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煒
毫無疑問,鄧小平是公認的一代偉人。但問題是,我們該明白,其偉大之處究竟在哪些地方。或許,這才是對鄧小平最大的敬意,也是最好的懷念。
往事并不如煙,鄧小平一生的經歷和作為,可以直抵國人內心深處。和毛澤東一樣,鄧小平同樣改變了國人在上個世紀的活法。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長李洪峰是鄧小平研究專家,他在談到毛澤東和鄧小平的比較時,曾將不同點概括為“毛浪漫,鄧實際;毛豪放,鄧簡約;毛奔騰澎湃,鄧靜水深流;毛光芒四射,鄧簡潔凝練”。
鄧小平的人生經歷對于常人來說,生活之波折,逆境之險惡,壓力之沉重,是常人難以承受的,甚至在世界任何成功人士的身上也是少見的。
于是,在鄧小平身上,有人讀出了他在留學法國時的艱苦卓絕、堅韌剛強,有人看到了他在戰爭年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有人追憶他在“文革”時期的忍辱負重、不屈不撓,在改革開放中的高瞻遠矚、淡泊名利、顧全大局,以及生活中的樸實平易、樂觀豁達。而我們更著眼于他解放思想、沖破阻力的決心和魄力。其實,堅持全面改革就是紀念鄧小平的最好方式。
鄧小平的偉大既在時代坐標之中,又超越了時代,他創造的不僅是一種哲學,更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俗話說,文如其人。從得以流傳的浩瀚文字和影像中,從其簡練、幽默、平實的語言風格中,我們有幸見到鄧小平少說多做、實在質樸、勇于擔當的戰略家個性。
今年8月22日,是鄧小平的110周年誕辰。在本期策劃里,我們沒有對鄧小平長篇累牘的生平記敘,也舍棄了一些媒體對鄧小平理論的反復解讀。我們采取了一種看上去最直接的方法,抓取了他在大西南生活和工作的一些片段。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在無法和一代偉人面對面促膝相談的情況下,只有回到其本身,我們才有可能真正體會到那個靈魂的偉大。
鄧小平1974年在會見一個美國大學代表團時曾說:“我沒有上過大學,但我一向認為,從我出生那天起,就在上著人生這所大學。它沒有畢業的一天。”
《鄧小平時代》的作者,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家傅高義稱,鄧一生都在不斷地學習和解決問題。我們則可以看見一個始終在不斷完善自我的鄧小平,真正讓我輩仰止的,不光是完善本身,而在于這一過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