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齊歡歡
文章編號:1001-148X(2014)04-0078-08
摘要:本文探究了企業經營環境對民營企業家尋求政治資源的影響,以及企業經營環境、民營企業家所具有的政治資源與審計師選擇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較差的企業經營環境會增強民營企業家尋求政治資源的動力;具有政治資源的民營企業家,其公司更傾向于選擇“十大”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且在政府行政能力強、法制環境好、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完善、社會誠信度高的地區更為顯著。
關鍵詞:企業經營環境;政治資源;審計師選擇;民營企業家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3-10-17
作者簡介:張萍(1963-),女,西安人,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實務;齊歡歡(1986-),女,西安人,陜西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實證會計與公司金融。
基金項目: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聲譽效應視角下的陜西國有企業道德風險控制研究”,項目編號:11Q024。一、引言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柱。作為民營企業的領頭人,民營企業家不僅在經濟領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政治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通過當選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等方式積極參政議政,而這其實可以視為民營企業的一種政治戰略[1]。因為對企業來說,這種與政府的關系是一種具有重要價值的資源[2]。這種資源有利于企業獲得信貸、稅收、行業準入等方面的政府支持,同時在社會上引起的聲譽關注也有助于提高企業的長期績效[3]。從另一角度看,民營企業家的政治關系能夠影響政策、信息、資金等諸多資源的流動,是一種具有資源配置功能的資源[4]。企業行為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Peng 和 Heath(1996)[5]認為,轉軌時期的國家,由于法律制度缺陷、市場的不完備、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不足,會使企業對內在成長或并購成長戰略的采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企業普遍會采用以建立關系為基礎的網絡化成長戰略,而政府(官員)在這種關系網絡的參與主體中則占有重要地位。我國作為典型的轉型經濟國家,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法制化水平很不均衡,政策的不確定性和政府行為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透明、不規范給企業經營帶來了一定風險。企業經營者迫切期望信用環境、安全保障、公平機制等制度能夠得到完善[6]。在這種條件下,降低環境不確定性,尋求政治保護成為了企業家參政的一個重要動機。也就是說,環境會對企業家政治關系的建立產生重要影響。獨立審計是現代公司治理的一種重要機制,已有研究發現,企業的審計需求會受到企業政治關系的影響。Wang等人(2008)對中國上市公司的研究發現,企業與政府的關系降低了公司對高質量審計的需求,相比于民企,國企為了合謀以獲得政府支持,更傾向于選擇地方小型事務所[7]。這說明政治關系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影響可能是不同的。因為國企的政治關聯是政府任命官員擔任企業高管而產生的,民營企業的政治關系更可能是企業主動建立的[8],所以研究民營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更能夠加深理解在現階段政府對市場所產生的影響。杜興強和周澤將(2010)對民營企業進行研究后認為總經理或董事長具有政治官員類身份的民營上市公司為了掩蓋尋租行為,更傾向于選擇“非十大”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黃新建等人(2011)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結論,認為有政治關系的民營企業更傾向選擇低水平審計師,且得到的會計信息質量更低。這兩個研究結論均以企業總經理或董事長作為考察對象,而我國民營上市公司多數為家族控股上市,民營企業家既是企業的所有者又很大程度上參與著企業的經營管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其民營企業家的政治資源對企業的審計決策的影響。又因為企業的經營環境與民營企業家建立政治關系有著很強的關聯,所以研究企業經營環境、民營企業家政治資源、審計師選擇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于加深理解環境、政治資源在民營企業財務治理領域的微觀作用機制有著重要意義。對此,本文以我國2008-2011年民營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了研究。總第444期張 萍:經營環境、政治資源與審計師選擇????