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華+馬麗亞+張孝婭
文章編號:1001-148X(2014)05-0102-06
摘要:本文以義烏小商品市場為例,對比傳統市場交易和電子商務模式的交易成本,認為電子商務模式極大地降低了傳統交易成本,尤其在交易前的準備階段;與此同時,在以實體市場為依托的基礎上,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更具資源優勢和信譽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糾紛發生的可能性。但是,電子商務模式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時,也帶來了售后監管成本的增加,需要加強建設尚不健全、不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
關鍵詞:電子商務;交易成本;義烏小商品市場;義烏購
中圖分類號:F71336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3-12-21
作者簡介:李靖華(1970-),男,山西五寨人,浙江工商大學技術與服務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服務創新;馬麗亞(1990-),女,杭州人,浙江工商大學技術與服務管理研究中心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務創新;張孝婭(1991-),女,浙江金華人,浙江工商大學技術與服務管理研究中心學生,研究方向:服務創新。電子商務使交易形式從實體市場轉向虛擬市場,必將導致交易成本的變化。作為大型的專業小商品批發市場,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義烏小商品市場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本文通過分析義烏小商品市場的交易成本變化,旨在比較傳統市場交易與電子商務模式的交易成本問題。
一、文獻綜述及研究模型
(一)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是由科斯(1937)在《企業的性質》中提出的,Williamson(1975)在科斯理論基礎上提出了交易成本的三重維度,即交易的不確定性、資產專用性程度、交易發生的頻率;并且將交易成本歸結到制度范疇,與制度經濟學相結合,以制度的差別來衡量交易成本。彭正銀(2003)在Williamson的交易維度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引入了任務復雜性,結合網絡條件建立了四重維度,以適應網絡的市場治理。在科斯和威廉姆森的基礎上,張五常在《論新制度經濟學》中給予交易費用最具外延的定義,指出交易成本的產生歸因于人們理性的無知、對于信息的缺乏以及普遍存在的追求價值最大化的行為。劉錫田(2006)認為制度創新所帶來的獲利可能是節約了交易成本,也可能是制度創新所帶來的增值大于交易成本增加所造成的,或者是增值和節約交易成本兩種原因都有影響。此外,魏明俠(2010)結合交易成本理論與能力理論雙重視角,構建了企業邊界的二維分析框架,提出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資源密集型企業的規模邊界擴大,能力邊界也擴大;知識密集型企業的規模邊界縮小,能力邊界也擴大;對于介于市場與企業中間的網絡組織,規模邊界趨于模糊,能力邊界也擴大。
從各種商務模式下的交易成本的研究來看,基于電子商務所產生的交易成本,段釗(2007)將電子商務模式分為雙方規制、三方規制和契約自我旅行機制;同時,將尋求“合適”電子商務模型問題轉化為尋求不同類型電子商務交易,與不同規制結構之間的有效匹配問題,并對電子商務模式進行了設計。呂洪良(2010)比較了B2B、B2C、C2C電子商務模式下交易成本的差異,認為不同商業模式下的交易成本產生原因和構成各有不同。劉彥平(2005) 將交易成本理論應用在物流之中,根據交易成本判定企業應該物流外包還是進行縱向一體化。另外,張紅歷、王成璋(2006)指出雖然電子商務可能節約了一般傳統交易模式下發生的成本,但是基于虛擬網絡交易和分工網絡效應特性,往往會產生新的交易成本,比如網絡協調風險等,盡管合理的制度創新可以降低這些新成本。
總第445期李靖華:實體市場向電子商務模式轉型的成本比較????商 業 研 究2014/05從交易成本實證研究來看,康磊(2006)對交易成本中的不確定性和資產專用性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指出消費者網上購物對不同特征的產品具有不同的接受程度,感知交易成本越低越容易被消費者接受;不信任是消費者不進行網上購物的重要原因之一,購買頻率越高表明接受程度越高。因此,需要降低網上交易中的不確定性和資產專用性。李琪、于珊珊(2010)對網絡購物的感知風險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消費者感知的各種交易成本對感知風險和購買意愿影響的研究假設,通過實地收集資料證實消費者網絡購物感知的學習成本、搜索成本、時間成本、貨幣成本和風險成本影響感知風險以及最終購買意愿,企業可以通過降低消費者感知的各種交易成本降低感知風險。
