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發+張在忠+劉暢慶+饒雪梅+楊柳平+張遠萍+朱偉宗+戴偉林
摘要:對粵東北地區石斛野生資源進行了調查研究,調查發現粵東北地區石斛野生資源有3種,針對資源現狀,通過建立種質資源圃,深入開展了石斛的良種選育、雜交育種、組織培養和栽培關鍵技術等研究,達到保護和利用石斛野生資源的目的。
關鍵詞:粵東北地區;石斛;野生資源;保護;利用
中圖分類號 S6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7731(2014)13-95-04
石斛為蘭科石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總稱,全球計有1 500~1 600個原生種,其中我國有74個種,2個變種。石斛屬植物為附生,生境獨特,對小氣候環境要求十分嚴格,多生于溫涼高濕的陰坡、半陰坡,微酸性的巖石峭壁上,具有清熱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由于石斛生長條件的特殊性和分布的局限性,又經長期采挖,自然資源瀕臨枯竭,特別是鐵皮石斛等名貴品種已瀕危。為了保護利用石斛野生資源,筆者對粵東北地區石斛野生資源進行了調查、分析,建立了種質資源圃,深入開展了野生石斛的馴化、良種選育、雜交育種、組織培養和規范化種植關鍵技術等研究,以期為石斛野生種質資源保護及綜合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石斛資源調查
1.1 調查地概況 調查地主要是2市4縣7點,包括河源市龍川縣田心霍山、平遠縣石正南臺山、中行大河背、差干五指石、上舉等一帶丹霞地貌以及蕉嶺縣南磜、梅縣區隆文原生態林區,全境地理坐標為東經115°15′~116′56′,北緯23°23′~24°56′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日照、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20.7℃,無霜期300d以上,平均降雨量1 500mm。在復雜的地形作用下,形成了多層次非地帶性氣候。
1.2 調查方法 通過定點調查手段,采用資料查閱、當地詢問、實地調查等方法,在實地調查觀察的最佳時期(每年的4~6月),即側芽生長、老莖開花時節,在當地農技人員和農戶的帶領下,設置調查路線,對石斛屬植物進行拍照,觀察記錄石斛的生物學特性、伴生植物或附生樹種、生態環境等。
1.3 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詳見表1。
表1石斛種類、地理分布、生境特點及主要形態特征
[石斛種類&地理分布&生境特點&形態特征&鐵皮石斛&河源龍川田心霍山
平遠縣石正南臺山
平遠縣中行大河背
平遠縣差干五指石
平遠縣上舉&丹霞地貌,生在巖石上、
附生在卷柏上
原生態林區陰坡
半陰坡的樹上、巖石上&莖圓柱形,具縱紋,多節,葉互生、二列,紙質,矩圓狀披針形,葉鞘灰白色,總狀花序,呈回折狀彎曲,花淡黃色,唇形花,典型的合蕊柱,藥帽近卵形,頂端中間開裂,花苞片淡白色,花被片黃綠色,唇瓣卵狀披針形,白色,上半部具有一個紫紅色大斑塊,下部兩側具有紫紅色條紋;唇盤上密被乳突狀短柔毛;其中上舉鎮的莖較長,12~17cm,花朵較大,丹霞地貌的田心、中行、差干、石正鎮的莖較短、粗壯,5~8cm,龍頭鳳尾,花朵小,均未發現病蟲害。&金杈石斛&蕉嶺縣南磜&原生態林區陰坡
半陰坡的樹上、巖石上&莖高10~30cm,直立叢生,黃綠色,有節,節略粗,基部圓柱形,中部呈扁圓柱形,有縱向溝紋;根,白色;葉片長圓或橢圓形。無柄,近革質。長8~11cm,寬1~3cm。先端為2個不等的圓裂。單葉互生,葉鞘抱莖,花為總狀花序,腋生,花大,有1~4朵。花白色,先端淡紫紅色。&平遠縣上舉&梅縣區隆文&重唇石斛&蕉嶺縣南磜&原生態林區陰坡
半陰坡的樹上、巖石上&莖下垂,從基部上方逐漸變粗,葉薄革質,狹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花開展,萼片和花瓣淡粉紅色;中萼片卵狀長圓形,花瓣倒卵狀長圓形,先端銳尖,具3條脈。&平遠縣上舉&梅縣區隆文&]
2 石斛野生資源保護及綜合利用措施