商 業 研 究2014/04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一)企業經營環境與政治資源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企業發展屬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會受到政治、社會、經濟的穩定性、政府行政能力、法制環境、生產要素的供應和服務、基礎設施條件、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我們稱之為企業經營環境[9]。而環境會通過交易成本影響企業行為。企業行為是指企業為了達到利益目標對外部環境或信號所做的決策或反應,其行為準則是成本收益原則[10],其中成本不僅指生產成本,還包括交易成本。在企業經營環境差的地區,因為法律執行力弱,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中介結構服務不完善、政府政策透明度低、落實難,企業交易成本增加。環境的不確定性,提高了企業經營風險。而處于轉軌時期的國家,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不確定性比其他國家的企業更高,企業必須密切留意環境變遷所引起的發展機遇和對企業的戰略規劃、資金運作、經營決策、交易成本的影響[11]。當企業處于經營環境差的地區時,民營企業家積極參政議政便是對外部環境的一種反應。尋求政治資源可以實現產權保護和減弱與投資者間的信息不對稱,能夠有效降低企業交易成本。這表現在民營企業家能夠利用政治身份時與政府進行良好溝通,反應企業狀況和訴求,也可以通過與政府官員接觸,建立私人關系,減少當地政府不合理攤牌和亂收費行為。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家的政治身份代表了企業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社會貢獻和政府認可,所以可以向投資者傳遞企業經營良好的信息,為企業獲得融資便利。另外,Xin 和 Pearce(1996)發現,民營企業比國企更看重關系,并會投入更多資源對關系進行建立及維護,以期得到從正式法律制度中得不到的支持和保護[12]。據此本文提出假設1:假設1:當企業處于經營環境差的地區,民營企業家更有動機尋求政治資源,建立政治關系。(二)企業經營環境、政治資源與審計師選擇處于轉型期的中國,政府掌握著主要的資源,企業可能會對政府采取尋租行為,為企業謀取利益。但是這些行為畢竟是見不得光的,為企業獲取利益不具有持久性。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是在企業達到相當規模和實力,做出過社會貢獻,以及個人贏得社會聲望的基礎上取得的,過程非常艱難,且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所以即使其具有尋租優勢,也不會輕易采取尋租行為。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的難取得,這便使其能夠向市場傳遞一種信號,即企業家具有政治身份的企業具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這種信號能夠提升投資者信心。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企業和個人在政治身份的獲取上進行的投入是不可回收的,這種沉淀成本可視為潛在的抵押品,構成了交易的可置信承諾,能夠保證交易持續進行[13]。因此這是一種珍貴的專用的聲譽資源。所以具有政治身份的民營企業家為了維護企業和個人聲譽,往往會采取自律行為,把重心放在尋求有效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治理機制上。審計是一種重要的公司治理機制。具有政治身份的民營企業家選擇高質量的審計師,一方面可以真實披露財務信息,約束經理人行為,緩解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大規模審計師所具有的良好聲譽,使其原來的聲譽傳遞得到進一步強化。同時避免了投資者對其可能利用政治身份進行政府尋租的質疑。具有政治身份的民營企業家中,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占有較高比例,而這種身份在中國具有較高的社會聲譽,且級別越高社會關注度越高。當較高級別的民營企業家選擇了較小的會計事務所,容易向市場傳遞不愿接受高質量審計監督的消極信號,投資者會因此懷疑其經營行為和財務信息的可信度。為了維護個人及企業聲譽,級別越高的民營企業家越有可能購買高質量審計。企業家政治身份對審計師選擇的影響還會受到來自企業經營環境的影響,越是良好的經營環境越會給具有政治身份的企業家帶來自律動力,這一方面是因為公平有效的政府行政、強有效的法律執行、較高的社會誠信度、較少的政府干預所引起的約束力使得企業在市場中侵害中小股東權益機會減少、風險增大,企業只有致力于有效經營才能生存;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這些地區社會對有政治身份的企業家具有更高的角色期待。因此選擇高質量的審計更符合環境對具有政治身份的民營企業家的要求。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假設2:具有政治身份的民營企業家更傾向于選擇大型會計事務所,政治身份級別越高的民營企業家越傾向于選擇大型會計事務所;假設3:在企業經營環境越好的地區,假設2的趨勢越強。
