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恩績 蘭枝東 韋華清 黃麗榮 羅浩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癥狀群,為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其發病率高,5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仿。近期內心衰的發病率仍將繼續增長,正在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癥[1]。本研究對康復運動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質量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左室射血分數(LVEF)<40%,NYHA心功能分級Ⅱ~Ⅲ級以及經藥物治療病情好轉穩定后的心功能Ⅳ級的CHF患者37例。所有病例經病史、體格檢查、胸片、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確診,由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乙醇性心肌病等疾病引起,CHF的診斷符合WHO及我國制定的診斷標準[2]。所有病例均通過心臟彩超檢查排除有風濕性心瓣膜病、退行性心瓣膜病,或其他瓣膜病變以及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同時排除合并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功能異常、病竇綜合征以及新近發生血栓栓塞、血栓性靜脈炎、急性心肌梗死、活動性心包炎或心肌炎。將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1)康復組19例,男16例,女3例,平均(66.3±10.1)歲,冠心病16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乙醇性心肌病1例;(2)對照組18例,男16例,女2例,平均(63.2±11.9)歲,冠心病13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乙醇性心肌病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構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527、0.399、0.526),兩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有意義(Z=-0.152,P=0.879),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按心力衰竭治療原則,根據各自病情、病因及誘因給予吸氧、休息、利尿、強心、ACEI及β受體阻滯劑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僅進行常規臨床治療,不對其強調康復運動的治療訓練。康復組在實施臨床治療同時,根據病情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運動(癥狀限制性運動),患者出院后繼續指導其進行康復運動治療(表1)??祻徒M在住院期間的康復運動治療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如發現患者有皮膚蒼白,大汗,或口唇紫紺,或有明顯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或者患者主觀不能堅持運動時,即暫時停止康復運動,待其病情好轉穩定后再繼續康復訓練。

表1 康復運動治療措施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前和治療1個月后分別進行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調查表評分,評定生活質量[3]。生活質量問卷共包括20個問題,每個問題0~5分,總分100分,分值越低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同組治療前后的比較用Wilconxon符號秩檢驗,組間比較用Wilconxon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康復組降低更為顯著(Z=-3.178,P=0.001),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s)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s) 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Z值 P值對照組(n=18) 62.11±15.13 42.27±14.01 -3.135 0.002康復組(n=19) 63.44±10.32 26.77±7.55 -5.244 <0.00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疾病損傷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的結果,其主要特點是呼吸困難、水腫和乏力[2]。CHF的治療除了改善患者的心臟舒縮功能,降低心血管風險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之外, 生活質量的改善也是治療有效的重要目標之一。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調查表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評價,其可信度、效度、反應性和臨床價值已被廣泛證實[3-4]。問卷分數越低,提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CHF患者經常出現呼吸困難和疲勞,運動明顯受限,生活質量低下[5];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并對疾病產生恐懼心理,伴隨自我喪失,整體想象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也逐漸喪失,導致極度焦慮和極深抑郁,使生活質量逐漸下降[6]。
傳統的CHF治療方法為藥物—臥床治療模式,康復運動治療是近20年來心臟病康復學的重要進展之一。許多研究證明,康復運動能提高慢性心衰的活動耐量,使患者機能恢復,自然病程減少,生活質量提高。
CHF患者采用適度的康復運動治療,近期內心臟功能即可得到更好地改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加[7-8]。易小林[9]把90例CHF患者隨機分為康復運動組和對照組,治療8周后與對照組比較,康復運動組LVEF明顯增加,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加,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并發癥顯著降低(P<0.05)。認為康復運動不僅能增加冠脈血流、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心功能、有效提高患者運動耐量,同時能減輕心肌肥厚,改善左室舒縮功能,增加輕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每搏量和左室射血分數;還能增加心肌對脂肪酸和乳酸的利用和氧化,增加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祻瓦\動可降低血中的兒茶酚胺水平,降低外周血管張力,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心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有效循環血量,增加腦動脈、冠狀動脈血供,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有研究將60例老年CHF患者隨機分為康復運動組32例和對照組28例,治療8周后與對照組比較,康復運動組臨床心功能級別改善(P<0.05),LVEF明顯增加(P<0.05),血漿BNP水平明顯降低(P<0.01),6 min步行距離明顯增加(P<0.01),QOL顯著改善(P<0.01)[10]。認為運動可提高骨骼肌的氧化代謝功能,改善骨骼肌組織學和生物學形狀,提高骨骼肌的功能和耐受性,改善外周血液循環的內皮功能,減少外周阻力,增加骨骼肌血流,同時運動可降低交感神經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減輕心臟負荷,改善左室功能,適度的康復運動對CHF患者安全有益。郭治平等[11]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果。
康復治療有利于提高住院CHF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住院天數,降低治療費用[12]?;颊咭蛐乃ピ俅巫≡捍螖岛涂偟淖≡捍螖稻邢陆?,治療費用因此而減少,亦可減輕其醫療負擔[13]。
本研究通過對37例CHF患者的研究表明,康復組的患者在實施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康復運動治療,其生活質量明顯改善且改善程度明顯高于僅用常規藥物治療的對照組(P<0.05)。在行康復運動過程中沒有發生重大突發心血管事件,說明有指導的康復運動治療是安全有效的。
雖然康復運動對CHF患者能帶來很多益處,但首先仍應保證安全,年齡、臨床癥狀是否穩定和運動強度是決定是否安全的重要因素。要排除運動禁忌證,及對患者進行危險評估。目前,大部分研究均未見明顯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因此,無論歐洲心臟病協會還是美國心臟病協會,在心衰治療指南中均建議所有病情穩定并且有能力參加運動訓練的慢性心衰患者,都應當考慮參加運動訓練[14-15]。
總之,康復運動能夠改善CHF患者功能狀態,提高運動耐量,減輕不適感,減輕對親友的依賴,增強自信與自尊,更有信心參加社交娛樂活動,減少恐懼、壓抑和孤獨感,更好地回歸社會和家庭,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
[2]張玲玲.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與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26-27.
[3]奚悅文,范維琥.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調查表適用性的評價[J].上海醫學,2004,27(4):224.
[4]陸海清.護理干預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9):67-68.
[5]王志萍.慢性心力衰竭的規范治療[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5):188-190.
[6]羅翊芝,譚曉暉.瑞舒伐他汀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9-20.
[7]蘭枝東,蒙恩績.康復運動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運動耐量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23):4645-4647.
[8]于瑞英,王吉英,姜紅巖,等.康復運動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9,(4):310-311.
[9]易小林.康復運動療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0):73-74.
[10]張紅梅,劉鳳艷.護理程序在心力衰竭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81-83.
[11]郭治平,林維莊,李惠梅,等.運動康復治療對80例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10,32(2):20-22.
[12]王國慶.康復治療對接受常規藥物治療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療效[J].上海醫學,2012,35(4):313-315.
[13]王中潔,陳麗媛.早期運動干預對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1,20(2):101-104.
[14]郭蘭,李梅.慢性心力衰竭康復治療的研究進展[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3,(19)4:381-384.
[15]郭洪昆,張洪君.單硝酸異山梨酯聯合參麥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60例[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