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自身的積極品質,倡導心理研究既要關注心理問題,還要關注人的積極力量。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需要以傳統心理學為基礎滲透積極心理學理念,對中學生的積極品質進行更好地培養。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發展階段,深刻受到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教育觀念等的影響,心理承受外部壓力和變化的能力比較弱,引發了很多心理健康問題,所以需要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心理學以人的自身積極品質為著手點,激發個體潛在的積極力量和品質,進而獲得良好的生活態度。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特質、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
(1)沒有激發積極情緒。在傳統心理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的是少數問題學生,所以大部分學生只知道有效避免負面情緒,不知道怎樣激發自己的積極情緒和品質,如何更加快樂和幸福的生活。
(2)沒有形成積極的人格。在傳統心理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可以有效避免自卑、嫉妒等不良人格,可是也無法形成自信、寬容等積極人格。所以也就無法形成正確和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缺乏積極組織系統。當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才剛剛形成,還沒有更加深入和廣泛的研究心理問題,只能通過講座、咨詢等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工作是分開的,沒有將此項工作有效地融合到其他工作中,也就不能充分利用各種資源。
二、積極心理學角度下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積極心理學提倡人人追求自我實現,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人格以及促使積極人格發展的制度以及團體。當前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重要時期,僅僅解決心理問題并不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潛能。所以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明確培養中學生的積極力量和品質。
2.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積極心理學重視人性中可以抵抗障礙的動機、潛能以及能力。通過對人的積極品質、積極情緒體驗進行研究,培養積極的人格,拓展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首先,對學生的積極品質進行培養。中學教育通過培養和關注學生積極情緒,建立學生更加健全和積極的人格,促使學生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其次,促使教師形成積極力量。一直以來,我們重視的是學生心理健康,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忽略了。教師一直以來都是奉獻,很多人都忽視了他們的健康。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教師的心理健康中加入積極因素,促使教師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心理素質,進而充分發揮出其在教學中的潛能,促使每一個教師利用積極的情緒感染身邊的學生,以自己的積極力量帶動身邊的學生形成積極力量。
再次,形成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僅在于對個體的積極體驗和積極人格進行培養,還在于形成積極的社會制度。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社會系統是形成積極品質的支持力量,在積極的環境中人們就會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所以在中學各個方面的工作中都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積極的校園文化,使其和家庭、社會相結合。構建一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促使學生在這個系統中感受到積極的力量和情緒,并且充分發揮系統資源的作用,對學生的積極品質進行培養。
最后,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組織以及途徑。中學一定要從組織上成立一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隊伍,這支隊伍由專職心理教師帶領,其骨干是各個班主任,組成是全體教師,后援團是學校、家庭以及社區,指揮和監督人員是校長。然后,全體教師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指導下,在各個學科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可以利用心理情景劇、野外拓展、心理團體輔導等方式進行系統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還要結合各個學科知識滲透積極心理健康理念,學科教師要和自己所教學科的優勢和劣勢相結合,更具針對性的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進行培養;而社會、學校以及家庭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創設良好的環境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結語
積極心理學拓展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提供了新的思路,創新了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還能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情緒、人格以及力量,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學習,更加快樂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孫婷婷,張 涵.積極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趨勢[J].教育導刊,2009(10).
[2]陳曉娟,任 俊,馬甜語.積極心理健康的內涵解析[J].心理科學,2009(02).
[3]王 玲,何海英,王 梅,賈小飛,沈 洋.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05).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六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