三、研究設計(一)樣本選擇 本文選擇的初始研究樣本為2008至2011年間在我國滬深兩市上市的民營公司,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如下篩選:按民營化途徑剔除通過管理層收購和買殼等方式民營化的公司,因為國企民營化的公司同政府有著先天性的聯系,只有上市前已經民營化的公司更能代表民營企業;剔除金融保險類行業的公司;剔除ST、PT公司;剔除同時發行B股或H股的公司;剔除相關信息或財務內容缺失的公司;剔除注冊地是西藏的公司。最后得到有效樣本公司1 436家,2008至2011各年樣本數分別為225家、276家、325家、610家。財務數據來自CCER數據庫,實際控制人的政治身份信息通過手工查找當年公司年度財務報告收集,并使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二)變量設計國內學者通常按規模把審計師分為國際四大、國內十大以及一般事務所,且普遍認為審計師規模越大審計質量越高。這是因為規模較大審計師如果提供低質量審計服務被外界所知時,會使損失更多的準租金,因此大所會更注重聲譽和品牌,維持高水平的審計質量[14]。考慮到國際四大在收費高、分布有限等因素本文以中國證監會2008-2011年間公布的排名前十的會計事務所作為大型審計師的替代。多數民營上市公司屬于家族控股上市,民營企業家通常就是企業的實際控制人,與企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對于民營企業家是否具有政治資源的衡量上,我們采用的方式是考察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否具有政治身份,另外用政治身份級別的高低來衡量政治資源的強弱程度。本文對政治級別的確定借鑒了鄧建平(2009)等人的做法[15],并參照1994年8月14日國務院頒布《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中對行政級別進行劃分的規定,將實際控制人的政治身份劃分為6級,具體劃分和賦值方式見表1。企業經營環境的衡量,我們參考了王小魯、樊綱、李躍飛等人編著的《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2011年報告》[9],在七個企業經營環境指數中,本文選取了四個與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審計師選擇相關的指標,分別為政府行政管理、企業經營的法制環境、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企業經營的社會環境。其中,政府行政管理指數是由公正程度、政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干預和政府廉潔四部分評價結果合成得分;企業經營的法制環境指數是由企業所處地區的司法公正與效率、經營者合法權益的保障兩個部分的結果合成得分;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是中介組織服務、行業協會發展狀況以及技術、營銷服務條件兩部分的評價結果合成得分,中介組織是指律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等機構;企業經營的社會環境指數是指適合企業經營的社會誠信環境得分。考慮到報告中只有2006年、2008年和2010年三年數據以及各地區企業經營環境在研究時間段內相對穩定,本文取三年的平均值作為各地區的企業經營環境指數值。表1政治身份級別賦值行政級別[]主要職務列舉[]賦分無[]沒有任何從政經歷[]0科級以下[]在縣級以下政府部門工作過[]1科(鄉)級
[]縣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科)級官員,如鄉鎮黨委、政府、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正副職[]2
縣(處)級
[]市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縣(處)級官員,如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下屬單位正副職,各縣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副職,紀委書記等[]3
地(廳)級
[]省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地(廳)級官員,如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直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的下屬司局室正副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直屬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正副職,各地市(設區)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副職,紀委書記等[]4
省(部)級及以上
[]全國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省(部)級及以上官員,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副職及以上領導人[]5
表2變量定義變量名稱[]變量代表符[]定義大型事務所
[]Auditor
[]虛擬變量,聘請的會計事務所是否屬于前“十大”。是,取值為1;否則為0民營企業家政
治資源PC[]PSF
[]虛擬變量,衡量方式是考察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現在或曾經是否在政府部門任職,或者擔任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是,取值為1;否則為0[]PGD
[]賦值變量,按照實際控制人的政治身份的行政級別高低從0-5賦值;賦值表見表1企業經營環境
指數Index[]政府行政
管理指數[]Gov
[]數值越高,表示所處地區政府的行政越公平、效率越高、越廉潔、對市場的干預越少[]企業經營的法律
環境指數[]Legal
[]數值越高,表示所處地區司法越公正、高效,經營者合法權益的保障程度越高[]中介組織和技術
服務指數[]Agency
[]數值越高,表示所處地區的中介組織服務越完善、行業協會發展的狀況以及技術和營銷服務條件越好[]企業經營的社會
環境指數[]Society
[]數值越高,表示所處地區的社會誠信度越高