(二)電子商務的交易成本
在網絡經濟下,婁經緯(2006)介紹了兩種基本的電子商務交易成本分析模型,第一種是按電子商務的運營過程來分析,可將交易成本分為技術成本、安全成本、配送成本、客戶成本、風險成本;第二種是按照電子商務契約達成的過程來分析,可分為信息成本、訂約成本和履約成本。楊棟(2009)認為交易成本的主導因素有安全因素、電子支付的服務成本、物流成本、客戶收集信息成本。張立剛(2007)提出在缺少外部信用約束力量的情況下,我國零售市場信用缺失的環境和 B2C模式的特點,使得較高的交易成本投入成為企業守信的重要保障。
從電子商務的運營過程來看,王鐘莊、石文兵、吳婷(2007)認為可以將交易成本分為交易前成本、交易中成本和交易后成本,具體將電子商務下交易成本分成了八類,分別是商品或服務成本、設備配置與維護成本、員工成本、通訊成本、安全成本、風險成本、電子支付成本和配送成本,提出降低交易成本需要進行五種制度創新,分別是企業制度創新、市場制度創新、環境制度創新、安全制度創新和法律制度創新。劉杰、李麗(2007)從交易流程和交易成本視角進行了分析,通過對B2B模式特點下各因素對交易成本影響的分析,提出了以下的交易成本:信息搜尋成本、談判成本、實施成本和其他因素(如交易主體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交易的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與交易量)。
(三)文獻綜述及研究模型
由以上文獻可以看出目前中外有關電子商務交易成本的研究,主要還是停留在以科斯、威廉姆森、張五常等人的交易成本理論為基礎,通過建立經濟模型對電子商務的交易成本進行實證研究。目前,從管理學角度切入分析交易成本問題的文獻還是十分缺乏,僅有的對電子商務交易成本的管理學領域研究,主要是針對電子商務成本分類及成本控制兩個方面進行定性研究,針對以實體市場為依托,拓展成電子商務和實體市場并行的商業模式,并對其中發生交易成本變化比較研究的文獻較少。通過研究義烏小商品市場案例,基于對現有電子商務交易成本的文獻成果,本文比較了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交易成本的變化,逐步分析交易前的準備階段、合同磋商簽訂階段、合同履行階段,那些細類成本影響著交易成本的變化。研究模型見圖1。
圖1本文研究模型
二、方法論和案例背景
(一)方法論
本文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收集資料。第一,文獻搜索,通過閱讀義烏商城集團網站,瀏覽相關新聞,并查閱相關期刊文獻等收集背景理論資料。第二,在對文獻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得到初步的理論框架,針對研究方向設計了訪談提綱,再對案例企業中相關人員進行一對多、面對面的半結構式的訪談。
(二)案例背景
義烏小商品市場從產生到現在的發展過程如表1所示,隨著電子商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2002年義烏商城集團建立了中國義烏小商品網,2012年中國義烏小商品網正式更名為“義烏購”。相對于阿里巴巴等B2B電子商務平臺而言,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電子商務優勢是有強大的實體市場,平臺上的商鋪具有實體地址,擁有更高的市場信用。這種基于實體市場的電子商務可以提升市場價值,實現電子商務和市場的同步提升。但是,義烏小商品市場電子商務平臺中的商鋪大部分還處于一個信息發布的狀態,在線上進行商品交易的經營者較少,且交易量往往是小批量的,那些大的訂單還是由實體市場進行。
endprint
表1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情況時間名稱規模20世紀70年代地攤不被政府允許1982-1984胡清門第一代馬路市場水泥板的露天市場, 設攤位700個。1984-1986
新馬路棚架市場
投資57萬元,占地35萬平方米,有鋼架玻璃瓦棚頂, 設有固定攤位1 800個。1986-1992
城中路棚架市場
投資440 萬元,占地44 000平方米,設有固定攤位4 096個,第三代市場之后,設有固定攤位8 503個,臨時攤位1 500多個的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專業批發市場。1992-2002
大型室內柜臺式市場
第一階段為篁園市場、賓王市場共同組合的規模化發展,設攤位7 100個;二期工程交付,市場經營面積增加到46萬平方米,經營商位達到3.2萬個。2002-至今
大型現代室內市場
2002年國際商貿城一區市場,總投資7億元,占地28萬平方米, 商位10 000余個;
