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同真菌菌株對蠐螬的毒力測定

2014-09-19 16:32:19章駿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13期
關鍵詞:防治

章駿

摘要:選擇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對蠐螬進行毒力測定。結果表明,綠僵菌Ma1較其它菌株校正累積死亡率最高,致死速度最快,平均累計校正死亡率達62.50%,LT50為10.31d,在花生蠐螬的防治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綠僵菌;蠐螬;防治;毒力測定

中圖分類號S47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31(2014)13-29-02

蠐螬(Anmala cuprea)是鞘翅目金龜甲幼蟲的總稱,是我國地下害蟲分布最廣、為害最重的一類害蟲,主要為害花生、大豆、麥類、高粱、玉米、甘蔗、棉花等多種大田作物,以及一些中藥材等,其中以為害花生較為嚴重,嚴重時造成作物顆粒無收[1]。長期以來,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防治該害蟲,易使其產生抗性,并且造成土壤中農藥殘留,導致作物產品農藥含量超標,使花生有異味,影響到出口創匯及人體健康。為此,筆者選用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分別對蠐螬進行毒力測定,以期篩選出對蠐螬具有高毒力的菌株。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蟲源 蠐螬幼蟲是5月上旬從安徽省廬江縣采集的越冬幼蟲,室內飼養數天,挑選大小均勻且健康的個體備用。

1.1.2 供試菌種 菌種為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生防研究室儲存菌種,編號分別為Ma1、Bbr84、Ma2、Ma3、Ma4。

1.2 試驗方法

1.2.1 菌劑的制備 培養采用薩氏葡萄糖酵母浸膏培養基(SDAY)、蛋白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PDA)和察氏瓊脂培養基培養(Czapek),置于光照培養箱內26℃下恒溫培養15d后,放入冰箱低溫(4℃)保存備用。用無菌的塑料藥匙將真菌的分生孢子粉刮到一個干凈的盛有10mL0.05%Tween-80潤濕劑的三角瓶中,在渦旋振蕩器上充分振蕩(10min左右),然后按比例稀釋,經血球計數板測定每mL孢子數,通過計算把各菌的孢子懸浮液濃度配成基本一致,即1.0×108孢子/mL,以測定致死中時(LT50),比較各菌種間的毒力[2]。

1.2.2 測定方法 用毛筆將蠐螬3齡幼蟲挑起,在盛有孢子懸浮液的培養皿中浸蘸一下(約3~5s),而后迅速取出,置于潔凈濾紙上,任其爬行,片刻后,移入潔凈的小指型管(1cm×8cm)中單頭飼養。為了避免相互殘殺,每管放一小塊人工飼料。養蟲器皿事先在1%甲醛液中浸泡片刻,取出后涼干備用。不同處理用不同毛筆,避免不同菌株之間相互干擾,影響試驗結果。以0.05%吐溫水為對照,共設7個處理,重復3次,每處理試蟲數30頭。試驗每天定時觀察一次直至化蛹,每次記下死蟲數,并及時將蟲尸移出。蟲尸在26℃保濕培養(相對濕度大于90%)觀察是否有僵蟲出現,統計僵蟲率。

1.2.3 數據處理 計算公式如下:每mL孢子總量=平均每小格孢子數×4×106×稀釋倍數;累積死亡率(%)=(處理的總死蟲數×100)/處理的總蟲數;累積校正死亡率(%)=(處理組累積死亡率-對照組累積死亡率)/(1-對照組累積死亡率);僵蟲率(%)=僵蟲數×100/總死亡蟲數。

以LT50、校正死亡率及僵蟲率作為分析毒力的指標,將觀察時間分為間隔相等的時間區段,分別統計整理每個時間區段內的累積死亡率,并校正,以時間(d)的對數值為X,死亡率的機率值為Y,采用機率值分析法(Doberski,J.W.1981)算出毒力回歸方程和致死中時(LT5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真菌菌株對蠐螬的致病效果 由表1可知,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對蠐螬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但致死率表現出明顯差異。Ma1、Bbr84、Bb84r+Ma4、Ma3、Ma2及Bbr84+Ma3校正累積死亡率分別為62.50%、50.00%、43.75%、43.75%、37.50%和24.98%,致死中時LT50分別為10.31d、15.06d、15.30d、15.65d、15.40d和27.56d。其中綠僵菌Ma1校正累積死亡率最高,達到了62.50%,而其它處理都≤50.00%,差異極顯著;同時綠僵菌Ma1致死中時LT50最小,為10.31d,而其它處理都>15d,由此可見綠僵菌Ma1的致病力最強。 表1 不同真菌對蠐螬3齡幼蟲的致病效果及僵蟲率

