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愛軍+伊燕霞
年級文化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向導。年級文化建設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前提。創建一個思想滲透性強、文化引領性強、行為約束和激勵性強的年級文化氛圍,對于培養和建設優秀的年級團隊、創新年級管理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在進行年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以禮儀教育為著力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以禮儀教育引導年級文化建設
教育部下發的《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加強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對于提高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對于學生來說是否懂禮儀決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中小學階段是學生禮儀培養和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重視和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當今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年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健康的年級文化建設,能使師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在一種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推動下,受到激勵、鞭策,從而健康成長。年級文化按形態可劃分為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
禮儀作為人類歷史發展中特有的文化現象,個人的成長進步、國家的壯大復興與之息息相關。禮儀作為一種規范,既具內在的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現形式的行為規范。可見,禮儀教育是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基本要素,或者說禮儀教育是年級文化建設的基本要素。
2.在年級文化建設中落實禮儀教育
《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文明禮儀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加強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在年級文化建設中加強禮儀教育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我們的年級文化建設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明確禮儀內容。在年級行為文化建設中,我們以《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結合我校年級的實際情況,借助我校初中生文明禮儀教育課題組的力量,首先把對學生行為的要求細化為進校禮儀、尊師禮儀、上課禮儀、衛生禮儀、集會禮儀、就餐禮儀、同學禮儀、家庭禮儀、社交禮儀等禮儀規范,既包括學生的個人禮儀,也涉及交往禮儀。隨后,年級組組織各班利用晨檢或午檢時間來了解學習這些禮儀內容,讓學生明確行為的標準。
內化禮儀內涵。學生只有理解了條分縷析出來的禮儀規范的內涵及重要性,才可能使其變成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我們通過系列主題班會、借助思想品德課課前三分鐘的禮儀故事分享,以及組織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手抄報、板報等多種活動,正面引導學生認識到為什么要制定這些禮儀規范,這些禮儀規范在人的成長發展中和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生只有在思想上認識清楚了這些問題,才有可能在行動上去踐行。
養成禮儀習慣。約·凱恩斯說:“思想引導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初中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離不開主觀的自我要求,也離不開外在的監督和約束。在年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年級通過建立適當的監督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利用自查和他查,不斷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斷矯正自己的言行,使學生對禮儀認識不斷深化,禮儀行為不斷規范化,最終形成了年級共有的良好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