2.1 切實加大對石斛野生資源的保護力度
2.1.1 廣泛宣傳,強化保護野生石斛資源的意識 加大對保護野生石斛資源的宣傳教育力度,通過編寫宣傳提綱、印發宣傳廣告、開展宣傳活動等形式,使保護野生石斛資源家喻戶曉;在群眾中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保護野生石斛資源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社會意識,大力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和支持保護野生石斛資源的良好輿論氛圍。
2.1.2 堅決打擊破壞行為,保護野生石斛資源的永續利用 林業部門加大對破壞野生石斛資源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對性質惡劣的專業采挖行為,公安機關從嚴、從重、從快嚴肅處理,對參與采挖野生石斛的群眾進行批評教育,對收購野生石斛的販子堅決打擊。通過有力的行政手段,采挖野生石斛的行為得到了遏制,為野生石斛資源的保護提供了保障。
2.2 建立本地野生資源圃,保存種質資源 對所收集各原生地的石斛植株進行馴化種植,采用分株繁殖、扦插繁殖、高位芽繁殖、外植體培養等方法,擴大具有一定數量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群體,達到保護野生石斛種質資源的目的。
2.2.1 分株繁殖 將密集的母株從底部連根托出,少傷根葉,把蘭苗輕輕掰開,分別定植。
2.2.2 扦插繁殖 選擇粗壯的莖,在第二節部位剪下,再切成每2~3節一段,直接插入泥炭土中或用水苔包扎插條基部,保持濕潤。室溫在18~22℃,插后30~40d即可生根,待根長3~5cm可移栽。
2.2.3 高位芽繁殖 當高位芽根長2~4cm時,連同母株莖1~2節一并切離,直接植入木刨花基質中,根要接觸到基質,保持基質濕潤。
2.2.4 外植體培養 見后文中的組織培養部分。
2.3 新品種(品系)選育 為了充分利用本地野生種質資源,課題組采用雜交育種方法結合生物技術,進行了鐵皮石斛新品種(品系)的培育,將采集的鐵皮石斛野生樣本與優良品種進行正、反交,獲得雜交果實12枚,通過組織培養獲得組培苗在大棚栽培觀察、選擇。
2.3.1 雜交技術 傳統的授粉技術工具采用牙簽等小小硬物件,由于石斛花藥小,花粉粒不散開,在授粉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點:(1)花藥不易粘在硬物件上;(2)硬物件易損傷蕊柱腔,導致授粉失敗;(3)授粉一次花費時間長;(4)親本間距離受限制;(5)授粉成功率和結果率低。通過改良傳統的授粉技術,創新實用、方便的授粉工具,可克服傳統雜交技術的不足,大大提高石斛的有性雜交成功率(見表2)。授粉技術:(1)授粉時間一般在晴天上午9:00~10:00;(2)選花:選取開花后4~7d的健壯花朵,摘掉石斛花的唇瓣;(3)授粉:用已消毒的棉簽,由下往上輕推母本柱頭白色小帽,使黃色花藥粘在棉花上后棄用,用另一棉簽用同樣方法取父本花藥,然后將花藥輕送入母本蕊柱腔中即可,掛上標牌,每授粉一次換一次棉簽,避免不同親本間串粉。授粉后7d后觀察花朵,若花柄變綠膨大,則授粉成功,加強肥水管理,在果實成熟后剪取待用。通過改良授粉技術,可以解決不同株、不同距離親本之間的人工授粉,大大縮短授粉時間,提高授粉成功率和結果率。
表2 傳統授粉工具與改良授粉工具對比情況
[授粉工具&授粉時間(min)&可授粉距離
(m)&成功率
(%)&結果率
(%)&牙簽等硬物件&83&0.5&65&53&棉簽&33&保證花粉粒活力情況下,不受限制&98&98&]
注:成功率指花柄變綠膨大,授粉成功。
2.3.2 組織培養 建立一套較完整的鐵皮石斛組織培養快速繁殖體系,以成熟種子為外植體,分別研究了不同基本培養基、激素配比、天然添加物對鐵皮石斛的種子萌發、原球莖增殖、分化和生根壯苗的影響,從中比較和篩選出適合各個培養階段的培養基配方。結果表明,種子萌發適宜的組培培養基配方為:MS+NAA0.5mg/L+蔗糖20g/L+瓊脂粉6.5g/L(表3);原球莖增殖培養基為:MS+NAA0.5mg/L+6-BA1.0mg/L+KT0.2mg/L+蘋果汁200g/L+蔗糖20g/L+瓊脂粉6.5g/L(表4);原球莖分化培養基為:MS+NAA1.0mg/L+6-BA3.0mg/L+KT0.1mg/L+土豆汁200g/L
