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市國土資源局 謝丹華
做好土地發展文章強化土地要素保障
龍泉市國土資源局 謝丹華
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近年來,龍泉市國土資源局土地保障工作緊緊圍繞龍泉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抓服務保發展,抓節約促轉變,抓規范促和諧,在有效保護耕地的同時,不斷深化土地使用權制度改革,切實落實土地補償政策,為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國土資源保障和支撐,有力促進了龍泉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隨著龍泉市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產業發展項目、社會公益項目、招商引資項目、城市建設項目、民生工程項目急需建設,用地需求量迅速增長,建設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從目前來看,國土資源管理整體趨嚴、趨緊的政策環境短期內不會改變,作為保持經濟社會穩定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龍泉市土地保障工作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力爭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要素保障。
1.優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評估為契機,對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修編,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與城鎮規劃、旅游規劃、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其他特色行業發展規劃等相結合,做到統籌兼顧,協調一致,并對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進行科學預測,對建設用地進行合理謀劃,預留好發展空間,使土地配置、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確保規劃的前瞻性、連續性、統一性,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提供用地空間保障,努力滿足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要。2014年,通過對近兩年用地需求以及是否符合規劃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發現,龍泉市剩余規劃指標為477.2806公頃。
2.強化用地指標管理
針對上級下達的年度用地計劃指標緊缺、建設用地供需矛盾較為突出的實際,堅持內外協調、上下銜接,積極向上爭取用地指標,全力以赴確保項目用地需求。爭取將交通、水利、能源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使用省留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和規劃指標;力爭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重大產業項目列入省重大產業項目,使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進入省統籌盤子;積極向上爭取新農村建設、災后搬遷等專項指標,并探索實踐能有效解決龍泉市違法用地的補辦途徑,做好回歸工程區塊省政府批準試點用地指標補辦申請。同時,對已下達的用地指標實行差別化管理,探索實施建設用地計劃精細化、規范化管理,把好項目用地預審關,切實做好可研、初設等階段的審查把關,盡量確保利用低丘緩坡試點指標抓好產業發展項目用地,利用省重點項目指標抓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抓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抓好民生項目用地。為切實保障項目用地,積極開展建設項目用地預審,今年上半年,龍泉市共預審建設項目51個,總用地面積13.6605公頃,與2013年上半年預審建設項目43個,用地面積19.3477公頃,同比分別增加18.60%和-29.39%,建設項目均在規定時間內進行了系統備案,備案率達100%。
3.深化土地征收工作
嚴格執行相關規定,禁止留地補償,實行貨幣補償,確保政策的嚴肅性,并在政策引導等方面探索實踐有效措施和工作機制,確保盡快突破留地政策取消后的征地瓶頸。進一步加強日常巡查和監管,積極開展土地征收后的面積核實、協議完善、青苗清點、補償費支付等工作,建立健全已征土地臺帳與檔案,防止產生不必要的糾紛、重復征地現象及違法用地或違章建筑等行為。根據全市產業布局、用地規劃和項目建設需要,積極爭取、統籌用好用地計劃指標,有序推進已征土地的開發和利用工作。
1.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
按照“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的原則,科學編制整治規劃,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抓好農村建房管理,加快項目資源整合,力爭完成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立項500畝。以年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轉指標為依據,實行復墾區與建新區一比一、等面積一次性掛鉤,推行“9.5+1.5”鄉鎮(街道)經費包干制度,并對鄉鎮(街道)年度使用后結余城鄉增減掛鉤指標實行市政府收購制度和鄉鎮(街道)之間結余分成調劑制度,使農村一部分富余的建設用地指標調劑到城鎮使用,進一步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促使城鄉用地布局更趨合理。
2.有序推進墾造耕地項目建設
立足全市適宜墾造耕地面積超過8000公頃實際,按照“統籌規劃、先易后難、擇優實施”的原則,加強墾造耕地宏觀管理,分年度制定土地開發計劃和實施方案,重點抓好龍淵街道、蘭巨鄉、屏南鎮等7個鄉鎮(街道)的土地開發和利用工作,力爭今后五年新增耕地超過5000公頃,切實做到墾造耕地有序、可持續。嚴格執行“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制”等五大機制,切實把好項目“立項關”“發包關”“監管關”“驗收關”“種植關”等五個關口,全面推行“補助機制”“耕種機制”“退出機制”“流轉機制”“經營機制”等五項制度,力爭完成墾造耕地項目立項6000畝。
3.全面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根據省國土資源廳《關于開展標準農田核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龍泉市積極開展了標準農田核查工作,并于3月底將成果上報麗水市審查,現成果已上報省廳。同時,結合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農業“兩區”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等工作,整合糧食功能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各類農田整治建設項目,對已劃定為基本農田的中低產田進行改造建設,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復墾區塊相關地塊開展基本農田建設,并進一步加快項目選址、勘測、規劃設計、立項、招投標等前期工作,重點抓好已開工項目進度和質量監管、地力培育、項目驗收和入庫等工作。上級下達龍泉市2014年度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2.5萬畝,截至目前該市已在屏南、小梅城北等6個鄉鎮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提升工程),提升面積1.57萬畝。

1.千方百計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
切實加大供地力度,加快征地拆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前期開發等工作,及時形成供地和建設條件;推行建設用地指標與供地率掛鉤機制,暫緩安排供地率未達標鄉鎮(街道)、工業園區的用地指標。努力盤活指標,對因城鄉規劃、村莊建設規劃調整或其他原因,批準后滿二年未完成征地或供地的,積極申請調整或撤銷建設用地批文。強化批后監管,加強土地出讓合同履約管理,督促各類項目業主和企業盡早實現項目落地、開工建設、建成投產。充分發揮“一心五點”平臺作用,建立健全退出機制,通過“協商收回”“騰籠換鳥”“退二進三”等多種方式,加大低效用地再開發力度。
2.多管齊下提高土地利用率
圍繞“畝產倍增”計劃,大力弘揚“畝產論英雄、集約促轉型”的發展理念,建立工業項目用地會審制度,科學合理設置入園條件,把好工業企業用地“入園”關。成立土地出讓委員會,負責審議土地市場管理的重大政策、措施及經營性用地、工業用地的出讓方案等,并全面啟動基準地價更新評估工作,有效強化全市土地市場管理,規范土地市場工作程序。以選優商、引實資為前提,重點引進投資強度高、產出效率好、產業帶動強、有利于延伸產業鏈的項目入園,避免盲目投資、過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把城東區塊等作為重點,著力加大經營性用地遺留問題處理力度,做好規劃修編、農轉用計劃指標落實、土地出讓等各項工作。完善標準廠房建設激勵政策,鼓勵支持建造多層、高層廠房,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多的效益。科學編制土地供應計劃、土地收儲計劃,并根據市場需求適時適量推出經營性用地,進一步強化土地收儲力度,加快儲備土地供應速度,至少完成8個地塊24.1公頃土地收儲、5個地塊14.7公頃土地供應。
3.統籌兼顧盤活低效閑置土地
對城鎮存量建設用地利用現狀及低效用地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建立城鎮低效利用土地和閑置土地臺賬,摸清城鎮低效用地的現狀和開發潛力。按照“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分布推進”的原則,詳細制定年度實施方案,確定年度改造開發的規模地塊、開發強度、利用方向等,最大限度盤活調整使用。研究制定地下空間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有償使用和地下空間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等政策,積極引導社會各界投資開發地下空間。進一步加強“三改一拆”拆后土地政策利用,結合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妥善解決歷史遺留用地問題,提高拆后土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