公司規模[]Size[]公司年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財務杠桿[]Lev[]年末負債總額/年末總資產應收比率[]Reca[]應收賬款/年末總資產存貨比率[]Inva[]存貨/年末總資產資產收益率[]Roa[]凈利潤/年末總資產資產周轉率[]Turn[]營業收入/年末總資產應計項目[]Tacc[](凈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年末總資產成長程度[]Growth[](本年營業收入-去年營業收入)/年末總資產年度[]虛擬變量,4年設置3個變量,當樣本處于該年取1,否則取0行業
[]虛擬變量,按CSRC行業分類為12個行業設置11個變量,處于該行業取1,否則取0
(三)模型設計借鑒了Wang et al(2008)等人的研究[16],并結合研究目的,本文構建的Logic回歸方程如下:模型1,用來檢驗假設1:PC=θ0+θ1Index+θ2Size+θ3Lev+θ4Reca+θ5Inva+θ6Roa+∑年度行業+η(1)模型2,用來檢驗假設2、3、4:Auditor=μ0+μ1PC+μ2Index+μ3Size+μ4Lev+μ5Reca+μ6Inva+μ7Roa+μ8Turn+μ9Tacc+μ10Growth+∑年度行業+ξ(2)模型1中PC為因變量,表示民營企業家的政治資源,這里僅考慮其政治身份的有無,以二分變量PSF表示;Index為檢驗變量,表示企業經營環境指數變量,有四種賦值方法:政府行政管理指數Gov;企業經營的法制環境指數Legal;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Agency;企業經營的社會環境Society。模型2中Auditor為因變量,表示大型的會計事務所,以是否屬于排名前十為衡量標準;PC和Index為檢驗變量,其中PC表示民營企業家的政治資源,有兩種賦值方式:是否具有政治身份的二分變量PSF;所具有的政治身份的級別高低的從0-5分進行賦值的變量PGD(賦值方式見表1)。企業經營環境指數變量Index有四種賦值方式,方法同模型1。模型中的變量定義如表2所示。
四、實證結果分析(一)描述性統計表3給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44%的民營上市公司選擇了“十大”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實際控制人具有政治身份的公司占到樣本總數的50%;企業經營環境指數中,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指數、社會誠信環境指數的標準差大于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指數和法律環境指數的標準差,這說明前兩項比后兩項在各地區平衡程度更差。財務杠桿平均為37%,資產回報率平均為5%,資產周轉率平均為73%,成長率平均為23%這基本符合正常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 表3 描述統計量變量[]N[]極小值[]中位數[]極大值[]均值[]標準差Auditor[]1436[]0[]0[]1[]0.44[]0.50PSF[]1 436[]0[]0[]1[]0.50[]0.50PGD[]1 436[]0[]0[]5[]1.88[]1.99Gov[]1 436[]2.96[]3.23[]3.42[]3.24[]0.09Legal[]1 436[]3.02[]3.22[]3.42[]3.24[]0.08Agency[]1 436[]2.63[]3.12[]3.34[]3.11[]0.12Society[]1 436[]2.74[]3.15[]3.38[]3.16[]0.15Size[]1 436[]19.24[]21.10[]24.81[]21.23[]0.87Lev[]1 436[]0.01[]0.36[]0.99[]0.37[]0.20Reca[]1 436[]0.00[]0.11[]0.61[]0.13[]0.09Inva[]1 436[]0.00[]0.14[]0.94[]0.17[]0.13Roa[]1 436[]-0.40[]0.05[]0.37[]0.05[]0.05Turn[]1 436[]0.02[]0.62[]7.87[]0.73[]0.53Tacc[]1 436[]-0.40[]0.02[]0.59[]0.02[]0.08Growth[]1 436[]-0.90[]0.19[]2.74[]0.23[]0.33(二)相關性分析表4給出了主要變量的相關性結果,從表4第一列數據中可以看到,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的有無、級別高低均與事務所的規模顯著正相關;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法制環境、中介機構和社會誠信環境均與事務所規模顯著正相關;從第二、三列數據中可以看出,企業家政治身份與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法制環境、中介機構顯著負相關,而與社會誠信度相關度較低且不顯著;政治身份有無和級別之間相關系數高,企業經營環境指標間相關系數較高,因此,為了解決指標間的共線性問題,后文在分析中會將該類相關度高的變量分別納入回歸方程進行分析。(三)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1用來檢驗企業經營環境與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之間的關系,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從數據的前四行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政府行政能力、法律制度環境、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與民營企業家是否具有政治身份顯著負相關,說明企業所處地區的政府行政管理能力越低、法律公平度和執行力度越弱、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越不完善的地區,民營企業家越傾向于尋求建立政治關系。