2005年二區市場,占地32.2萬平方米,商位8 000余個,三區市場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
2008年四區市場, 建筑面積達108萬平方米,商位16 000個;
五區市場占地17.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總投資14.2億元, 商位7 000個;
2011年篁園服裝市場投入使用, 總投資14億,總占地7.8萬平方米,設商位5 000余個。
三、案例分析
(一)義烏小商品實體市場交易成本分析
1.交易前的準備階段,交易在實體市場中進行,買者要獲取市場信息就要來到義烏小商品市場,而要在眾多產品中選擇最有的產品,需一家家商鋪依次詢問、確定交易對象。另外,實體市場的價格制定是由商鋪本身決定的,了解越多的商鋪價格,所獲得的價格會更低,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
2.貿易磋商、合同簽訂階段,小批量的訂單可以當場敲定,而有些訂單需要經過多次的協商和簽訂,協商過程會比較漫長。當然,當面進行貿易磋商能夠更好地進行溝通,合同簽訂較為快捷。在討價還價方面,面對面的交流以及在市場上的貨比三家都能夠很好進行。市場價格也是面對面的交流,主要是面對面的談判。
3.合同履行階段,實體市場物流主要是商鋪經營者自己經常合作的物流公司,或者為了對方的需要改用其他物流。在售后服務方面,由于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業務有很大一部分的外貿訂單,若產品出現問題可以找到這家店鋪,或向商城集團的相關部門進行反映;同時,商城集團對市場有一個市場信譽評價系統,但在實體市場當中對方無法獲知。
(二)“義烏購”交易成本的分析
1.交易前的準備階段。在 “義烏購”上進行交易具有很大的便利優勢,大大節省了交易成本,主要涉及到信息成本、通訊成本、技術成本、維護成本等,信息成本相比傳統的交易方式更小。因此,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實體市場商鋪提供的不僅是交易平臺,還是一個信息發布平臺、服務平臺,采購商可以在網絡上獲取市場信息,從而使得信息成本大大降低。但是,義烏小商品市場仍然面臨著信息不完全、平臺不完善、平臺的維護、軟硬件設備的更新等問題,商鋪店家和消費者在轉變過程中的學習成本,對義烏小商品市場由實體向虛擬市場轉化也產生了影響。
尋找合適的交易對象往往是整個過程中產生的主要交易成本,采購商在義烏購網站上看到商鋪信息,確定這些是可供選擇的商家,然后到這邊來采購。在了解交易價格方面,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電子商務系統可以通過QQ與商家進行交流,產品的價格在網站上一般不公布,否則可能會導致惡性競爭。因此,要了解產品價格還是需要跟商家溝通。除了QQ這種網絡工具外,義烏小商品市場電子商務在網站上還公布了商鋪的電話號碼,采購商也可以通過電話進行價格詢問。
2.貿易磋商、合同簽訂階段。“義烏購”是采用QQ溝通軟件進行交流的,合同簽訂只要進行一個網上的訂單即可。在契約簽訂過程中,電子商務交易過程較為簡單。在網上一般就是下訂單,采購者省去了很多采購成本及交通成本。“義烏購”擁有第三方支付中心,但是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商家總會延遲才能收到貨款,對于薄利多銷的小商品來說,資金運轉出現問題會嚴重阻礙進一步地發展,這就帶來了資金周轉成本問題,義烏小商品市場也在努力解決這類問題。由于義烏小商品市場是不統一價格的,大部分交易要獲取價格都必須通過與商家交流才能達成。從這一點來看,與淘寶網相比,“義烏購”無法實現價格的市場公開化。
3.在合同履行階段,電子商務交易成本與實體市場的交易相差不大,主要還是以實體市場為主,在合同簽訂之后的相關義務履行階段。義烏小商品市場沒有專門的物流系統為整個市場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物流成本和倉儲成本。在售后服務方面,電子商務推出了“投訴與處理”板塊,采購商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進行網上申訴。售后監管平臺是整個“義烏購”有效進行的保證,這方面的維護建設程度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交易決策。因此,在電子商務模式下,售后監管成本、服務平臺維護成本以及糾紛處理成本,相比實體市場大幅度地增加了。在商鋪評價方面,由于義烏小商品市場電子商務是依托實體市場而存在的,網站上那些商鋪都是真實可信的,減少了交易的不確定性。“義烏購”推出誠信購的標識,在企業名稱前顯示由“義烏購”獨家授予的“誠信購”榮譽標志的即為誠信購商鋪,代表了價格誠信、品質誠信、服務誠信三大購物保障。這一舉措完善了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售后糾紛發生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義烏小商品市場電子商務交易在準備階段、合同簽訂階段,以及售后階段發生的交易成本如圖2所示。
