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體育教學部, 河南 鄭州 450011)
中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隊年度訓練特征研究
梁全勝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體育教學部, 河南 鄭州 450011)
以中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隊備戰2012年奧運會的年度訓練計劃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資料、專家訪談、數理統計等方法對其訓練計劃進行整理與分析,結果顯示:年度訓練基本呈現雙周期模式,并以線性周期特征為主,非線性周期不突出;訓練內容中體能訓練占有絕對比例(70%左右),技戰術訓練相對較少,負荷強度和量呈交替變換。同時還發現,其體能訓練方法存在失衡現象,力量訓練中以全身和一般力量練習為主體,專項和下肢力量練習比例明顯偏少,速度和靈敏協調等訓練內容更是不足。
中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隊;年度訓練計劃;特征
訓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是提升訓練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教練員對訓練過程加強控制的主要手段。中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隊自2010年1月成立以來,就訓練計劃的制定與組織問題曾進行了多次的探討和嘗試,從2010年亞運會的整體表現來看,應該說還是取得了顯著地進步,共獲得兩枚銅牌,一個第七名和一個第八名,這已經是我國該項目在國際大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然而,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與世界強隊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當然,導致這一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訓練計劃的制定和內容的選擇應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進一步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僅有助于訓練質量的提升,而且為更好地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提供有益科技支撐。因此,本研究將以備戰2012年運會的訓練計劃為分析內容,從訓練內容,手段選擇,比例分配、負荷安排等幾個方面較為系統的進行梳理和探討,并提出當前訓練模式下存在的一些問題,為下一步訓練計劃的調整和安排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
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國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隊年度訓練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專家訪談
主要就國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隊的訓練計劃、周期安排、訓練模式等問題進行了咨詢和訪談,從而為研究提供論據。
1.2.2 實地調查
通過與主教練取得聯系,進入國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隊進行了實地調研,重點完成了對訓練方法、訓練狀況、訓練技術等方面的調研工作。
1.2.3 數理統計
對所獲資料數據通過EXCEL、SPSS等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
2.1 備戰2012年奧運會的年度訓練學特征
通過對獲取的男子自由式摔跤隊年度訓練計劃的統計分析(見表1),基本上是從兩個周期階段進行組織和實施的,即通常稱之為的“雙周期模式”。第一周期包括夏訓期、第一比賽期;第二周期包括冬訓期、比賽準備期和第二比賽期,其中包括奧運會。

表1 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隊備戰2012年奧運會年度訓練計劃安排
2.2 備戰2012年奧運會的年度訓練內容特征
訓練內容能夠反映出訓練的具體方向,并有利于體現出訓練效果。根據訓練計劃的內容安排,筆者完成了訓練內容的時間量及次數的統計(見表2)。從結果來看,無論在哪一階段的訓練時期,體能所占的時間量和次數均是最多的(奧運會前除外);其次是技能,后面依次為比賽性實戰、知識學習、戰術等,充分體現了體能在訓練過程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本次參加備戰的國家隊運動員進行了相關知識的學習安排,如運動營養、體能分析、賽況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學習,這為提升運動員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提供了支撐。

表2 訓練內容的時間量百分比統計(單位:%)
男子自由式摔跤項目是一項對技戰術和體能要求都很高的運動[1,2,3,4],因此,有必要對這些競技能力的訓練比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從表2可以看出,冬訓期間體能占到了78.2%,技能和戰術分別為16.4%和2.3%,同時,從各個階段來看,體能訓練比例基本達到了70%左右(奧運會競賽期除外),這與該年度的訓練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2012年度我國國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隊的訓練指導思想是加強體能儲備,提高專項成績的支撐能力,同時加強訓練負荷的安排研究,不斷完善訓練計劃,尤其把系統的體能訓練作為全年訓練的突破口,而且在比賽期也安排了相應的體能訓練比例,如在第二比賽期體能訓練比例仍然占到了25.0%。由此可見,該項目運動員在臨近比賽階段,不僅強化技術性訓練,還突出了體能訓練的比例,體能一直占有較高的比例。
2.3 備戰2012年奧運會年度訓練負荷安排特征
訓練負荷指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在一定時間內所承受的工作量[5],在競技運動訓練中,訓練負荷是訓練的核心要素。因為良好的訓練負荷能引起機體積極的生物適應現象,使競技能力得到提高,帶來優良的訓練質量,而非適宜的訓練負荷的施加能使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顯現的訓練效應較小甚至使機體劣變,是運動員從選材到結束運動生涯整個訓練過程中最核心和最關鍵的部分。因此,對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訓練負荷進行分析和評定,對于了解項目特征和提高訓練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2.3.1 負荷量安排特點
負荷量反應著負荷對機體刺激量的大小,它可以通過每周課次、每周訓練時間和每周訓練手段次數來反應。圖1展示出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隊不同階段的負荷量安排特點,從中可以發現,冬訓的負荷量相對較高,同時,在咨詢訪談中也表現出,冬訓期的集訓是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訓練的關鍵時期,但遺憾的是,冬訓期間在訓練手段上卻相對不足(見圖2)。另外,冬訓期和夏訓期周課次最多,從每周訓練的總時間來看,冬訓期高于夏訓期,第二比賽期也相對較高,比賽期訓練總量的加大勢必影響最佳競技狀態的形成,因此,應在比賽期加強對訓練總量的控制和調整。