[處理&累積死亡率(%)&校正累計

死亡率(%)&差異顯著性&回歸方程&相關系數

r& 致死中時

LT50(d)&僵蟲率

(%)&0.05&0.01&Ma1&66.67&62.50&a&A&Y=7.912 35-2.874 40x&0.993 81&10.31&66.64&Bbr84&55.56&50.00&b&B&Y=8.167 74-2.689 32x&0.985 38&15.06&56.23&Bbr84+Ma4&50.00&43.75&c&BC&Y=8.078 05-2.591 80x&0.967 44&15.30&58.78&Ma3&50.00&43.75&c&BC&Y=7.737 21-2.291 35x&0.988 16&15.65&46.64&Ma2&44.44&37.50&d&C&Y=8.323 49-2.798 60x&0.927 23&15.40&52.12&Bbr84+Ma3&33.33&24.98&e&D&Y=7.538 93-1.762 76x&0.984 51&27.56&49.87&ck&11.11&&&&&&&&]

2.2 不同真菌的僵蟲率 在濃度為1.0×108孢子/mL時,各處理死亡幼蟲24h后均出現僵蟲,Ma1、Bbr84、Bb84r+Ma4、Ma3、Ma2及Bbr84+Ma3僵蟲率分別為66.64%、56.23%、58.78%、46.64%、52.12%和49.87%,其中Ma1僵蟲率最高,達到66.64%,而其它處理的僵蟲率均在60%以下(表1)。說明各供試真菌菌株都能侵染致死蠐螬3齡幼蟲,而Ma1表現出對蠐螬明顯的高毒力。

3 小結與討論

化學農藥的長期施用造成大面積土壤和農作物污染,并對人畜產生危害,而生物防治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世界范圍得以迅速應用[3-4]。為了探索蠐螬的無公害防治措施,開發利用昆蟲病原真菌資源,本文選用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對蠐螬進行毒力測定,篩選出對蠐螬高毒力綠僵菌Ma1菌株,其致死率和致死速度均明顯高于其它處理,在花生蠐螬的防治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本次篩選的菌株及其混合物的數量較少,建議擴大菌株篩選范圍。同時毒力測定是在室內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而田間防效則受到溫濕度等各種環境因子的影響,因此要運用于實際生產中,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魏鴻鈞,張子良.中國地下害蟲[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2]浦蟄龍,李增智.昆蟲真菌學[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6.

[3]張克勤.我國殺蟲真菌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植物保護,1996,22(1):43-46.

[4]謝明杰,宋玉媛,曹文偉,等.微生物殺蟲劑應用的研究進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8,21(4):226-229.(責編:張宏民)

endprint

摘要:選擇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對蠐螬進行毒力測定。結果表明,綠僵菌Ma1較其它菌株校正累積死亡率最高,致死速度最快,平均累計校正死亡率達62.50%,LT50為10.31d,在花生蠐螬的防治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綠僵菌;蠐螬;防治;毒力測定

中圖分類號S47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31(2014)13-29-02

蠐螬(Anmala cuprea)是鞘翅目金龜甲幼蟲的總稱,是我國地下害蟲分布最廣、為害最重的一類害蟲,主要為害花生、大豆、麥類、高粱、玉米、甘蔗、棉花等多種大田作物,以及一些中藥材等,其中以為害花生較為嚴重,嚴重時造成作物顆粒無收[1]。長期以來,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防治該害蟲,易使其產生抗性,并且造成土壤中農藥殘留,導致作物產品農藥含量超標,使花生有異味,影響到出口創匯及人體健康。為此,筆者選用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分別對蠐螬進行毒力測定,以期篩選出對蠐螬具有高毒力的菌株。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蟲源 蠐螬幼蟲是5月上旬從安徽省廬江縣采集的越冬幼蟲,室內飼養數天,挑選大小均勻且健康的個體備用。

1.1.2 供試菌種 菌種為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生防研究室儲存菌種,編號分別為Ma1、Bbr84、Ma2、Ma3、Ma4。

