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桐柏縣油田雙河醫院,河南 桐柏 474780
HPLC法測定首烏延壽片中大黃素的含量
吳紅
河南省桐柏縣油田雙河醫院,河南 桐柏 47478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首烏延壽片中大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Ulitimate 3000檢測,安捷倫反相C18柱(250mm×4.6mm),流動相:甲醇-0.2%磷酸溶液(82:18);流速:1ml/min;檢測波長:254nm;柱溫:25℃。結果:在0.03736~0.5136μg/ml的檢測范圍內,對照品的濃度與峰面積積分值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Y=3887X-1687(r=0.9997),方法學考察符合要求。結論:本方法簡便、準確、重復性好,可用于該制劑的質量控制和評價。
HPLC;首烏延壽片;大黃素;含量測定
首烏延壽片為制何首烏的單味浸膏片劑,具有補肝腎、養精血的功效[1],主要用于肝腎兩虛,精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健忘、腰膝酸軟等癥。此藥物在現行《衛生部藥品標準》中并無含量測定標準。已有文獻報道對制何首烏中的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進行測定[2]。大黃素作為其主要成分之一,目前在此類物質中沒有相關報道,故提出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首烏延壽片中大黃素含量測定的方法,以期為此藥物的含量測定、質量控制提供一定參考。
1.1 儀器 梅特勒XS-105型型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Synergy UV型超純水儀(密理博(上海)貿易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Dionex UltiMate3000型液相色譜儀(Dionex(中國)有限公司)。
1.2 試藥 大黃素對照品(批號:20140308-20140708,國家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首烏延壽片(批號:130702、130308、130401);甲醇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對照品和供試品制備
2.1.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大黃素對照品,精密稱定10.15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置刻度,搖勻后精密量取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置刻度,搖勻,同法稀釋若干次即得(每1ml含大黃素21.38μg)。
2.1.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1.50g,精密稱定,轉移置具塞錐形瓶中,用50ml移液管轉移甲醇50ml,稱重,置水浴中加熱回流3h,放置室溫后,再稱定重量,補足失重,搖勻,濾過,精密吸取續濾液5.0 ml,于50ml圓底燒瓶中,加鹽酸溶液(1→10)10ml,加兩倍體積氯仿,置水浴中加熱回流1h,放置至室溫,分液漏斗萃取若干次,取氯仿層,酸液再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加兩倍體積氯仿,合并氯仿液,以無水硫酸鈉2g脫水,再用少量的氯仿洗滌容器及濾器,洗液并入氯仿液中,揮去氯仿,殘渣用甲醇溶解并定量轉移至25ml容量瓶中,補足甲醇至刻度,搖勻后用0.45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濾液,做供試品溶液。
2.2 色譜條件 采用安捷倫反相C18柱;流動相:甲醇-0.2%磷酸溶液(82∶18);流速:1.0ml/min;檢測波長: 254nm;柱溫:25℃。理論板數符合標準,且主峰分離明顯,分離度R>1.5。見圖譜1。

2.3 系統適應性試驗
2.3.1 線性關系考察 將上述大黃素對照品溶液按一定比例稀釋,共得不同濃度對照品五份,按上述色譜條件分別進樣測定,縱坐標為峰面積,橫坐標為大黃素的濃度(μg/ml),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為:Y=3887X-1687(r=0.9997)。結果表明在0.03736~0.5136μg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3.2 方法學考察 根據藥典標準以及本品供試品制備過程,得到精密度RSD為0.56%,重復性RSD為1.69%,12h的穩定性RSD為0.54%,且陰性對照實驗顯示其他成分對本方法測定大黃素的含量無干擾。結果提示,此方法符合要求。
2.3.3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參考“2.1.2”,取供試品1.5 g,精密稱定,按照高中低濃度加入大黃素對照品溶液,依法測定,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1。

表1 樣品回收率實驗結果
2.4 樣品測定 取3批樣品,按上述測定方法進行測定,以外標標峰面積法計算樣品的含量,結果見表2。

表2 樣品含量測定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本法線性關系好、回收率高、精密度準確率等均符合藥典標準,操作簡便,可作為首烏延壽片中大黃素的含量測定方法,用于該制劑的質量控制。
[1] 李濤,王天志.HPLC測定制首烏及首烏延壽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J].華西藥學雜志,2005,20(5):436-438.
[2] 張國躍,羅定強,吳芳,等.HPLC法測定不同產地首烏延壽片中2,3,5,4′-四羥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J].西北藥學雜志,2007,22(5):245-246.
R284.1
A
1007-8517(2014)23-0013-01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