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珈瑄
摘 要:現在的女性,越來越看重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自身價值,更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工作崗位,而現代女性的職業呈現“不連續性”的特點,而造成這一特點的重要因素就是“生育”。而筆者本身作為一名幼兒園女教師,在產后返崗工作過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適應問題。因此本研究根據筆者的親身經歷并結合相關理論,主要分析了幼兒園女教師們產后返崗工作中遇到的適應問題,并提出了心理調整的一系列措施。
關鍵詞:幼兒教師;產后返崗;返崗適應;心理調整
大部分的新手媽媽在返崗工作后總會都面臨這樣一個難題:如何找到工作與孩子之間的平衡點?自己正是拼搏的時候,怎么能整天掉在奶嘴尿布堆里呢?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困擾產后婦女的主要問題并不是軀體健康,而在于心理、社會適應等。因此對于新手媽媽來說,這種力不從心主要在于工作上的重新適應與心理上的調整。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當休完產假重返幼兒園時,盡管有一部分新媽媽選擇產假結束便重新投入工作,很快會發現一時難以找到以前的工作狀態,自己出現了種種的工作適應問題。
一、產后返崗幼兒園教師工作中的消極表現
1.“幼兒園新人”
休假的時間越久,與同事之間的差距越大,同事溝通起來越有困難,同事們掛在嘴邊的新名詞自己一無所知,新來的同事都不認識,工作之余別人有說有笑,自己卻被晾在一邊,反而成了不知所措的幼兒園新人,跟不上幼兒園工作的步伐,也不能適應緊張的工作節奏。
2.“產假后休克”
“產假后休克”指女性休完產假重返職場時,由于自身因素和工作環境發生變化,短時間內不能適應工作,從而喪失自我價值感的應激狀態。由于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幼兒園的人、事都已相對的陌生,自己跟不上工作的步伐,因此,往往會對自己喪失信心,自我價值感降低,自我否定。因而,對幼兒園的什么工作提不起興趣,就如一個“休克人”。
二、幼兒教師產后返崗的心理調整
幼兒園教師重返工作崗位后需要用智慧重新定位自己,要承認自己的變化,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家庭生活中,自己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得心應手。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打破“拖后腿分子”或“淘汰分子”的偏見,才能突破“職場玻璃天花板”。對教師來說,重返幼兒園后自己的身份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調整和適應。那么怎么擺脫一些“不良狀態”,迅速變得游刃有余呢?
1.寬容對待崗位變化
這是新媽媽們重回職場時首先要學會的功課。除了客觀因素,社會普遍認為剛生完小孩的女性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一般也不敢委以重任。但不妨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問題,視人事變動為正常現象,保持樂觀的心態,把自己當作新人,這樣更有利于學習,盡快適應新環境。
2.懂得“求助”
很多時候,老師們會把自己的返崗困難隱藏起來,對自己在工作適應中出現的問題不好意思傾訴,但這也正是很多教師在返崗工作上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懂得求助,讓別人理解你的返崗不適,能更多地在工作生活中為你考慮。
3.保持工作激情
休產假期間,媽媽們很難隨時更新專業知識,工作思維和方式停留在以前,加上對外界關注相對減少,與社會的差距很大。此時及時充電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才能改變現狀。不要將過多精力放在與自己的思想斗爭上,學會調整心態,少想些、多做些,生活反而會輕松許多。
4.緩解緊張,減輕壓力
幼兒教師在產后的返崗工作中要善于調整和把握自己的工作和行為。無論多有能力和才干的女性,都不可能在所有領域做得盡善盡美,以自己現有的時間和精力做一個全面分析,有人提出一種支解法,用于緩解壓力,不妨一試。具體是請你把生活中的壓力羅列出來,一旦寫出來以后,就會驚人地發現,只要你個個擊破,這些所謂的壓力,便可以逐漸化解。
教育人類學家博爾諾夫認為,人的發展并不像我們通常對進步理解的那樣直線前進,“人似乎不可能保持在一個水平上或者持續向前發展,他的生活更多地由于習性和疲乏而被損耗,由此而陷入非其存在本意的退化狀態。”產假期間的離崗,使得幼兒園教師與同事之間的工作差距拉開,從這個角度來說,生育事件從表面上是打斷了教師的職業生涯,使得職業的發展曲線成為低谷。但是,這未嘗不是教師一個在事業上擺脫一成不變的工作慣有模式的契機,如果教師能主動地利用這次機會,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度過產后工作適應這一階段,那么工作的中斷會成為幼兒園教師工作重新起航的站點,最終把危機變成自己職業中新的起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