1.2 試驗方法

1.2.1 菌劑的制備 培養采用薩氏葡萄糖酵母浸膏培養基(SDAY)、蛋白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PDA)和察氏瓊脂培養基培養(Czapek),置于光照培養箱內26℃下恒溫培養15d后,放入冰箱低溫(4℃)保存備用。用無菌的塑料藥匙將真菌的分生孢子粉刮到一個干凈的盛有10mL0.05%Tween-80潤濕劑的三角瓶中,在渦旋振蕩器上充分振蕩(10min左右),然后按比例稀釋,經血球計數板測定每mL孢子數,通過計算把各菌的孢子懸浮液濃度配成基本一致,即1.0×108孢子/mL,以測定致死中時(LT50),比較各菌種間的毒力[2]。

1.2.2 測定方法 用毛筆將蠐螬3齡幼蟲挑起,在盛有孢子懸浮液的培養皿中浸蘸一下(約3~5s),而后迅速取出,置于潔凈濾紙上,任其爬行,片刻后,移入潔凈的小指型管(1cm×8cm)中單頭飼養。為了避免相互殘殺,每管放一小塊人工飼料。養蟲器皿事先在1%甲醛液中浸泡片刻,取出后涼干備用。不同處理用不同毛筆,避免不同菌株之間相互干擾,影響試驗結果。以0.05%吐溫水為對照,共設7個處理,重復3次,每處理試蟲數30頭。試驗每天定時觀察一次直至化蛹,每次記下死蟲數,并及時將蟲尸移出。蟲尸在26℃保濕培養(相對濕度大于90%)觀察是否有僵蟲出現,統計僵蟲率。

1.2.3 數據處理 計算公式如下:每mL孢子總量=平均每小格孢子數×4×106×稀釋倍數;累積死亡率(%)=(處理的總死蟲數×100)/處理的總蟲數;累積校正死亡率(%)=(處理組累積死亡率-對照組累積死亡率)/(1-對照組累積死亡率);僵蟲率(%)=僵蟲數×100/總死亡蟲數。

以LT50、校正死亡率及僵蟲率作為分析毒力的指標,將觀察時間分為間隔相等的時間區段,分別統計整理每個時間區段內的累積死亡率,并校正,以時間(d)的對數值為X,死亡率的機率值為Y,采用機率值分析法(Doberski,J.W.1981)算出毒力回歸方程和致死中時(LT5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真菌菌株對蠐螬的致病效果 由表1可知,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對蠐螬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但致死率表現出明顯差異。Ma1、Bbr84、Bb84r+Ma4、Ma3、Ma2及Bbr84+Ma3校正累積死亡率分別為62.50%、50.00%、43.75%、43.75%、37.50%和24.98%,致死中時LT50分別為10.31d、15.06d、15.30d、15.65d、15.40d和27.56d。其中綠僵菌Ma1校正累積死亡率最高,達到了62.50%,而其它處理都≤50.00%,差異極顯著;同時綠僵菌Ma1致死中時LT50最小,為10.31d,而其它處理都>15d,由此可見綠僵菌Ma1的致病力最強。 表1 不同真菌對蠐螬3齡幼蟲的致病效果及僵蟲率

[處理&累積死亡率(%)&校正累計

死亡率(%)&差異顯著性&回歸方程&相關系數

r& 致死中時

LT50(d)&僵蟲率

(%)&0.05&0.01&Ma1&66.67&62.50&a&A&Y=7.912 35-2.874 40x&0.993 81&10.31&66.64&Bbr84&55.56&50.00&b&B&Y=8.167 74-2.689 32x&0.985 38&15.06&56.23&Bbr84+Ma4&50.00&43.75&c&BC&Y=8.078 05-2.591 80x&0.967 44&15.30&58.78&Ma3&50.00&43.75&c&BC&Y=7.737 21-2.291 35x&0.988 16&15.65&46.64&Ma2&44.44&37.50&d&C&Y=8.323 49-2.798 60x&0.927 23&15.40&52.12&Bbr84+Ma3&33.33&24.98&e&D&Y=7.538 93-1.762 76x&0.984 51&27.56&49.87&ck&11.11&&&&&&&&]

2.2 不同真菌的僵蟲率 在濃度為1.0×108孢子/mL時,各處理死亡幼蟲24h后均出現僵蟲,Ma1、Bbr84、Bb84r+Ma4、Ma3、Ma2及Bbr84+Ma3僵蟲率分別為66.64%、56.23%、58.78%、46.64%、52.12%和49.87%,其中Ma1僵蟲率最高,達到66.64%,而其它處理的僵蟲率均在60%以下(表1)。說明各供試真菌菌株都能侵染致死蠐螬3齡幼蟲,而Ma1表現出對蠐螬明顯的高毒力。