而社會誠信環境指數與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之間負相關,但是不顯著。從表中還可以看出,企業規模、存貨項目與企業家政治身份顯著正相關、財務杠桿與其顯著負相關,這說明企業的規模越大、存貨越多、負債比例越少的企業家更有可能建立政治關系,企業家政治身份與資產回報率正相關、與應收比例負相關,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強,應收賬款比例越小的企業更傾向于建立政治關系,但是該趨勢并不顯著。回歸結果說明了企業經營環境能夠對民營企業家的政治關系的建立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驗證了民營企業家的政治身份代表著企業具有相當經濟實力和規模的說法。表4主要變量相關性[]Auditor[]PSF[]PGD[]Gov[]Legal[]Agency[]SocietyAuditor[]1[][][][][][]PSF[]0.133***[]1[][][][][]PGD[]0.108***[]0.947***[]1[][][][]Gov[]0.244***[]-0.053*[]-0.100***[]1[][][]Legal[]0.204***[]-0.043*[]-0.064**[]0.867***[]1[][]Agency[]0.180***[]-0.122***[]-0.150***[]0.882***[]0.731***[]1[]Society[]0.322***[]0.011[]-0.035[]0.900***[]0.798***[]0.816***[]1注:*、**、***表示在0.1、0.05、0.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下同)。
表5企業經營環境與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的關系變量[]因變量:PSF[BHDG1*2,WK10*2。3,WKW](1)[](2)[](3)[](4)Gov[]-1.55**[][][]Legal[][]-1.57**[][]Agency[][][]-2.24***[]Society[][][][]-0.32Size[]0.74***[]0.74***[]0.77***[]0.74***Lev[]-1.30***[]-1.29***[]-1.42***[]-1.29***Roa[]0.11[]0.08[]0.33[]-0.08Reca[]-1.06[]-1.14[]-0.83[]-1.10Inva[]1.69***[]1.68***[]1.73***[]1.59***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行業[]控制[]控制[]控制[]控制Chi-square[]215.486[]214.501[]229.785[]210.203Sig.[]0[]0[]0[]0Nagelkerke R2 []0.186[]0.185[]0.197[]0.182判對率[]64.4[]64.6[]64.6[]64.3模型2用來檢驗企業經營環境、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與審計師選擇的關系。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前兩列數據是在沒有考慮環境狀況下分別對民營企業家是否具有政治身份、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高低與審計師選擇之間的關系的檢驗。回歸系數為正且在5%水平上顯著,說明具有政治身份的民營企業家更傾向于選擇大型會計事務所,政治身份級別越高的民營企業家越傾向于選擇大型會計事務所,假設2得到驗證。數據中的第三列到第六列是在考慮了企業經營環境后民營企業家是否具有政治身份與審計師選擇的回歸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經營環境指數的回歸系數均為正,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同時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變量在這四次回歸中得到的系數顯著為正,且比沒有考慮經營環境時得到的系數值更高、模型的擬合度和判對率更高,這說明在政府行政能力強、法律環境好、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完善、社會誠信度高的地區,具有政治身份的民營企業家選擇大型會計事務所的傾向得到增強。表6中的第七列到第十列,是在考慮了企業經營環境后民營企業家是否具有政治身份與審計師選擇的回歸結果,結果證明較好的企業經營環境會使民營企業家級別越高越傾向于選擇大規模審計師的趨勢得到增強。假設3得到了驗證。另外,從表6中可以看到,企業規模、資產回報率和應計項目等因素會對企業進行審計師選擇產生重要影響。