(三)實體市場與電子商務交易成本比較
基于上面的分析整理得出表2,即實體市場和電子商務市場在交易過程中交易差異的比較。從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電子商務實際運行過程中的交易成本,與僅僅實體市場進行交易的最大區別還是在交易前的準備階段。義烏小商品市場在這一階段引進網絡這一媒介,為買家進行信息搜尋提供了一個很好信息展示平臺中心。由此可知電子商務網上市場交易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降低了交易雙方的交易費用;減少了信息搜尋時間,省略了一些中間環節,提高了市場效率,拓寬了市場銷售渠道。由于義烏購網站上的商鋪全部都是存在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買方對賣方的信息不確定性更低,交易成本費用也會降低。因此,電子商務的運用可以使義烏小商品市場得到更好發展。但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電子商務發展還不夠完善,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要互惠互利,形成市場的一個核心競爭力還需要一段時間。圖2“義烏購”電子商務交易三個階段的交易成本
表2 實體市場與電子商務市場交易成本情況比較階段/特點比較電子商務市場實體市場交易的準備階段
1.通過網絡搜尋,點擊網站即可獲得產品、市場信息;
2.通過網站上的商家介紹,了解商家情況,確定幾家交易對象;
3.通過電話、QQ或者到實體市場詢問了解產品價格。1.派商務人員到實體市場進行采購,了解產品信息;
2.需要到市場一家一家詢問,了解商家情況;
3.面對面交流,了解產品價格。
貿易磋商、合同
簽訂階段
1.交易談判通過QQ進行,一部分到實體市場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還有一小部分通過電話溝通;
2.通過網站下訂單,點擊網站電子訂單即可,支付是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
3.價格基本是未知的,零售產品將在網站上掛出產品價格。1.直接進行面對面的交易談判;
2.在談判完成后基本就可以下訂單或者簽訂合同,支付方式可以是現金支付或是匯款支付,不通過第三方;
endprint
3.價格自定,可以討價還價,與電子商務相似。
合同履行階段
1.物流根據實體市場中商鋪原有的物流運送情況;
2.通過網頁上“投訴與處理”板塊可以進行網上申訴;
3.依托實體市場,并會進行評價,評出誠信購商鋪。1.物流配送由商家自己解決;
2.在商城里有專門的部門處理相關糾紛事件,可以電話或者直接到部門投訴;
3.若出現欺詐行為,行為嚴重會收回攤位。
四、對策與建議
經過多年的發展,義烏小商品市場獲得了一定的成功,電子商務與實體市場相互結合有利于整個市場的發展。現階段可以繼續完善電子商務,將電子商務配合實體市場,以實體市場為依托,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第一,完善電子商務軟件和硬件等基礎建設。第二,網上商品交易的選擇要有差異性,義烏小商品市場中的商品并非所有都能夠適用于電子商務模式,如原材料或配件的銷售,就不適合電子商務模式。所以,要根據自身存在的環境和產品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轉變。第三,注重信息中心的建設,只有將義烏小商品市場打造成信息集散中心,才能很好地應對信息化的挑戰。第四,提升市場經營戶的整個素質。首先是技術上的掌握,要熟練掌握電子商務整個運作流程,了解電子商務的用處;其次是要將實體商鋪和網上商鋪進行良好的銜接。第五,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相結合,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尤其是物流配送。
參考文獻:
[1]R.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1937,4:386-405.
[2]Williamson 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87(3):548-577.
[3]段釗.電子商務模式交易成本的經濟學分析[J].情報科學,2007(9):1419-1422.
[4]康磊.基于交易成本模型的消費者網上商品接受程度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5]劉杰,李麗.面向B2B電子商務銷售方解決方案的交易成本優化分析[J].物流技術, 2007(11):103-106.
[6]婁經緯. 電子商務的交易成本分析模型及其啟示[J].電子商務與政務,2006(2):40-41.
