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馬萬輝?曾鵬
摘 要: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化階段步入大眾化階段,高校輸出的大學生已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就業難度加大。而自主創業理念的提出與實踐為解決就業問題提供了新的出路,所以,從現實壓力與理論意義上來看,大學生創業教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創業教育是教育模式探索的前沿,也是素質教育的新突破,它不僅是高等教育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時代對學生的要求,還是社會與經濟結構調整變化的需求。創業教育開展得好,創業經驗也相應能夠積累得更多,為自主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得創業教育與學生自主創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
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時代的迅猛前進,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的富足與精神的豐盈,還有就業的壓力。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化階段步入大眾化階段,高校輸出的大學生已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就業難度加大。而自主創業理念的提出與實踐為解決就業問題提供了新的出路,從現實壓力與理論意義上來看,大學生創業教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高校創業教育源于清華大學,至今已有近20年的教育歷史。伴隨著創業之風的興起,全國各大高校都開展了相關的創業教育活動,但就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工作來看,還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意識層面的認識偏差。一方面,就高校管理者與教師而言,創業只是指導畢業生的一項工作,在具體實踐中,應付成分居多;另一方面,就學生而言,創業大多停留在經營性質的盈利層面,他們認為花父母的錢開個超市、辦個網店之類的就是創業。由于教育這個鏈條的傳播者與接受者的意識偏差,高校的創業教育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其二是創業教育停留在表面,未落到實處。從學生活動來看,學校除了開展“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并未將創業教育進行實質性的推廣。從課程設置來看,大多數高校有專門的課程,一般由輔導員擔任授課教師,缺乏專業性的指導與針對性的授課。并且,課程開設時臨近畢業,缺乏了知識的連貫性,學生受用不多。同時,創業教育課程在很多學校并未納入教學計劃之中,這也是引起教師與學生惰性與不重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三,創業教育缺乏支持與導向。教育理念的推廣需要大環境的支持,創業教育從整體上來說是不受重視的,從學校層面來看,學校更加重視專業化人才培養,重視就業,對于創業在意識與行動上都是不支持的。從社會層面來看,大家對創業的理解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才會如此,未形成支持與鼓勵的氛圍。從政府來看,政府對大學生創業支持力度不夠,體系不夠完善。
高校創業教育問題突出,現實的嚴峻敦促著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的落實。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意義
所謂“創業教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從廣義上來說,開展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創新性、綜合性人才,使其在工作、交際、管理、專業方面具備基本的創業素質與能力。開展創業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一,開展創業教育是時代的訴求與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不僅需要大批推動社會前進的人才,還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溫床,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如何引導學生創新實踐、如何培養創業人才等問題便是高校培養方案調整的導向;其二,創業教育是高校校企合作方案的實踐路徑之一。在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積累經驗,為創業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三,創業教育的開展是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的需要,高校擴招使得每年向社會輸出就業人口急劇增加,工作崗位的飽和必然使得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困難問題。創業教育的實施,為大學生就業困難尋求了新的出路,也為高校教育發展的良性循環奠定基礎。
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為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提出對策創造了條件。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的對策探析
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是一項需要高校長期培植與發展的工程,將創業教育自覺融入學校教書育人體系中去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從而達到提升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培養大學生創業素質的目的。筆者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對策有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教育體系的完善與教育機制的改革。一方面,在日常的就業指導課程中加重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教育課程,鼓勵大家創業。并將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之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增強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創業人才發揮重要作用,而不是讓創業教育只停留在零散課程與講座等沒有受到重視與制度化的尷尬境地之中。另一方面是創業教育的正確定位,高校的創業教育應一切從實際出發,定位于本校實際,根據社會形勢的變化,通過教育手段的改變使得教育理念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并結合自身,制定合適的創業教育目標;其二,重視創業教育能力師資隊伍培養和建設。師資隊伍的非專業化是高校創業教育的薄弱環節,大多高校的創業教育都是由輔導員擔任授課教師,對沒有創業經驗的輔導員來說,創業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沒有一支具有創業意識與經驗的師資隊伍對學生進行良性引導,創業教育的實踐只能是空中樓閣。可見,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保障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其三,建立富有特色的校園創業體系。高校在創業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校企合作之路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建立固定的校外創業實踐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實戰場所,利用課余時間創立一些成效快的創業實體,從而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其四,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環境。環境作為客觀條件可以改變觀念,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學生受到長時間的熏陶提升了創業素質。除了思想政治工作開展以外,定期舉辦創業計劃大賽、“挑戰杯”比賽、創業講座等,擴大創業教育活動的影響面,在創業設計過程中對學生的鍛煉是不可言喻的。
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工程任重而道遠,創業教育計劃應很好地納入到教育軌道上來,措施是宏觀上而不具體的,高校應因地制宜,將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總之,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是一項年輕的事業,是一個遠景的目標,創業教育是教育模式探索的前沿,也是素質教育的新突破。它不僅是高等教育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時代對學生的要求,還是社會與經濟結構調整變化的需求。創業教育開展得好,創業經驗也相應能夠積累得更多,為自主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得創業教育與學生自主創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李海波.論學習型大學生就業指導隊伍建設[J].湖北社會科學,2012(08).
[2]王揚銘.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戰略選擇[J].教育探索,2006(03).
[3]夏春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高教,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