endprint
+蔗糖20g/L+瓊脂粉6.5g/L(表5);生根壯苗培養基為:1/2MS+NAA1.0mg/L+香蕉汁200g/L+蔗糖20g/L+瓊脂粉6.5g/L(表6)。
表3 不同基本培養基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處理&基本
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數(個)&萌發數(個)&萌發率(%)&NAA(mg/L)&6-BA(mg/L)&1(ck)&MS&&&20&2&10&2&1/2MS&0.5&&20&13&65&3&1/2MS&0.5&0.2&20&6&50&4&MS&0.2&&20&14&70&5&MS&0.5&&20&19&95&6&1/2MS&0.5&&20&5&25&7&1/2MS&0.8&0.5&20&3&15&8&N6&0.5&&20&12&60&9&N6&0.5&0.1&20&9&45&]
注:由于石斛的種子非常小,粉末狀,只能以1個接種點表示1個接種數。
表4 不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原球莖增殖的影響
[處理&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數(個)&生長情況&增殖程度(倍)&NAA(mg/L)&6-BA(mg/L)&KT(mg/L)&1(ck)&MS&&&&30&沒有增殖,變黃&&2&MS&0.5&&&30&增殖致密,黃白色&1&3&MS&&1.0&0.05&30&增殖較為致密,黃色&1&4&MS&0.2&0.5&0.1&30&簇生、較為松散、深綠色&3&5&MS&0.5&1.0&0.2&30&簇生、松散、深綠色&4&6&MS&1.0&2.0&0.5&30&簇生,綠色&2&7&MS&1.2&3.0&1.0&30&增殖較為致密,綠色&1&]
注:由于原球莖較小,難以計算其數量,只能以原球莖團的大小表示其增殖。
表5 不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原球莖分化的影響
[處理&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數(個)&分化數(個)&分化率(%)&健壯度&整齊度&NAA(mg/L)&6-BA(mg/L)&KT(mg/L)&1(ck)&MS&&&&30&1&3.33&+&+&2&MS&0.2&&&30&3&10.00&++&++&3&MS&&1.0&0.05&30&10&33.33&+&+&4&MS&0.5&1.5&0.1&30&20&67.67&+++&+++&5&MS&1.0&2.0&0.1&30&23&76.67&++++&++&6&MS&1.0&3.0&0.1&30&27&90.00&++++&++++&7&MS&2.0&4.0&0.5&30&18&60.00&++&+++&]
注:“++++”表示很整齊、健壯,“+++”表示整齊、健壯,“++”表示生長一般,“+”表示細弱,表5同。
表6 不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生根壯苗的影響
[處理&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株數&生根株數&生根率(%)&平均苗高(cm)&平均根長(cm)&平均根數&健壯度&NAA(mg/L)&6-BA(mg/L)&1(ck)&1/2MS&&&20&1&5&2.23&2.04&0.36&+&2&1/2MS&0.5&&20&18&9&3.56&2.52&4.52&+++&3&1/2MS&1.0&&20&20&100&4.85&3.84&8.12&++++&4&1/2MS&2.0&&20&19&95&5.08&3.66&7.32&+++&5&1/2MS&&0.1&20&3&15&3.12&2.71&2.44&+&6&1/2MS&&0.5&20&4&20&2.35&2.57&1.36&+&7&1/2MS&&1.0&20&5&25&2.84&2.03&1.82&+&]
2.4 溫室栽培技術