[7]陸立軍,于斌斌.論電子商務與專業市場的轉型、提升——基于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實地調查與問卷分析[J].情報雜志,2009(7):37-42.
[8]呂洪良.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及交易成本比較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0(7):76-77.
[9]齊美杰.論無形市場網上市場與有形專業市場的替代性與互補性[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0.
[10]王鐘莊,石文兵,吳赟婷.電子商務交易成本構成分析及制度創新思考[J].價格月刊,2007(8):73-76.
[11]魏明俠,程夢來.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邊界變化的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論與能力理論的雙重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10(5):96-98.
[12]楊棟.淺議我國電子商務交易成本[J].科技廣場,2009(8):152-153.
[13]張紅歷,王成璋. 論電子商務中的交易成本[J].求索,2006(4):35-37.
[14]張立剛,傅鉛生,朱海榮. 交易成本對B2C市場主體信用行為的影響分析[J].商業時代,2007(8):85-86.
A Comparison of Transaction Costs in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Market
to Electronic Commerce LI Jing-hua,MA Li-ya, ZHANG Xiao-ya
(Research Centre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ing Yiwu commodity market as an example, compares transaction costs of new emerging e-commerce with the traditional market, from which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e-commerce has greatly reduced transaction costs com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market, especially during the preparation stage. Meanwhile,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market, e-commerce has enjoyed resource advantage and good reputation, which has largely decreased the probabilities of disputes. However, it also leads to higher regulatory costs after purchase.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immature e-commerce platform.
Key words: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costs; Yiwu commodity market; Yiwu online purchasing
(責任編輯:關立新)
endprint
3.價格自定,可以討價還價,與電子商務相似。
合同履行階段
1.物流根據實體市場中商鋪原有的物流運送情況;
2.通過網頁上“投訴與處理”板塊可以進行網上申訴;
3.依托實體市場,并會進行評價,評出誠信購商鋪。1.物流配送由商家自己解決;
2.在商城里有專門的部門處理相關糾紛事件,可以電話或者直接到部門投訴;
3.若出現欺詐行為,行為嚴重會收回攤位。
四、對策與建議
經過多年的發展,義烏小商品市場獲得了一定的成功,電子商務與實體市場相互結合有利于整個市場的發展。現階段可以繼續完善電子商務,將電子商務配合實體市場,以實體市場為依托,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第一,完善電子商務軟件和硬件等基礎建設。第二,網上商品交易的選擇要有差異性,義烏小商品市場中的商品并非所有都能夠適用于電子商務模式,如原材料或配件的銷售,就不適合電子商務模式。所以,要根據自身存在的環境和產品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轉變。第三,注重信息中心的建設,只有將義烏小商品市場打造成信息集散中心,才能很好地應對信息化的挑戰。第四,提升市場經營戶的整個素質。首先是技術上的掌握,要熟練掌握電子商務整個運作流程,了解電子商務的用處;其次是要將實體商鋪和網上商鋪進行良好的銜接。第五,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相結合,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尤其是物流配送。
參考文獻:
[1]R.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1937,4:386-405.
[2]Williamson 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87(3):548-577.
[3]段釗.電子商務模式交易成本的經濟學分析[J].情報科學,2007(9):1419-1422.
[4]康磊.基于交易成本模型的消費者網上商品接受程度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5]劉杰,李麗.面向B2B電子商務銷售方解決方案的交易成本優化分析[J].物流技術, 2007(11):103-106.
[6]婁經緯. 電子商務的交易成本分析模型及其啟示[J].電子商務與政務,2006(2):40-41.
[7]陸立軍,于斌斌.論電子商務與專業市場的轉型、提升——基于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實地調查與問卷分析[J].情報雜志,2009(7):37-42.
[8]呂洪良.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及交易成本比較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0(7):76-77.
[9]齊美杰.論無形市場網上市場與有形專業市場的替代性與互補性[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0.
[10]王鐘莊,石文兵,吳赟婷.電子商務交易成本構成分析及制度創新思考[J].價格月刊,2007(8):73-76.
[11]魏明俠,程夢來.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邊界變化的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論與能力理論的雙重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10(5):96-98.
[12]楊棟.淺議我國電子商務交易成本[J].科技廣場,2009(8):152-153.
[13]張紅歷,王成璋. 論電子商務中的交易成本[J].求索,2006(4):35-37.
