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西 萍鄉 337000
術前后裝放療聯合手術治療宮頸癌32例臨床觀察
陳明偉
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腫瘤科,江西 萍鄉 337000
目的探討并比較宮頸癌術前后裝放療與單純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宮頸癌患者62例,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單純手術治療手段;觀察組術前加用后裝放療,并比較兩組近遠期療效。結果兩組近期療效和1~5年生存率的比較江西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觀察組術后第3年和第5年的局部控制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術后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與單純手術相比,術前給予后裝放療治療宮頸癌可明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值得臨床推廣。
宮頸癌;后裝放療;手術
宮頸癌是臨床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目前發病率僅次于乳腺癌,且近年來的發病有年輕化趨勢。手術治療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療,且主要應用于早期宮頸癌患者,但是部分早期宮頸癌患者腫塊較大,直接行手術治療具有一定的難度,基于此原因,本院近年來對Ⅰb期和Ⅱa期患者在術前行后裝放療,且與直接手術治療相比取得較好療效,現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宮頸癌患者62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術前采用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分期標準[1]進行分期屬于Ⅰb~Ⅱa患者,且所有患者一般狀況良好,均可耐受手術。將所有患者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共32例患者,年齡31~76歲,平均年齡(54.6±4.3)歲;臨床分期:Ⅰb期17例,Ⅱa期15例;病理類型:鱗癌24例,腺癌6例,腺鱗癌2例。對照組共30例患者,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5.1±4.8)歲,臨床分期:Ⅰb期18例,Ⅱa期12例;病理類型:鱗癌23例,腺癌5例,腺鱗癌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臨床分期以及病理類型等臨床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純行手術治療,術式均選用宮頸癌根治術。觀察組患者行術前后裝放療+手術治療,具體方法:手術前行銥192后裝放療,6Gy每次,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共行2~5次,休息兩周后再行手術治療,術式同對照組相同。1.3 觀察指標 ①應用WHO實體瘤療效判定標準[2]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近期療效進行判定,共分為CR(完全緩解):肉眼見腫瘤消失,且無新病灶出現;PR(部分緩解):腫瘤最大直徑較治療前減少30%以上;SD(穩定):腫瘤最大直徑縮小未達到PR的標準,但同時未達到PD;PD(進展):腫瘤最大直徑增大20%,并以CR和PR計算總有效率;②應用Karnofsky(KPS)功能狀態評分標準[3]對兩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健康狀況越好,越能忍受治療給身體帶來的副作用,同時也就可以徹底的接受治療。③隨訪1~5年,對兩組患者遠期療效進行比較,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2.1 近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CR+PR共30例,對照組CR+PR共26例,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例)
2.2 術后生存質量比較 對兩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比較,觀察組KPS評分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KPS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遠期療效比較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第1年、第3年和第5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比較,兩組患者生存率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第第3年和第5年局部控制率均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遠期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放療和手術均是宮頸癌的常用治療手段,但是對于腫塊較大的患者行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的難度,而術前縮小腫瘤,可為手術治療提供一定的可行性。腔內后裝治療是宮頸癌的一種內放療手段,即先把不帶放射源的容器放入宮腔或陰道內,然后通過管道將放射源從貯源灌送入容器,由于陰道和子宮是安置放射源的天然通道,可置入放射源直接照射原發病灶,且陰道穹窿內和宮頸本身的放射線的耐受量遠遠大于腫瘤的致死劑量,因此可起到殺死腫瘤的目的。
在本組研究中,對32例Ⅰb~Ⅱa期宮頸癌患者術前行放療治療,其近期總有效率達93.8%,與楊英等[4]報道的92.9%基本一致。對于術前后裝放療對局部可控制率的影響,王福香等[5]報道認為術前后裝放可提高宮頸癌患者局部腫瘤的控制情況,同時從本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術后第3年和第5年的局部控制率均明顯高于單純手術治療的對照組(P<0.05),而對患者術后生存率的研究中,臨床有報道認為術前后裝放療對患者預后無影響[6],本研究亦得出相似結果,觀察組術后1~5年的生存率略大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盆腔淋巴結和全身轉移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但是術前后裝放療對這兩項的作用較小[7],因此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患者生存率。
總之,在手術前行后裝放療是治療宮頸癌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更好的為手術操作提供條件,并可提高患者的遠期局部控制率,但是對于如何提高宮頸癌患者的生存率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1]林仲秋,吳珠娜. FIGO 2009外陰癌、官頸癌和子宮內膜癌新分期解讀[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09,14(6):411-412.
[2]連利娟.林巧稚婦科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52.
[3]王貞.Karnofsky活動狀態評分在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13(9):154-155.
[4]楊英,厲霞玲.宮頸術前放療療效觀察[J].腫瘤學雜志,2006,12(2):117-118.
[5]王福香,董瑩,金海國,等.Ⅰb2~Ⅱa期巨塊型宮頸癌術前腔內放療與單純手術治療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111-5112.
[6]康德凡,李冰.早期巨塊型宮頸癌術前同步放化療與單純放療的近期療效對比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08,16(1):95-97.
[7]馮艷玲,劉富元,高克非.術前放化療對早期巨塊型宮頸癌的療效[J].現代腫瘤醫學,2005,13(6):64-66.
R737.33
A
1007-8517(2014)24-0052-02
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