圖1 2011-2012年度訓練不同時期周課次變化趨勢圖

圖2 2011-2012年度訓練不同時期周訓練手段次數變化趨勢圖
2.3.2 負荷強度安排特點
負荷強度反映著訓練負荷對機體刺激的深度[6]。圖3是對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在訓練中心率的統計,依此反映出訓練的強度狀況,結合前面的訓練量安排特點,從中可以進一步發現,不同階段的負荷量和強度基本上是呈交替變化特點進行,這一比較符合訓練學的一般規律。但在實際調查中發現,運動員不同階段的心率基本都維持在35次/分(高水平)和32次/分(低水平)這樣的兩個層面,表現出運動員在不同階段均呈現出較大的負荷強度特點,因此,這種一味追求強度訓練的模式是否符合該項目特點,值得進一步思考。

圖3 男子自由跤隊年度訓練不同階段強度變化曲線
2.4 備戰2012年奧運會年度訓練手段特征
2.4.1 體能訓練手段特征
隨著體能訓練手段的多樣化發展,現代體能訓練的內容已經發生了相對較大的變化,合理的體能訓練手段將發揮著不同的訓練作用。通過對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訓練手段的統計顯示(見表3),可以分為全身性一般和專項力量的訓練、上肢一般力量的訓練、下肢一般和專項力量的訓練、核心力量、有氧、速度和協調靈敏等,其中,力量訓練是主要訓練內容,相對比例較高,表現出對力量訓練的關注;其次是耐力和靈敏。但這些訓練內容的共同特點是手段單一,如力量訓練而言,著重發展運動員的大力量和專項耐力,啟動力量和速度性力量的練習相對較低。同時,從訓練計劃中發現,訓練中沒有體現出不同手段的訓練關系,如有氧訓練與力量訓練的關系,表現出相互的隔離性,而這種關系的處理可能是更為重要的訓練要素,因為運動員在進行力量的訓練過程中,同時要兼顧速度性和有氧性,尤其是有氧訓練有利于肌肉更加合理的募集[7]。因此,在今后的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要進行適當的安排。
從整個體能訓練的手段統計來看,主要存在以下特征和問題:1)力量訓練雖然比重較高,但訓練部位并不均衡,全身和下肢的一般力量占有比例較高, 而專項力量相對較少,而調查中發現,建立和實施支撐競技水平的專項能力訓練是整個奧運備戰的指導思想,而訓練部位的不均衡造成的最大后果是整體力量發揮的不均衡,并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2)核心力量訓練開始在訓練隊中使用,以往使用比例教師,但堅持性不足;3)速度訓練比重非常少,且速度性訓練往往演變為速度耐力性練習;4)靈敏協調性訓練比例失衡,不同階段的訓練比例波動較大;5)有氧訓練雖然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手段相對單一,且沒有體現出與其他素質的訓練關系。