表6企業經營環境、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與審計師選擇的關系變量[][ZB(]因變量Auditor(1)[](2)[](3)[](4)[](5)[](6)[](7)[](8)[](9)[](10)PSF[]0.51***[][]0.62***[]0.59***[]0.63***[]0.59***[][][][]PGD[][]0.09***[][][][][]0.13***[]0.11***[]0.13***[]0.13***Gov[][][]6.23***[][][][]6.33***[][][]Legal[][][][]5.47***[][][][]5.45***[][]Agency[][][][][]3.52***[][][][]3.51***[]Society[][][][][][]5.18***[][][][]5.26***Size[]0.22***[]0.22**[]0.24***[]0.22**[]0.19**[]0.22**[]0.22**[]0.22**[]0.18**[]0.20**Lev[]-0.02[]-0.01[]0.08[]0.01[]0.20[]-0.02[]0.12[]0.02[]0.23[]0.02Reca[]1.18[]1.11[]1.13[]1.41[]0.82[]1.30*[]1.07[]1.35*[]0.76[]1.25Inva[]0.73[]0.76[]0.11[]0.26[]0.41[]0.03[]0.12[]0.29[]0.43[]0.04Roa[]4.61***[]4.52***[]3.85***[]4.08***[]3.99***[]3.91***[]3.73***[]3.98***[]3.87***[]3.78**Turn[]-0.01[]0.01[]-0.07[]-0.05[]-0.02[]-0.11[]-0.07[]-0.05[]-0.02[]-0.11Tacc[]-2.67***[]-2.61***[]-2.69***[]-2.73***[]-2.54***[]-2.61***[]-2.59***[]-2.65***[]-2.45***[]-2.55***Growth[]-0.24[]-0.23[]-0.16[]-0.21[]-0.21[]-0.10[]-0.15[]-0.20[]-0.20[]-0.09年度[]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行業[]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卡方[]96.885[]86.46[]190.16[]157.45[]146.96[]254.42[]181.84[]146.74[]135.99[]248.07Sig.[]0[]0[]0[]0[]0[]0[]0[]0[]0[]0Nagelkerke R2[]0.09[]0.08[]0.17[]0.14[]0.13[]0.22[]0.16[]0.13[]0.12[]0.21判對率[]61.6%[]60.7%[]67.6%[]64.8%[]65.4%[]70.6%[]67.8%[]63.0%[]64.2%[]70.1%
五、研究結論本文以2008-2011年期間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結果顯示:企業處于政府行政能力弱、法律環境差、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不完善的地區的民營企業家有更強動力尋求政治資源,以彌補正式制度環境的不足;具有政治資源的民營企業家,其上市公司更傾向于選擇大規模的審計師,以傳遞良好的信號,且該傾向會在政府行政能力強、法制環境好、中介組織和技術服務完善、社會誠信度高的地區得到強化。這個研究結果表明,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行為受到企業所處的環境的影響,越是經營環境差的企業越傾向通過政治關系尋求保護和支持;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家的政治身份是一種專用性的聲譽資源,能夠起到信號傳遞、增強投資者信心的作用,且增強了企業的自律動機,促使其選擇高質量的審計師,并且在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下該趨勢得到增強,這說明經營環境與政治關系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互補性。該研究有助于加強對環境、政治關聯對公司財務治理的微觀作用機制的理解,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政府應該加快市場經濟建設,提高企業經營環境,縮小各地區差異,以促使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尋租優勢的弱化,而增強其信號傳遞和自律動機的進一步增強;同時,政府監管部門應致力于正式制度的建設和完善,避免企業為了尋求政治關系等非制度性保護而進行過多的非生產性投入,造成社會資源浪費。本文對民營企業家是否具有政治資源是按照實際控制人的政治身份來衡量的,而企業家也可能存在與政府人員間的隱形關系,由于資料難收集本文對此未作考慮。另外,在對企業經營環境的考量上,由于王小魯等人采取了各地區企業負責人對環境各因素的主觀評價為主,客觀評價為輔的調查方式,這就使研究結論不能完全排除主觀因素導致的誤差。
參考文獻:
[1] 張建君,張志學.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政治戰略[J].管理世界,2005(7):94-105.
[2] Faccio, M.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369-386.
[3] Hillman, A. J. Politicians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Do Connections Affect the Bottom Lin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31(3):464-481.
[4] 陳爽英,井潤田,龍小寧.民營企業家社會關系資本對研發投資決策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0(1):88-97.
[5] Peng, M. W. and P. Heath.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492-528.
[6] 鄔愛其,金寶敏.個人地位、企業發展、社會責任與制度風險:中國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動機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8(7):141-150.