3 小結與討論

化學農藥的長期施用造成大面積土壤和農作物污染,并對人畜產生危害,而生物防治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世界范圍得以迅速應用[3-4]。為了探索蠐螬的無公害防治措施,開發利用昆蟲病原真菌資源,本文選用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對蠐螬進行毒力測定,篩選出對蠐螬高毒力綠僵菌Ma1菌株,其致死率和致死速度均明顯高于其它處理,在花生蠐螬的防治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本次篩選的菌株及其混合物的數量較少,建議擴大菌株篩選范圍。同時毒力測定是在室內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而田間防效則受到溫濕度等各種環境因子的影響,因此要運用于實際生產中,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魏鴻鈞,張子良.中國地下害蟲[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2]浦蟄龍,李增智.昆蟲真菌學[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6.

[3]張克勤.我國殺蟲真菌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植物保護,1996,22(1):43-46.

[4]謝明杰,宋玉媛,曹文偉,等.微生物殺蟲劑應用的研究進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8,21(4):226-229.(責編:張宏民)

endprint

摘要:選擇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對蠐螬進行毒力測定。結果表明,綠僵菌Ma1較其它菌株校正累積死亡率最高,致死速度最快,平均累計校正死亡率達62.50%,LT50為10.31d,在花生蠐螬的防治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綠僵菌;蠐螬;防治;毒力測定

中圖分類號S47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31(2014)13-29-02

蠐螬(Anmala cuprea)是鞘翅目金龜甲幼蟲的總稱,是我國地下害蟲分布最廣、為害最重的一類害蟲,主要為害花生、大豆、麥類、高粱、玉米、甘蔗、棉花等多種大田作物,以及一些中藥材等,其中以為害花生較為嚴重,嚴重時造成作物顆粒無收[1]。長期以來,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防治該害蟲,易使其產生抗性,并且造成土壤中農藥殘留,導致作物產品農藥含量超標,使花生有異味,影響到出口創匯及人體健康。為此,筆者選用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分別對蠐螬進行毒力測定,以期篩選出對蠐螬具有高毒力的菌株。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蟲源 蠐螬幼蟲是5月上旬從安徽省廬江縣采集的越冬幼蟲,室內飼養數天,挑選大小均勻且健康的個體備用。

1.1.2 供試菌種 菌種為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生防研究室儲存菌種,編號分別為Ma1、Bbr84、Ma2、Ma3、Ma4。

1.2 試驗方法

1.2.1 菌劑的制備 培養采用薩氏葡萄糖酵母浸膏培養基(SDAY)、蛋白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PDA)和察氏瓊脂培養基培養(Czapek),置于光照培養箱內26℃下恒溫培養15d后,放入冰箱低溫(4℃)保存備用。用無菌的塑料藥匙將真菌的分生孢子粉刮到一個干凈的盛有10mL0.05%Tween-80潤濕劑的三角瓶中,在渦旋振蕩器上充分振蕩(10min左右),然后按比例稀釋,經血球計數板測定每mL孢子數,通過計算把各菌的孢子懸浮液濃度配成基本一致,即1.0×108孢子/mL,以測定致死中時(LT50),比較各菌種間的毒力[2]。

1.2.2 測定方法 用毛筆將蠐螬3齡幼蟲挑起,在盛有孢子懸浮液的培養皿中浸蘸一下(約3~5s),而后迅速取出,置于潔凈濾紙上,任其爬行,片刻后,移入潔凈的小指型管(1cm×8cm)中單頭飼養。為了避免相互殘殺,每管放一小塊人工飼料。養蟲器皿事先在1%甲醛液中浸泡片刻,取出后涼干備用。不同處理用不同毛筆,避免不同菌株之間相互干擾,影響試驗結果。以0.05%吐溫水為對照,共設7個處理,重復3次,每處理試蟲數30頭。試驗每天定時觀察一次直至化蛹,每次記下死蟲數,并及時將蟲尸移出。蟲尸在26℃保濕培養(相對濕度大于90%)觀察是否有僵蟲出現,統計僵蟲率。

1.2.3 數據處理 計算公式如下:每mL孢子總量=平均每小格孢子數×4×106×稀釋倍數;累積死亡率(%)=(處理的總死蟲數×100)/處理的總蟲數;累積校正死亡率(%)=(處理組累積死亡率-對照組累積死亡率)/(1-對照組累積死亡率);僵蟲率(%)=僵蟲數×100/總死亡蟲數。

