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煥旺
肺部腫塊是較為常見的X線癥狀,也是患者的肺部發生疾病的體現,首先應該確定疾病的性質,特別是對于肺癌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1-4]。隨著多層螺旋CT(MSCT)方式及穿刺器械發展,肺部病變在難以及時確診時,經肺穿刺活檢方式是一種較為簡便、創傷較小的技術,能夠定性的進行診斷,敏感性及準確性均較高,應用逐漸廣泛。本次研究對150例患者在多層螺旋CT引導下進行肺穿刺活檢,對其診斷結果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住院的150例MSCT引導經肺穿刺活檢患者,男103例,女47例,年齡26~75歲,平均(55.7±5.4)歲,病灶直徑為1.3~9.6 cm,其中直徑低于3 cm的有31例,在3~5 cm范圍內的有68例,高于5 cm的患者有51例。胸膜距離分布為0~7.1 cm,平均(2.5±0.2)cm。所有患者均為經過其他檢查后沒有手術癥狀,之后需要在MSCT引導下經肺穿刺活檢。CT機器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層、Siemens emotion duo雙排螺旋CT機,穿刺針為Dltra-Cut型18G軟組織切割式活檢針。
1.2 方法 活檢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血小板計數情況。在手術之前進行常規CT胸部掃描后,對其病灶位置進行記錄[5-7]。通過傳統CT機本身激光定位器將穿刺點進行定位,消毒局麻后,進行穿刺,常規取材2~3次,進行組織學檢查,手術之前需要向患者解釋在活檢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幫助患者緩解術前的緊張、擔憂情緒,告誡患者在手術時應該保持平靜呼吸狀態,防止出現劇烈的咳嗽。
根據手術之前的MSCT影像中的病灶位置,使患者保持仰臥位或者俯臥位。以5 mm層厚的局部掃描方式,對病灶進行掃描,確定穿刺點位置,然后計算出穿刺的角度、深度,在進針點標記后,采取MSCT方式進行掃描,確定之后,在穿刺點位置的皮膚應該進行常規消毒,平鋪無菌洞巾,以2%利多卡因進行麻醉,將穿刺針刺入胸壁,進行MSCT掃描然后可以清晰的觀察進針,調整方向正確后,快速進針至病灶中的合適位置,再次進行掃描確認,然后自動進行切割取材,將穿刺針拔出,對穿刺點進行消毒,加壓包扎。將組織標本取出,然后置于10%的甲醛瓶,將標本送病理進行檢查,所有患者均需要進行組織學及細胞學的檢查。手術之后進行掃描,觀察患者是否發生了并發癥,一旦出現應該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理診斷 15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穿刺活檢患者的準確率為91.3%(137/150)。經手術、臨床檢查后為惡性腫瘤的有104例,其中經過穿刺診斷后有惡性腫瘤的為96例患者。在96例惡性腫瘤患者中,確診為腺癌患者為44例,鱗狀細胞癌患者有26例,小細胞癌患者有8例,大細胞癌患者有5例,腺鱗癌患者有4例,轉移癌患者有3例,穿刺疑癌有2例患者;4例患者的穿刺組織標本經過病理學檢查后,沒有出現惡性細胞,為壞死組織、正常肺組織。經過手術、臨床檢查后有46例患者為良性病變,其中經過穿刺病理檢查后為良性病變的患者有41例,其中結核患者為15例,肺膿腫患者為12例,炎性假瘤患者為8例,錯構瘤患者為4例,真菌感染患者為2例;5例患者為出血、壞死和支氣管上皮等結果。在惡性腫瘤及良性腫瘤患者中,敏感性或者特異性分別為92.3%、89.1%,詳見表1。

表1 150例患者的病理診斷 %
2.2 150例患者穿刺準確性相關因素 病灶直徑<3 cm、3~5 cm、>5 cm的敏感性分別為79.2%、95.8%、93.3%,將3~5 cm與<3 cm的敏感性對比分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9.142,P<0.05),其他直徑之間及距胸膜距離之間對比分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字2=0.127、0.284、0.481、0.572,P>0.05),詳見表 2。

表2 150例患者穿刺準確性相關因素
2.3 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在150例患者中,進行傳統CT檢查、MSCT檢查出現并發癥的患者有30例、10例,發生率分別為20.0%、6.7%,對比分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0.382,P<0.05)。所有氣胸患者經過吸氧、臥床休息后,對胸片進行檢查后,氣胸能夠完全吸收,咳血患者經過保守治療后病情痊愈,詳見表3。