2.4.1 基質選擇 基質的選擇對鐵皮石斛移栽的成活率、長勢和產量影響很大。可選擇的基質有多種,以樹皮、木刨花、碎木片配比混合作基質效果好。種植前20d將基質進行高溫堆漚或浸泡,除去原樹材的澀水病毒源及有害物質,堆漚或浸泡后期可添加有機植物肥料,增加基質肥力,種前3d基質上床,鋪高約10~15cm,種植前保持含水量60%左右。
2.4.2 移植季節和栽種方式 本地區全年均可以移植,最適宜時期為3~5月和9~10月,晴天高溫時宜在下午4時后移栽。可以采用瓶苗栽種或馴化苗栽種。種植方式采用叢栽,每叢4~5株小苗,株行距14cm×15cm,32 000叢/667m2,約13萬~16萬株小苗。移栽時在基質上挖穴,輕輕將苗根部放入,注意不要弄斷肉質根,使根系自然舒展;將基質覆蓋住根并留出莖的基部,輕輕提苗,使苗根系能與基質充分接觸,利于吸水吸肥和新根的生長。
2.4.3 溫、濕度控制 鐵皮石斛最適宜在涼爽、濕潤、空氣暢通的地方生長,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溫度高于40℃或低于0℃時停止生長。大棚栽培夏天應全天揭膜通風降溫,冬季早晚應蓋膜保溫;濕度控制在70%~80%,由噴水調控即可,低溫期噴水后掀開部分薄膜,增加通氣性以降低室內相對濕度。
2.4.4 遮陽控光 鐵皮石斛光照一般要求10 000Lx左右,可通過遮陰網來控制光照的強度,以保證鐵皮石斛對光照的要求。夏秋季一般采用75%的遮陽網覆蓋,避免因光線過強而使葉片變黃脫落;冬天可采用30%的遮陽網覆蓋,避免因光照不足而造成植株生長不良。
2.4.5 肥水管理 在水分管理上,視基質的干濕度而定,一般采用“偏干濕透”的原則。基質表層2cm左右發白干透時噴水為宜,且一定要澆透,保證基質上下濕潤。在高溫天氣,可在早晚噴水,切勿在陽光暴曬下進行;低溫期噴水宜選擇在晴朗天午時進行,并掀開部分薄膜增加通氣性。在1a的生長時期內,肥料管理采用“前促中重后補”的原則。栽種5~7d長出新根后,施促根促芽肥,適當施用腐熟羊糞,采用穴施或條施的方式進行,施于行中間,以防止燒傷鐵皮石斛:中期重施葉面肥,當蘗芽長出2~3片葉開始至封頂期間,7d噴施濃度0.1%有機肥提取液或有機葉面肥1~2次;后期看苗補肥,當葉色返淡黃時,補施有機葉面肥;在10月份少量秋蘗萌發時,補施適當發酵熟化的餅肥或蠶糞。高溫晴天時,施肥宜選擇在5∶00后進行,以免造成葉害。
2.4.6 病蟲害防治 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防治的原則是防重于治,不采用任何化學農藥,一旦發現有病蟲害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病蟲害的加重。鐵皮石斛的主要病害有軟腐病、黑斑病、炭疽病等,預防這些病害要注意通風透光、適當降低棚內濕度,發現病害時采用生物農藥防治,并將病株及時拔離;主要蟲害有蝸牛、蚱蜢、菲盾蚧、紅蜘蛛等,可采用太陽能戶外滅蟲器誘殺、捕蟲板誘殺、燈光誘殺、人工捕殺或撒石灰等方法防治。
2.4.7 采收時間和方法 適宜采收時間一般在早春或晚秋季節,以晚秋季節采收的品質為佳。鐵皮石斛采收采取“舊留新,分批采收”的方法,采收時保留基部第一節位,用干凈的剪刀剪取植株中老熟莖條,封頂莖條和落葉白條放入干凈的竹筐中,防止損傷鐵皮石斛的主莖。采收后及時剔除劣株、病株,進行品質檢測,對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及時處理。
2.5 品系選擇 在栽培過程中,根據植株的形態特征、生理特性、抗逆性、有效成分含量等相關選育目標,進行鐵皮石斛雜交后代新品種(系)的選育。
3 結語
粵東北地區發展石斛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可充分利用本地野生石斛資源,進一步擴大種質資源庫,開展石斛良種選育、雜交育種等研究,培育更多適合本地栽培推廣的優良新品種,大力發展石斛產業,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推動綠色經濟崛起發展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雷衍國,繆劍華,賴家業,等.桂西北三地野生石斛屬資源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3).
