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勝杰
任何成長都需要時間,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堅守。身為教師,雖然搬進了現代化的校舍,卻堅守著農村教師固有的純樸。身為教師,雖然熟悉成長,但更明晰天時、地利、人勤、節(jié)氣和規(guī)律的重要,從而不斷反思,以準確把握學生內心的訴求,與他們心靈相通,和他們共同成長,從而成就最美的教育風景。
誠心以待
夜已深,我卻輾轉難眠,腦海中時時閃爍著學生那一雙雙信賴與期待的眼睛,這讓我不敢怠慢,我要全心對待他們的童真。
兩年前,當他們告別各自的老師和同學匯聚在一起時,透過他們游離的目光,我明白了他們的忐忑和留戀。陌生的我面對陌生的他們,既新奇,又不安。
時光飛逝,在朝夕相處中,我讀懂了他們的渴望——渴望理解、愛護和飛翔。
因為我想讓他們的童年如夢如詩,所以,總想把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對世界的認知告訴他們,卻忘記了他們的年齡,忽略了他們的閱歷,于是,種種的不和諧出現在我們中間。畢竟,“沒有規(guī)矩難成方圓”。因此,我們必須選擇割舍,懂得錘煉,負有責任,不斷積累,求取真知,尋找自我,完善人格。
練字反思
已升入大學的學生來了,我讓他們留下地址和電話,有兩個學生急著讓別人代寫,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字寫得不夠好。接著,他們開始談論把字寫好的益處。或許因為我自小未曾專心練過字,但字還過得去,所以我對練字之說不以為然,況且,今后電腦發(fā)達,提倡無紙化辦公,字寫得好不好無關緊要。但和學生的一番交流讓我意識到,無論社會進步到何種程度,我們都應把字寫好。于是,我暗下決心,不僅自己練字,更督促我的學生練字。
在反思中,教師發(fā)現缺憾,不斷改進。在反思中,教師總結、積累,收獲喜悅,不斷前行。在反思中,教師明晰優(yōu)勢,不斷發(fā)揚。在反思中,教師積累快樂,并越發(fā)熱愛教育工作。
真誠鼓勵
新學期轉來一名新生,格外的活潑好動,我想,這個學生應該不是一般的調皮。走出教室,這個學生的母親正在等我。她一臉愧疚與無奈地告訴我:“這孩子一直不在我們身邊,姥姥、姥爺都寵著他,所以他特別任性。如今,姥姥、姥爺都管不了他,以前學校的老師也管不了他。實在無奈,只好到這兒來……”到了下午,這個學生的母親來送書,我當著全班學生的面,笑容滿面地對她說:“今天上午楊海同學回答問題特別出色,看得出來,這個孩子的知識面特別廣,我想,他一定很愛讀書,真心感謝您為我們班送來一個好學生。”我的話音剛落,機靈的班長帶頭鼓起掌來。這時,我既看到學生滿臉的興奮,又發(fā)現他母親眼中的感激。
正如我估計的那樣,雖然初來乍到,但這個學生完全沒有羞澀與膽怯,于是,我以欣賞的眼光面對他的落落大方。我不僅熱情地為他介紹學校及班級的情況,更囑咐班長一定要隨時關注他。
面對表揚和鼓勵,這個學生努力學習,并積極參與班級的各項工作。待我們逐漸熟悉之后,他告訴我,在原來的學校,他很想在學習和班級工作中表現自己的能力,但由于調皮和固執(zhí),所以不被老師欣賞,于是,他搞各種惡作劇,自然招來各種斥責……
聽了他的話,我心中一驚。原來,教師的不理解竟能造成這樣不良的后果。此時,我既慶幸自己沒有重蹈覆轍,又深深悟到:身為教師,對學生應有更多寬容、鼓勵、理解與愛護。面對學生的種種熱情,教師務必耐心地引導、真誠地鼓勵,以使他們最大限度地釋放光和熱。
學會思考
身為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看到學生的作文,我感慨萬千。其實,我沒有學生寫得那樣好。身為教師,可能比學生多讀了幾本書,多背過幾首詩,但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樣淵博,終歸,在成長的道路上,學生和教師是在共同提高。身為教師,可能比學生多了些人生閱歷,所以總想把自己的經驗教給他們,只希望他們的人生少些崎嶇,多些堅持。身為教師,自有一份母親的情懷,希望贈予學生一片片紅色的楓葉,盼著他們擁有絢麗的整片楓林。身為教師,感受著學生的信賴,于是,我的奮斗目標更加明確。
在反思中,不僅教育教學融進更多的智慧和情感,而且教育教學融進生活的點點滴滴。
珍惜緣分
緣分使然,師生相聚。日子在不經意間滑過,初時的拘謹,相識的快樂,熟識的不拘,過去的歲月既是成長的過程,又有諸多的精彩。
春天來了,師生一起播種。我們略帶焦急和好奇,盼望種子的萌發(fā),終于,它破土而出,雖然嬌嫩無比,卻充滿生機。是的,我們都是平凡的種子,也許陽光不太充分,溫度尚有差別,但清水的滋潤,已蕩滌心中的塵埃。我們相約成長,因為我們是種子,就應感謝泥土的賜予,無論它是肥沃還是貧瘠,至少那是我們生存的家園。我們不斷成長,享受相處的時光,相互給予溫暖,彼此吸納快樂,共同獲得力量。也許,天空并不晴朗,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反正,我們內心的澄澈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使平淡化為生趣,讓喧囂成為繁茂。
是啊,身為教師,不僅要有懂得發(fā)現的眼睛,更要有善于發(fā)現的心靈。命運和機遇是飛翔的小鳥,緣分是小鳥銜來的橄欖,品一支橄欖是造化使然。感謝春天的播種,夏天的繁茂,秋天的豐碩,冬天的孕育,感謝師生平凡的相遇。
成長空間
春天來了,學生如同小苗一般爭先恐后地舒展枝葉,我為他們的成長而欣喜,同時,我也意識到他們需要成長的空間和距離。的確,期望不要過高,干涉不必過多,學生的成長需要空間,只有摒棄功利,靜待花開,才能擁有收獲的喜悅。
換位思考
一位母親很喜歡帶著5歲的女兒逛商場,可女兒總是很不情愿,母親心想:商場里五顏六色的東西那么多,孩子為什么不喜歡?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為孩子系鞋帶,突然,她發(fā)現了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場。從此,當她必須帶孩子去商場時,她也總是把孩子豎起抱在胸前。
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應該蹲下看看學生的世界,并認真思考。當學生犯錯時,責問、訓斥等做法會讓他們沒有安全感,而理解、寬容和體貼才是最好的,畢竟,教育需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只有以關愛學生的態(tài)度教育學生,他們才能充滿自信,擁有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育初衷
面對各種教育特色、教育改革,我認為,教育本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永遠在探索中前進。關鍵是:我們要抓住教育的本真,不忘教育的初衷。
學生的成長不會一帆風順,學校的發(fā)展也如是。教育的理念應與教育的實際相結合,這是教師和校長永遠需要用心思考的問題。攀越山峰,享受無限風光,這是沖天的豪氣。不過,這要以堅持不懈的反思為根基。的確,對未知的好奇是人生不斷前行的動力。連綿不斷的山峰更給人無限的憧憬,體會登山的艱辛,欣賞山峰的秀麗,享受緩行的愜意。然后再重整衣裝,開始下一座山峰的攀登。有相同的風景可欣賞,也有未知的驚奇在等候,未知的感動在期待,未了的遺憾須圓滿。一句話,在反思中前行,這難道不是教育最迷人的風景嗎?
(作者單位:山東省德州市天衢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