以LT50、校正死亡率及僵蟲率作為分析毒力的指標,將觀察時間分為間隔相等的時間區段,分別統計整理每個時間區段內的累積死亡率,并校正,以時間(d)的對數值為X,死亡率的機率值為Y,采用機率值分析法(Doberski,J.W.1981)算出毒力回歸方程和致死中時(LT5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真菌菌株對蠐螬的致病效果 由表1可知,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對蠐螬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但致死率表現出明顯差異。Ma1、Bbr84、Bb84r+Ma4、Ma3、Ma2及Bbr84+Ma3校正累積死亡率分別為62.50%、50.00%、43.75%、43.75%、37.50%和24.98%,致死中時LT50分別為10.31d、15.06d、15.30d、15.65d、15.40d和27.56d。其中綠僵菌Ma1校正累積死亡率最高,達到了62.50%,而其它處理都≤50.00%,差異極顯著;同時綠僵菌Ma1致死中時LT50最小,為10.31d,而其它處理都>15d,由此可見綠僵菌Ma1的致病力最強。 表1 不同真菌對蠐螬3齡幼蟲的致病效果及僵蟲率

[處理&累積死亡率(%)&校正累計

死亡率(%)&差異顯著性&回歸方程&相關系數

r& 致死中時

LT50(d)&僵蟲率

(%)&0.05&0.01&Ma1&66.67&62.50&a&A&Y=7.912 35-2.874 40x&0.993 81&10.31&66.64&Bbr84&55.56&50.00&b&B&Y=8.167 74-2.689 32x&0.985 38&15.06&56.23&Bbr84+Ma4&50.00&43.75&c&BC&Y=8.078 05-2.591 80x&0.967 44&15.30&58.78&Ma3&50.00&43.75&c&BC&Y=7.737 21-2.291 35x&0.988 16&15.65&46.64&Ma2&44.44&37.50&d&C&Y=8.323 49-2.798 60x&0.927 23&15.40&52.12&Bbr84+Ma3&33.33&24.98&e&D&Y=7.538 93-1.762 76x&0.984 51&27.56&49.87&ck&11.11&&&&&&&&]

2.2 不同真菌的僵蟲率 在濃度為1.0×108孢子/mL時,各處理死亡幼蟲24h后均出現僵蟲,Ma1、Bbr84、Bb84r+Ma4、Ma3、Ma2及Bbr84+Ma3僵蟲率分別為66.64%、56.23%、58.78%、46.64%、52.12%和49.87%,其中Ma1僵蟲率最高,達到66.64%,而其它處理的僵蟲率均在60%以下(表1)。說明各供試真菌菌株都能侵染致死蠐螬3齡幼蟲,而Ma1表現出對蠐螬明顯的高毒力。

3 小結與討論

化學農藥的長期施用造成大面積土壤和農作物污染,并對人畜產生危害,而生物防治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世界范圍得以迅速應用[3-4]。為了探索蠐螬的無公害防治措施,開發利用昆蟲病原真菌資源,本文選用幾種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對蠐螬進行毒力測定,篩選出對蠐螬高毒力綠僵菌Ma1菌株,其致死率和致死速度均明顯高于其它處理,在花生蠐螬的防治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本次篩選的菌株及其混合物的數量較少,建議擴大菌株篩選范圍。同時毒力測定是在室內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的,而田間防效則受到溫濕度等各種環境因子的影響,因此要運用于實際生產中,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魏鴻鈞,張子良.中國地下害蟲[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2]浦蟄龍,李增智.昆蟲真菌學[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6.

[3]張克勤.我國殺蟲真菌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植物保護,1996,22(1):43-46.

[4]謝明杰,宋玉媛,曹文偉,等.微生物殺蟲劑應用的研究進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8,21(4):226-229.(責編:張宏民)

endprint

猜你喜歡
防治
淺談哈密瓜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淺談芒果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淺析住宅飾面磚外墻滲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古丈縣馬尾松毛蟲發生與防治初探
淺析高校官員的腐敗問題
牛有機磷中毒的診療與防治
淺談豬喘氣病的病因、診斷及防治
論述循環流化床鍋爐爐膛受熱面磨損及防治技術
無公害農藥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應用
蘋果樹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不卡无码网| 福利视频久久| 欧美在线黄|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免费无遮挡AV| 色噜噜在线观看|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网2014|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福利一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成人韩免费网站|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免费高清毛片|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欧美一区精品| 亚洲天堂2014| 1024国产在线| 99ri国产在线|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夜色视频|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久久美女精品|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色婷婷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伊人|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九九热视频| 毛片视频网址|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女人在线|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伊人91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