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
年輕干部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材與中流砥柱,擔負著國家大任,背負組織和群眾的厚望。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范銳平強調,“年輕干部要把優秀變為一種習慣、一種常態,不斷地在黨性修養上錘煉自己、在能力本領上提升自己、在實踐鍛煉上磨礪自己。”如果把這些要求分解成衡量人生滿分的“五分”標準,年輕干部要得高分,就需要在“分寸、分擔、分歧、分心、分母”這“五分”上下功夫。
第一分,分寸。這是人生最需把握的詞,就是要在思想上、工作中、生活里做到張弛有度、拿捏得當、進退有方。這需要年輕干部做到“三問”。捫心自問——反問自己的人生是否為未來做好準備,反問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否盡心盡責,反問自己的人際關系是否和睦融洽,通過不斷自我反省,找出自身差距。不恥下問——要放下自命清高的心態和自以為是的面子觀念,虛心學習請教,彌補自身不足。靈魂叩問——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廣闊的視野審視自我,深入查找自身思想深層根源。
第二分,分擔。這是人生最需學會的詞,要學會與他人分擔快樂和憂傷、分擔成功和失敗。要重“三界”,即開闊的眼界、崇高的境界而不隨意越界。眼界決定境界,通過工作、生活、思想、涵養等各方面的積累,想得更深、看得更遠、理解更透;慎獨慎微慎權慎欲,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堂堂正正為官。要重“三燒”,即青春的“燃燒”、思考的“串燒”而不自我“發燒”。讓人生絲絲入扣、有條不紊;讓工作融會貫通、觸類旁通;在生活中低調做人、高標做事。
第三分,分歧。這是為人處事最需面對的詞,需要年輕干部正確理解三對同音詞和三對反義詞。三對同音詞:“忙”與“茫”,即繁忙與迷茫,不能因繁忙而苦悶、迷茫、彷徨、焦慮、反常;“德”與“得”,即品德與得到,解決好“總開關”這個價值取向問題;“擔”與“憚”,即承擔與肆無忌憚,懂得堅守與心懷敬畏。三對反義詞:“得”與“舍”,不渴求太多、抱怨太多;“寬”與“窄”,心若計較,處處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是春天;“優”和“劣”,存優去劣,揚長避短。
第四分,分心。這是人生事業最需避免的詞,就是不能集中精力堅持做好某一件事情。年輕干部要避免分心,就需要保持有心、專心、用心、走心這“四心”。遇事勤動腦、多思考,找好工作的切入點,做事一絲不茍,立說立行、立說立辦;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切忌三心二意、應付了事;把“總結、歸納、提煉”貫穿于工作始終,注重縱向挖掘和橫向捕捉,運用原創思維、原創意識和原創方法,展現個性特色;凡事都在自己的心里過一遍,留下痕跡,留下經驗,留下未來成功的資格和資本。關于成長,有句詩這樣描述,“跨過時間古老的河流,我生長著,不要忙著開花”。人生是否能夠走得好、走得遠,關鍵是看是否有歷練,是否有沉淀,是否有感悟,是否有啟迪。
第五分,分母。這是成功學中最有分量的詞,分母是團隊,分子是個體,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團隊中的一員。只有珍惜團隊共事的緣分,像呵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團隊,在合作共事中增進團結,充分發揮團隊力量,才有可能打出自己的“品牌”。 年輕干部有青春、有朝氣,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學會寬容、包容、與人為善,在真心誠意地為別人成功鼓掌的同時為自己的生命加油,力戒浮躁、急躁、煩躁;學會有擔當、有理想,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展現青春活力,實現人生價值。(作者系中共攀枝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責編:賀貴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