[2]何濤,淳澤,羅傲雪,等.四川石斛野生資源及其保護研究[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5). (責編:張宏民)
endprint
+蔗糖20g/L+瓊脂粉6.5g/L(表5);生根壯苗培養基為:1/2MS+NAA1.0mg/L+香蕉汁200g/L+蔗糖20g/L+瓊脂粉6.5g/L(表6)。
表3 不同基本培養基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處理&基本
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數(個)&萌發數(個)&萌發率(%)&NAA(mg/L)&6-BA(mg/L)&1(ck)&MS&&&20&2&10&2&1/2MS&0.5&&20&13&65&3&1/2MS&0.5&0.2&20&6&50&4&MS&0.2&&20&14&70&5&MS&0.5&&20&19&95&6&1/2MS&0.5&&20&5&25&7&1/2MS&0.8&0.5&20&3&15&8&N6&0.5&&20&12&60&9&N6&0.5&0.1&20&9&45&]
注:由于石斛的種子非常小,粉末狀,只能以1個接種點表示1個接種數。
表4 不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原球莖增殖的影響
[處理&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數(個)&生長情況&增殖程度(倍)&NAA(mg/L)&6-BA(mg/L)&KT(mg/L)&1(ck)&MS&&&&30&沒有增殖,變黃&&2&MS&0.5&&&30&增殖致密,黃白色&1&3&MS&&1.0&0.05&30&增殖較為致密,黃色&1&4&MS&0.2&0.5&0.1&30&簇生、較為松散、深綠色&3&5&MS&0.5&1.0&0.2&30&簇生、松散、深綠色&4&6&MS&1.0&2.0&0.5&30&簇生,綠色&2&7&MS&1.2&3.0&1.0&30&增殖較為致密,綠色&1&]
注:由于原球莖較小,難以計算其數量,只能以原球莖團的大小表示其增殖。
表5 不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原球莖分化的影響
[處理&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數(個)&分化數(個)&分化率(%)&健壯度&整齊度&NAA(mg/L)&6-BA(mg/L)&KT(mg/L)&1(ck)&MS&&&&30&1&3.33&+&+&2&MS&0.2&&&30&3&10.00&++&++&3&MS&&1.0&0.05&30&10&33.33&+&+&4&MS&0.5&1.5&0.1&30&20&67.67&+++&+++&5&MS&1.0&2.0&0.1&30&23&76.67&++++&++&6&MS&1.0&3.0&0.1&30&27&90.00&++++&++++&7&MS&2.0&4.0&0.5&30&18&60.00&++&+++&]
注:“++++”表示很整齊、健壯,“+++”表示整齊、健壯,“++”表示生長一般,“+”表示細弱,表5同。
表6 不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生根壯苗的影響
[處理&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株數&生根株數&生根率(%)&平均苗高(cm)&平均根長(cm)&平均根數&健壯度&NAA(mg/L)&6-BA(mg/L)&1(ck)&1/2MS&&&20&1&5&2.23&2.04&0.36&+&2&1/2MS&0.5&&20&18&9&3.56&2.52&4.52&+++&3&1/2MS&1.0&&20&20&100&4.85&3.84&8.12&++++&4&1/2MS&2.0&&20&19&95&5.08&3.66&7.32&+++&5&1/2MS&&0.1&20&3&15&3.12&2.71&2.44&+&6&1/2MS&&0.5&20&4&20&2.35&2.57&1.36&+&7&1/2MS&&1.0&20&5&25&2.84&2.03&1.82&+&]
