯著,具有臨床普遍推廣使用的價值。
[1]楊潔.心血管超聲對心血管疾病診斷的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3,3(4):115-116.
[2]王永清,宋慧茹.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85-86.
[3]張運.心血管超聲醫學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4,10(1):15-17.
[4]穆正宣.基層醫院心血管疾病影像診斷方法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4,10(4):4-6.
[5]王志剛.超聲微泡造影劑在心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4,3(7):31-33.
[6]范欣,饒莉.超聲微泡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2,33(6):789-796.
[7]馬大勇.淺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7):86-87.
[8]楊虹,鄧開鴻.MRI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24(5):457-459.
[9]黃山.分子診斷技術在心血管疾病診療中的應用[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6(4):279-283.
[10]施仲偉.超聲心動圖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薈萃,2009,24(19):1671-1674.
[11]李澤樹,楊虹,杜俊峰,等.CT和MRI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華西醫學,2006,21(3):657-659.
[12]王東升,劉亮亮,曹敢,等.基于領域本體的心血管疾病輔助診斷系統[J].微計算機信息,2008,24(1):267-251.
[13]高軍,車林浩.同型半胱氨酸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5):186-188.
[14]鄭宏,歐和生.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microRNAs[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6):187-188.
[15]曾勇華,陳志君,丘軍.β受體阻滯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及應用要點[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5):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