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南康 341400
益生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征40例臨床觀察
肖清華蘭康華
江西省南康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南康 341400
目的:觀察益生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腸易激綜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隨機雙盲法將8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對癥治療以及通便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益生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結論:益生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臨床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腸易激綜合征;益生菌;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消化科患者就診的一種常見功能性胃腸病,此病屬于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痛、腹脹、大便性狀異常及排便習慣改變等,且這些臨床表現可間歇性出現或持續存在。腸易激綜合征缺少生化學改變及形態學改變[1],且其發病機制及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腸易激綜合征癥狀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不利的影響,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質量。為探討有效治療方法,筆者應用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為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展開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消化內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雙盲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28~51歲,平均年齡(38.1±1.3)歲,平均病程(21.9±2.8)個月;對照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29~50歲,平均年齡(38.0±1.2)歲,平均病程(21.9±2.9)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2]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實驗室檢查診斷;②有明顯的臨床表現;③患者家屬同意本次臨床研究。排除標準:不能全程參與者;有全身重大疾病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對癥治療,主要為調節飲食、給予20mg谷維素服用,每日3次,同時指導其展開適當運動。對于便秘者予以通便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以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國藥準字S19980004,內蒙古雙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口服治療,每次4片,每日2~3次。4周為1個治療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進行治療效果評定。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觀察。
1.4 療效評定 顯效:患者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大便性狀與大便次數恢復正常;有效:患者腹脹、腹痛等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大便性狀明顯好轉,大便次數明顯減少;無效:經治療后患者腹脹及腹痛、大便性狀與大便次數均未見明顯的變化[3]。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0.0%,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經肝腎功能檢查、大便常規、血常規及尿常規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慢性腸道功能性疾病。其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研究顯示此病患者存在腸道菌群失調和小腸細菌過生長綜合征。表現為占糞便菌群主要比例的總厭氧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數量減少,具有潛在致病性的梭狀芽孢桿菌卻顯著增多。益生菌是指一組能通過調整腸道正常微生物群生態平衡而發揮生理作用的活菌制劑,這類細菌能通過宿主消化道正常屏障而存活,并能定植在消化道內部而發揮一定的生理作用[3]。益生菌的作用機制是益生菌在腸道內對病原微生物產生營養競爭、黏膜附競爭以及生物化學抵制作用,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和促進腸道正常菌群的恢復[4]。
綜上所述,益生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征患者臨床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陳勤安,凌力. 益生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征128例臨床觀察[J].內科,2013,8(4):374-357.
[2]李洪濤,張志旺,徐立梅. 益生菌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5):2029-2030.
[3]鄺蕾. 益生菌預防感染后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7):3429-3432.
[4]李延青.加強益生菌對腸易激綜合征治療的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6,26(7):433-434.
R574.4
A
1007-8517(2014)23-0074-01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