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鵬
“我以為世間人與人的關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時候都不外乎是一種廣義的友誼。所以朋友之情,實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礎。”這是豐子愷先生在1928年所作的《兒女》一文中對友誼的深刻闡釋。在他的眼里,只要是彼此投緣的人們都可以成為朋友,不管是局內或者是方外的人們。這樣的心態和性情猶如明朝李贄所提倡的“童心學說”和冰心老人筆下的兒童文學。這份純真的感情在追趕中國夢的當下,顯得更為可愛地向往。
我從小喜歡豐子愷先生的漫畫,成年后又愛好他的緣緣堂隨筆等,經常為他筆下的樸素情懷所感動。
《豐子愷漫畫及其師友墨妙》一書有一圖畫,講述的是戊子(1948年)孟冬,廣洽法師由星洲(新加坡)回廈門參加南普陀寺的傳戒大會,恰逢子愷先生在其小女豐一吟的陪伴下,由臺灣轉至廈門,冥冥之中好像是弘一法師有意指引他們前來會面一般,兩個人意外相見,那種親情,此般勝緣,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只有托圖畫來表達。廣洽法師引導子愷先生,一同參謁弘一法師生前的禪室,觀瞻法師手植的楊柳。豐子愷肅然久立睹物念師,有感于此,作畫言情,并題上“今日我來師已去,摩挲楊柳立多時”的詩句,贈予廣洽法師。他把自己、廣洽法師和弘一法師的因緣都體現在這幅畫里,其意景深遠。
廣洽法師和豐子愷先生由于弘一大師的因緣成為方外莫逆之交,都成為弘一大師的隨從與高足。豐子愷作為弘一大師出家之前的學生,跟隨大師大半生;弘一大師在閩南14年,廣洽法師在他身邊10年。1936年春,弘一法師患病于泉州晉江草庵,廣洽法師總是前往問疾,并每次都陪他到廈門就醫,如此歷時數月。通過弘一大師介紹,廣洽法師早在1931年拜讀了豐子愷的散文集《緣緣堂隨筆》后,開始互相通信,長達四十多年,這般的勝殊造就了這對勝似親兄弟的方外情誼堅如磐石。
時過18年,乙已深秋,應該是1965年,廣洽法師自星洲(新加坡)返國,與豐子愷先生一同祭掃弘一大師的塔墓。臨別時候,豐子愷先生賦贈廣洽法師:“何梁握別隔天涯,落月停云滯酒懷,塔影山光長不改,孤云野鶴約重來。”依依惜別處情感真摯萬分。
楊柳在子愷先生的筆下是經常出現的景觀,早年他在白馬湖畔的住所起的名字就叫“小楊柳屋”。他曾以詩一樣的語言來贊揚楊柳的美麗和大度。他說,楊柳主要的美點,是其下垂。并比較引申寫到:花木大都是向上發展的,紅杏能長到“出墻”,古木能長到“參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見枝葉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記了下面的根,覺得其樣子可惡……楊柳沒有這般可惡可憐的樣子,它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它長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長得高,越垂得低。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時時借了春風之力,向處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親吻,好像一群活潑的孩子環繞著他們的慈母游戲,使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愛。最后他感嘆道:楊柳樹也有高出墻頭的,但我不嫌它高,為了它高而能下,為了它高而不忘本。這樣的場景,好像在告誡當下浮躁的眾生,要懂得感恩與惜福。
1983年,廣洽法師為紀念子愷先生去世八周年,把他在新加坡薝蔔院的收藏品彩印出版《豐子愷漫畫及其師友墨妙》。該書藍皮封面,燙金題字為葉圣陶,扉頁題字為俞平伯,三十二開本的硬皮本,一百一十二頁碼,看得出廣洽法師當年的用心。根據以研究豐子愷藝術著名的吳浩然在他的新著《我在緣緣堂》一書考證,《豐子愷漫畫及其師友墨妙》目前存世量少,彌足珍貴。書中除了收集了豐子愷先生平生贈予廣洽法師的畫幅、墨妙、聯對、文翰,還有許多藝術大家的作品,如齊白石、徐悲鴻、弘一大師、馬一浮、俞平伯、葉圣陶、王震、陳師曾、夏丏尊、葉恭綽、張元濟、費新我和豐一吟等,以及弘一法師生前使用的印章和打簧表。一幅幅名家字畫和收藏品,記載著一段段深厚的方外友誼。其中1939年,廣洽法師為祝弘一法師六十壽辰,特請在新加坡助賑畫展的徐悲鴻繪制弘一大師晚年肖像油畫,和1947年補寫題記書法條幅,后來由廣洽法師把它們一起轉贈給泉州開元寺,為泉州開元寺弘一法師紀念館增加了一道亮麗風景線。
徐悲鴻從1939年繪畫到1947年補寫題記,期間經過八年整,可見他對弘一法師的景仰之情不斷,洋溢于民國36年秋初他在北平寓齋寫下的那宣紙上,文字不多,無妨一錄:“早歲識陳君師曾,聞知今弘一大師為人,心竊慕之。顧我之所以慕師者,正從師今日視若敝屣之書之畫也。悲鴻不佞,直至今日尚沉湎于色相之中不能自拔,于五六年前且懇知友丐師書法。鈍根之人日以惑溺,愧于師書中啟示未能領悟。民國二十八年夏,廣洽法師以紀念弘一師誕辰,囑為造象,欣然從命,就吾所能,竭吾駑鈍,于師不知不覺之中,以答師之唯一因緣,良自慶幸,所愧即此,自度微末之藝,尚未能以全力詣其極也。”徐悲鴻通過畫家陳師曾認識弘一法師的作為,又通過好友乞得法師的墨寶,在廣洽法師囑為造象中,圓滿了這唯一的因緣作為回報。
想當年為了給弘一大師祝壽,借此弘揚護生之道,從弘一法師50歲生日起到100陰歲止,豐子愷先生勇于擔當前后花了45年的時間,完成了六集一套《護生畫集》的繪畫,廣洽法師則不遺余力籌款,使得這一套《護生畫集》能夠順利出版,一時成為佳話。
一本見證方外情誼的好書,被流傳有序地保護至今,猶如子愷先生的漫畫中所表達的護生與護心的樸素情懷惹人喜歡和溫暖。
責任編輯 賈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