[7] Wang, Q.,T. J. Wong,and L. J. Xia. State ownership,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uditor choice: Evidence from China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6(1):112-134.
[8] Chen, C.Rent Seeking Incentives, Political Connect ion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isted Family Firms in China[R].working pape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5.
[9] 王小魯,樊綱,李飛躍.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2011年報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0]周立群.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理論的演進與發展[J].南開學報,1999(2):1-7.
[11]孫錚,劉鳳委,李增泉.市場化程度、政府干預與企業債務期限結構——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05(5):52-63.
[12]Xin, K. and J.Pearce.Guanxi: Connections as Substitute for Formal Institutional Suppor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1641-1658.
[13]惠雙明.資產專用性、網絡擴展和私人秩序[J].經濟研究,2002(7):63-68.
[14]DeAngelo, L.E.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183-199.
[15]鄧建平,曾勇.政治關系能改善民營企業的經營績效嗎[J].中國工業經濟,2009(2):98-108.
[16] Wang, Q.,T. J. Wong,and L. J. Xia. State ownership,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uditor choice: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6(1):112-134.
Business Environm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Auditor Selection
——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Chinese Private Listed CompaniesZHANG Ping, QI Huan-h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usiness environm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auditor selec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oor business environment can improve private entrepreneurs′ enthusiasm to seek political resources; the private companies with political resources are apt to choose the “top ten” accounting firms and this motivation is even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regions with higher level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ability, rule of law,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service and social integrity.
Key words:business environm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uditor selection; private entrepreneurs
(責任編輯:李江)
參考文獻:
[1] 張建君,張志學.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政治戰略[J].管理世界,2005(7):94-105.
[2] Faccio, M.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369-386.
[3] Hillman, A. J. Politicians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Do Connections Affect the Bottom Lin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31(3):464-481.
[4] 陳爽英,井潤田,龍小寧.民營企業家社會關系資本對研發投資決策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0(1):88-97.
