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雁
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我們召開了一次教學研討會,我是整個研討會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以前,開教學研討會都是找一些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介紹經驗,臺上教師講,下面聽沒聽、聽的效果如何、能不能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主持人無從知曉,針對這種現狀,我對教學研討會進行了一些改革。
首先是改變研討會的方式。我校在“UDS項目”專家的指導下,已經進行了一學期的全員參與式校本培訓,我們的教師已習慣提問、質疑、討論的研討方式。教師們不僅能就研討的話題談自己的看法,而且還能說出自己的實踐感悟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我們有條件采取全員參與式的研討會,讓每一個參與教師都擁有話語權并就主題進行深入研討。
然后,我開始考慮研討會的內容。借助績效工資改革,學校在非中考學科設置備課組,這樣就有9位新備課組長上任。應該如何開展工作,在開展工作時會遇到哪些問題和困惑,一定是他們迫切想知道的。另外,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職責不明也使很多教師有看法,因而規范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崗位職責,是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基于以上分析,我明確了教學研討會的形式和內容,制定了研討會活動方案,并對研討會過程進行了設計。根據方案和設計,我進行了會前的準備,如準備分組抽簽的號牌。我采用“優質校項目組”給項目學校的領導干部培訓時用的抽簽分組方式,隨機抽簽,這保證了每組都有不同學科的教師,使每組反映的意見、想法更全面。
研討會一開始,我先說明了召開研討會的目的——“為了進一步規范學校的教學管理,加強學校教學工作,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的工作能力”,并提議大家對新加入的9位備課組長表示歡迎。為了使教師們都能積極參與,深度對話,在進行正式的研討之前,我設計了活動熱身環節:“了解新任命備課組長,介紹本組強力推薦的組員,確定組長、記錄員、發言人”。隨著“熱身開始”指令的發出,會場馬上沸騰起來。看到大家踴躍發言,我感到自己的想法沒錯,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隨后進入研討會的第一個環節,各小組研討問題:“目前教研組活動存在哪些問題?打算怎樣解決?”問題一提出,各小組就開始熱烈討論,2名記錄員認真記錄,組長認真組織。我則在6個小組中穿插走動,當我看到2組的德育副校長一直在說時,我及時提醒各組領導不要壟斷話語權,要讓教師充分發言,注意認真傾聽和引導。小組研討后由各組發言人匯報,我適時告訴發言人,哪個組搶先發言,哪個組就掌握了主動權,因為前面說過的,后面就不能重復。這時會場出現了高潮,各小組爭搶話筒都想第一個發言,我環視整個會場,沒人置身之外,這就是我策劃的初衷。各小組發言匯報時,我在傾聽的同時也一直在與發言人互動,我的引導使問題和解決辦法直指教研組長的崗位職責。我想我抓住了現場生成的東西,自然地引到下一個研討話題:修訂教研組長崗位職責。
第二個環節研討之前,我還安排了抽獎活動。雖然獎品僅僅是毛巾、香皂,但從大家臉上洋溢的笑容、愉快的笑聲中,我感覺到大家很快樂,這樣的研討會是受大家歡迎的。接下來的第二個環節:備課組問題的研討水到渠成。在參與式活動中,大家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交流、碰撞中迸發出思想的火花,觀點在自由的闡述、辯論、討論中越來越鮮明,認識越來越深刻。活動目的就在這樣的深度對話、愉快的交流中達成了。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我仍然激動。我覺得我對問題的設計、活動的安排、對現場生成的東西把握都恰到好處,那時我覺得自己既是一個好的導演又是一個好的演員,這是我成為學校的管理者之后的一次享受。
事后,我對整個活動策劃進行了反思,活動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主要是關注了這樣幾點:第一,能尊重教師的主體性并對教師主體性進行挖掘;第二,能抓住學校教學工作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并尊重教師已有的經驗;第三,能對學校以往的會議文化進行評判和集成。這次教學研討會讓我感悟更深的是活動策劃要基于學校和教師的實際,要腳踏實地地去干,積極地思考。
■ 編輯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