表3 患者的并發癥情況
MSCT的引導下經過肺穿刺活檢手術后,已經逐漸獲得了廣泛應用[8-10]。由于該掃描方式能夠清晰的顯示肺內病變的大小、外形等情況,定位情況較為準確,同時還能夠幫助醫師監測穿刺針的位置及方向,準確率較高,一般約為74%~99%。本次研究表明,MSCT引導經肺穿刺活檢的敏感性為92.3%,沒有出現假陽性,而陽性結果的預測值為100%,這表明該掃描方式具有較好的定性診斷價值。病灶大小是該掃描方式準確程度的重要影響因素[11-13]。對于直徑低于3 cm的小腫塊,其敏感性一般均低于直徑高于3 cm的大腫塊,兩者之間對比分析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病灶大小與胸膜距離之間并沒有顯著的相關性。其原因具體如下:(1)小腫塊的穿刺定位難度較高,容易受到呼吸等方面的影響;(2)小腫塊的標本數量較少,但是大腫塊能夠多點、多方向的進行穿刺。一旦改變方法時,靠近病灶邊緣進行穿刺時,多為新鮮魚肉樣組織。手術之前進行增強掃描后,能夠顯示出病變的壞死區域,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穿刺活檢的準確率。
幫助患者提高肺穿刺活檢的準確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具體如下:(1)首先應該選擇較為合適的患者,對手術癥狀了然于心。(2)其次應該對距胸壁的穿刺路徑進行選擇,防止重要區域進入;(3)穿刺點部位準確,對于腫塊相關的病例,手術之前需要進行MSCT掃描,防止進入壞死區域;(4)穿刺針應該選擇16~20G;(5)醫師應該嚴格的掌握操作章程,動作需要熟練。(6)標本應該及時,以10%的福爾馬林進行固定。(7)結核性病變,應該進行病理學及細菌學檢查[14-15]。
氣胸、肺出血是肺穿刺出現的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在本次研究中,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7%。并發癥一般與病灶的大小、深度等因素相關,與患者自身的情況密切有關,同時與醫師的熟悉程度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手術之前對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計數進行檢測。首先,對患者的心肺情況應該了然于心,還要選擇對手術較為熟悉的醫師,患者需要積極配合,這些均是并發癥出現降低的重要因素。對于出現氣胸患者,一般沒有較為明顯的癥狀,經過休息、吸氧治療后,均能夠完全吸收。本次研究中,并沒有出現空氣栓塞等較為嚴重的并發癥。
綜上所述,MSCT引導經肺穿刺活檢手術是一種較為安全、準確的方式,對肺部腫塊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大力推廣。
[1] Freidin M B,Bhudia N,Lim E,et al.Impact of collection and storage of lung tumor tissue on whole genome expression profiling[J].J Mol Diagn,2012,14(2):140-148.
[2] Houghton A M, Rzymkiewicz D M,Ji H,et al.Neutrophil elastasemediated degradation of IRS-1 accelerates lung tumor growth[J].Nat Med,2010,16(2):219-213.
[3] Castellano E,Sheridan C,Thin M Z,et al.Requirement for interaction of PI3-kinase p110α with RAS in lung tumor maintenance[J].Cancer Cell,2013,24(5):617-630.
[4] Ball D L,Fisher R J,Burmeister B H,et al.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lung tumor volum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by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prognostic factor study of the Trans-Tasman Radiation Oncology Group (TROG 99.05)[J].Radiother Oncol,2013,106(3):305-311.
[5]王強.低劑量CT引導經皮肺穿刺活檢的臨床意義[J].中國輻射衛生,2014,23(3):266-267.
[6]唐曉華.心理干預對B超引導下肺穿刺活檢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5):1433-1434.
[7]房偉,張友軍,李媛媛.多層螺旋CT導引下孤立性肺結節穿刺活檢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9):1020-1022.
[8] Becker N,Motsch E,Gross M L,et al.Randomized study on early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with MSCT in Germany: study design and results of the first screening round[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2,138(9):1475-1486.
[9] Rossi U G,Seitun S,Ferro C.MDCT-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of the lung using the transscapular approach[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11,34(1):184-137.
[10]周靜.MSCT激光定位經皮肺穿刺活檢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2,23(2):117-118.
[11] Iwano S,Imaizumi K,Okada T,et al.Virtual bronchoscopy-guided transbronchial biopsy for aiding the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J].Eur J Radiol,2011,79(1):155-159.
[12] Wagnetz U,Menezes R J,Boerner S,et al.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implication of lung biopsy recommendations[J].AJR Am J Roentgenol,2012,198(2):351-358.
[13]周靜.MSCT激光定位下經皮肺穿刺并發癥的影響因素[J].放射學實踐,2013,28(5):571-574.
[14]陸啟芳,相麗,趙紅,等.多層螺旋CT圖像后處理技術對肺內腫塊穿刺術前定位的價值[J].安徽醫學,2013,34(4):468-471.
[15]黃大鋇,李曉群,文自祥,等.C臂CT在肺小結節經皮肺穿刺活檢中的臨床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2,21(9):77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