表3 備戰2012年奧運會年度體能訓練內容時間(分)和次數統計
2.4.2 技術訓練的手段特征
通過對不同專家的咨詢發現,技術訓練是影響男子自由式摔跤項目競技水平的關鍵因素,其重要體現出兩點,一是技術的規范性,我國運動員與世界優秀運動員相比,技術規范性相對較差,可能的原因是基礎訓練階段的技術規范不夠,這一點還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來改變;二是技術的組合能力不夠,尤其是絕招技術的多樣性不足。筆者曾對比賽中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主要技術手段進行統計(見圖4),其中抱單腿技術、實戰技術、環節對抗技術、跪撐技術和反攻技術等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頭對頭、站接跪、出界及轉移技術等的練習比例相對較少,表現出的共同特點是這些動作雖然能夠完成,但規范性相對不足,且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動作的改變能力非常不足。另外,通過實地調研和技術儲備能力測試,要求運動員在一分鐘的時間內盡可能完成不同的技術動作,結果表明我國運動員在1分鐘的時間內平均能完成17種不用的技術動作,而國外運動員可以達到40種之多,這足以顯示出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在技術上還相對單一,其全面性和精確性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圖4 男子自由式摔跤隊年度訓練的技術特征
從世界優秀摔跤運動員的技術發展特點來看,技術應體現出全面性和精確性的特征,技術的全面性決定了戰術的多樣性,而技術的精確性或者說是規范性則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在未來的訓練中,強化規范技術和技術組合能力應成為關鍵點,技術全面性應從技術完成的儲備能力上來提高,而技術的規范性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改變。
3.1 思考
3.1.1 從不同階段的訓練內容來看,體能訓練一直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每個階段的訓練中體能訓練基本維持在70%左右(第二比賽期除外)。然而,絕對的突出體能訓練是否合理,尤其是備戰的關鍵年份值得思考,因為,畢竟技術的規范性也是影響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訓練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
3.1.2 從該年度的負荷安排來看,基本呈現出負荷量和強度交替變化的特點,這也符合傳統的訓練學規律,但隨著周期訓練理論的發展(如非線性周期安排),對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周期做出適當的改變是否應該加以考慮。
3.1.3 一般性力量訓練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專項性力量訓練比重偏低,更為嚴重的是對身體不同部位的忽視,因為現代體能訓練更加注重人體鏈的整體作用,單一的發展某一或某些部位并不能發展人體鏈的整體效果,反而還會造成損失,因此體能訓練手段應突出身體部位訓練特點。
3.1.4 速度和靈敏性訓練手段還相對缺乏,且速度性訓練往往演變為速度耐力性訓練,致使訓練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另外,技術訓練缺乏規范和技術組合的轉變能力,尤其是技術儲備不足,未來訓練值得思考。
3.2 建議
3.2.1 體能訓練理論和手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如就訓練周期類型而言,出現了非線性、板塊訓練等周期安排類型,雖然還無法驗證這些訓練理論的實效性,但在傳統線性周期計劃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設計不同的訓練計劃,這對于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目前來看,男子自由式摔跤基本實施的傳統的線性周期安排,這對運動員的身體刺激是否一直有效值得思考,因為畢竟非線性周期安排已在很多優秀運動員訓練中表現出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3.2.2 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的訓練強度相對較高,且在不同階段均表現出較高的特點,這種安排是否合理一直備受爭議,因為絕對的長時間的高強度訓練是難以實施的,如現代訓練理論中的“兩極化”模式就是最好的回應,而且這種長時間高強度訓練模式至少容易引發過度疲勞和傷病現象的發生。因此,建議訓練強度應體現出“兩極化”的訓練特點。
3.2.3 訓練手段上體現出一些不足之處,如就體能訓練而言,一般性力量占有絕對的優勢,而專項力量比例相對較少,且忽視了身體部位的鏈體效果,這種身體部位的不均衡性必然導致訓練效果的大打折扣,且容易發生運動損傷,建議強化身體部位的均衡性訓練,并突出不同訓練手段的關系性應用。
[1]田麥久,武福全.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2]Steven J Fleck,Steven JK. Optimizing strength training[M]. America: Human Kinetics,2007.
[3]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高水平競技運動體能訓練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4]何強.我國高水平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特點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5]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6]熊焰.運動負荷本質論——運動負荷概念、定義與分類的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20(4):75.
[7]董德龍.我國男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體能訓練取得突破的關鍵點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
Characteristicsofannualtrainingplanformen’sfreestylewrestlersinChinesenationalteam
LIANG Quan-sheng
(Dept.ofPhysicalEducation,HenanUniversityofAnimalHusbandryandEconomy,Zhengzhou450011,Henan,China)
Based on the training plan of men’s free style wrestling team preparing for the 2012 Olympic Games, an analysis was made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statistic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ual training plan appears the “double period” model and the linear period is significant, the non-linear period is not prominent; Compared with other training, the strength training accounts for a high proportion (70%); The volume and intensity of training load change alternately. In addition, strength training is imbalanced, the whole and general training being dominant while special and lower limb training being insufficient, the velocity and flexibility training much less.
China; men’s free style wrestling team; annual training plan; characteristics
2014-02-12
河南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編號:112102310276)。
梁全勝(1968- ),男,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A
1009-9840(2014)04-0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