[5] Peng, M. W. and P. Heath.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492-528.
[6] 鄔愛其,金寶敏.個人地位、企業發展、社會責任與制度風險:中國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動機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8(7):141-150.
[7] Wang, Q.,T. J. Wong,and L. J. Xia. State ownership,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uditor choice: Evidence from China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6(1):112-134.
[8] Chen, C.Rent Seeking Incentives, Political Connect ion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isted Family Firms in China[R].working pape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5.
[9] 王小魯,樊綱,李飛躍.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2011年報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0]周立群.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理論的演進與發展[J].南開學報,1999(2):1-7.
[11]孫錚,劉鳳委,李增泉.市場化程度、政府干預與企業債務期限結構——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05(5):52-63.
[12]Xin, K. and J.Pearce.Guanxi: Connections as Substitute for Formal Institutional Suppor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1641-1658.
[13]惠雙明.資產專用性、網絡擴展和私人秩序[J].經濟研究,2002(7):63-68.
[14]DeAngelo, L.E.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183-199.
[15]鄧建平,曾勇.政治關系能改善民營企業的經營績效嗎[J].中國工業經濟,2009(2):98-108.
[16] Wang, Q.,T. J. Wong,and L. J. Xia. State ownership,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uditor choice: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6(1):112-134.
Business Environm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Auditor Selection
——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Chinese Private Listed CompaniesZHANG Ping, QI Huan-h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usiness environm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auditor selec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oor business environment can improve private entrepreneurs′ enthusiasm to seek political resources; the private companies with political resources are apt to choose the “top ten” accounting firms and this motivation is even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regions with higher level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ability, rule of law,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service and social integrity.
Key words:business environm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uditor selection; private entrepreneurs
(責任編輯:李江)
參考文獻:
[1] 張建君,張志學.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政治戰略[J].管理世界,2005(7):94-105.
[2] Faccio, M.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369-386.
[3] Hillman, A. J. Politicians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Do Connections Affect the Bottom Lin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31(3):464-481.
[4] 陳爽英,井潤田,龍小寧.民營企業家社會關系資本對研發投資決策影響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0(1):88-97.
[5] Peng, M. W. and P. Heath.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1:492-528.
[6] 鄔愛其,金寶敏.個人地位、企業發展、社會責任與制度風險:中國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動機的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8(7):141-150.
[7] Wang, Q.,T. J. Wong,and L. J. Xia. State ownership,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uditor choice: Evidence from China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6(1):112-134.
[8] Chen, C.Rent Seeking Incentives, Political Connect ions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isted Family Firms in China[R].working paper,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5.
[9] 王小魯,樊綱,李飛躍.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2011年報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0]周立群.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理論的演進與發展[J].南開學報,1999(2):1-7.
[11]孫錚,劉鳳委,李增泉.市場化程度、政府干預與企業債務期限結構——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05(5):52-63.
[12]Xin, K. and J.Pearce.Guanxi: Connections as Substitute for Formal Institutional Suppor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1641-1658.
[13]惠雙明.資產專用性、網絡擴展和私人秩序[J].經濟研究,2002(7):63-68.
[14]DeAngelo, L.E.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183-199.
[15]鄧建平,曾勇.政治關系能改善民營企業的經營績效嗎[J].中國工業經濟,2009(2):98-108.
[16] Wang, Q.,T. J. Wong,and L. J. Xia. State ownership,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uditor choice: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6(1):112-134.
Business Environm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Auditor Selection
——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Chinese Private Listed CompaniesZHANG Ping, QI Huan-hu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usiness environm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auditor selec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oor business environment can improve private entrepreneurs′ enthusiasm to seek political resources; the private companies with political resources are apt to choose the “top ten” accounting firms and this motivation is even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regions with higher level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ability, rule of law,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service and social integrity.
Key words:business environment; political resources; auditor selection; private entrepreneurs
(責任編輯: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