[14]張立剛,傅鉛生,朱海榮. 交易成本對B2C市場主體信用行為的影響分析[J].商業時代,2007(8):85-86.
A Comparison of Transaction Costs in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Market
to Electronic Commerce LI Jing-hua,MA Li-ya, ZHANG Xiao-ya
(Research Centre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ing Yiwu commodity market as an example, compares transaction costs of new emerging e-commerce with the traditional market, from which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e-commerce has greatly reduced transaction costs com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market, especially during the preparation stage. Meanwhile,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market, e-commerce has enjoyed resource advantage and good reputation, which has largely decreased the probabilities of disputes. However, it also leads to higher regulatory costs after purchase.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immature e-commerce platform.
Key words: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costs; Yiwu commodity market; Yiwu online purchasing
(責任編輯:關立新)
endprint
3.價格自定,可以討價還價,與電子商務相似。
合同履行階段
1.物流根據實體市場中商鋪原有的物流運送情況;
2.通過網頁上“投訴與處理”板塊可以進行網上申訴;
3.依托實體市場,并會進行評價,評出誠信購商鋪。1.物流配送由商家自己解決;
2.在商城里有專門的部門處理相關糾紛事件,可以電話或者直接到部門投訴;
3.若出現欺詐行為,行為嚴重會收回攤位。
四、對策與建議
經過多年的發展,義烏小商品市場獲得了一定的成功,電子商務與實體市場相互結合有利于整個市場的發展。現階段可以繼續完善電子商務,將電子商務配合實體市場,以實體市場為依托,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第一,完善電子商務軟件和硬件等基礎建設。第二,網上商品交易的選擇要有差異性,義烏小商品市場中的商品并非所有都能夠適用于電子商務模式,如原材料或配件的銷售,就不適合電子商務模式。所以,要根據自身存在的環境和產品的特點進行相應的轉變。第三,注重信息中心的建設,只有將義烏小商品市場打造成信息集散中心,才能很好地應對信息化的挑戰。第四,提升市場經營戶的整個素質。首先是技術上的掌握,要熟練掌握電子商務整個運作流程,了解電子商務的用處;其次是要將實體商鋪和網上商鋪進行良好的銜接。第五,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相結合,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尤其是物流配送。
參考文獻:
[1]R.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1937,4:386-405.
[2]Williamson 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87(3):548-577.
[3]段釗.電子商務模式交易成本的經濟學分析[J].情報科學,2007(9):1419-1422.
[4]康磊.基于交易成本模型的消費者網上商品接受程度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5]劉杰,李麗.面向B2B電子商務銷售方解決方案的交易成本優化分析[J].物流技術, 2007(11):103-106.
[6]婁經緯. 電子商務的交易成本分析模型及其啟示[J].電子商務與政務,2006(2):40-41.
[7]陸立軍,于斌斌.論電子商務與專業市場的轉型、提升——基于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實地調查與問卷分析[J].情報雜志,2009(7):37-42.
[8]呂洪良.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及交易成本比較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0(7):76-77.
[9]齊美杰.論無形市場網上市場與有形專業市場的替代性與互補性[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0.
[10]王鐘莊,石文兵,吳赟婷.電子商務交易成本構成分析及制度創新思考[J].價格月刊,2007(8):73-76.
[11]魏明俠,程夢來.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邊界變化的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論與能力理論的雙重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10(5):96-98.
[12]楊棟.淺議我國電子商務交易成本[J].科技廣場,2009(8):152-153.
[13]張紅歷,王成璋. 論電子商務中的交易成本[J].求索,2006(4):35-37.
[14]張立剛,傅鉛生,朱海榮. 交易成本對B2C市場主體信用行為的影響分析[J].商業時代,2007(8):85-86.
A Comparison of Transaction Costs in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Market
to Electronic Commerce LI Jing-hua,MA Li-ya, ZHANG Xiao-ya
(Research Centre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ing Yiwu commodity market as an example, compares transaction costs of new emerging e-commerce with the traditional market, from which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e-commerce has greatly reduced transaction costs com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market, especially during the preparation stage. Meanwhile,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market, e-commerce has enjoyed resource advantage and good reputation, which has largely decreased the probabilities of disputes. However, it also leads to higher regulatory costs after purchase.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immature e-commerce platform.
Key words: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costs; Yiwu commodity market; Yiwu online purchasing
(責任編輯:關立新)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