2.4 溫室栽培技術
2.4.1 基質選擇 基質的選擇對鐵皮石斛移栽的成活率、長勢和產量影響很大。可選擇的基質有多種,以樹皮、木刨花、碎木片配比混合作基質效果好。種植前20d將基質進行高溫堆漚或浸泡,除去原樹材的澀水病毒源及有害物質,堆漚或浸泡后期可添加有機植物肥料,增加基質肥力,種前3d基質上床,鋪高約10~15cm,種植前保持含水量60%左右。
2.4.2 移植季節和栽種方式 本地區全年均可以移植,最適宜時期為3~5月和9~10月,晴天高溫時宜在下午4時后移栽。可以采用瓶苗栽種或馴化苗栽種。種植方式采用叢栽,每叢4~5株小苗,株行距14cm×15cm,32 000叢/667m2,約13萬~16萬株小苗。移栽時在基質上挖穴,輕輕將苗根部放入,注意不要弄斷肉質根,使根系自然舒展;將基質覆蓋住根并留出莖的基部,輕輕提苗,使苗根系能與基質充分接觸,利于吸水吸肥和新根的生長。
2.4.3 溫、濕度控制 鐵皮石斛最適宜在涼爽、濕潤、空氣暢通的地方生長,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溫度高于40℃或低于0℃時停止生長。大棚栽培夏天應全天揭膜通風降溫,冬季早晚應蓋膜保溫;濕度控制在70%~80%,由噴水調控即可,低溫期噴水后掀開部分薄膜,增加通氣性以降低室內相對濕度。
2.4.4 遮陽控光 鐵皮石斛光照一般要求10 000Lx左右,可通過遮陰網來控制光照的強度,以保證鐵皮石斛對光照的要求。夏秋季一般采用75%的遮陽網覆蓋,避免因光線過強而使葉片變黃脫落;冬天可采用30%的遮陽網覆蓋,避免因光照不足而造成植株生長不良。
2.4.5 肥水管理 在水分管理上,視基質的干濕度而定,一般采用“偏干濕透”的原則。基質表層2cm左右發白干透時噴水為宜,且一定要澆透,保證基質上下濕潤。在高溫天氣,可在早晚噴水,切勿在陽光暴曬下進行;低溫期噴水宜選擇在晴朗天午時進行,并掀開部分薄膜增加通氣性。在1a的生長時期內,肥料管理采用“前促中重后補”的原則。栽種5~7d長出新根后,施促根促芽肥,適當施用腐熟羊糞,采用穴施或條施的方式進行,施于行中間,以防止燒傷鐵皮石斛:中期重施葉面肥,當蘗芽長出2~3片葉開始至封頂期間,7d噴施濃度0.1%有機肥提取液或有機葉面肥1~2次;后期看苗補肥,當葉色返淡黃時,補施有機葉面肥;在10月份少量秋蘗萌發時,補施適當發酵熟化的餅肥或蠶糞。高溫晴天時,施肥宜選擇在5∶00后進行,以免造成葉害。
2.4.6 病蟲害防治 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防治的原則是防重于治,不采用任何化學農藥,一旦發現有病蟲害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病蟲害的加重。鐵皮石斛的主要病害有軟腐病、黑斑病、炭疽病等,預防這些病害要注意通風透光、適當降低棚內濕度,發現病害時采用生物農藥防治,并將病株及時拔離;主要蟲害有蝸牛、蚱蜢、菲盾蚧、紅蜘蛛等,可采用太陽能戶外滅蟲器誘殺、捕蟲板誘殺、燈光誘殺、人工捕殺或撒石灰等方法防治。
2.4.7 采收時間和方法 適宜采收時間一般在早春或晚秋季節,以晚秋季節采收的品質為佳。鐵皮石斛采收采取“舊留新,分批采收”的方法,采收時保留基部第一節位,用干凈的剪刀剪取植株中老熟莖條,封頂莖條和落葉白條放入干凈的竹筐中,防止損傷鐵皮石斛的主莖。采收后及時剔除劣株、病株,進行品質檢測,對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及時處理。
2.5 品系選擇 在栽培過程中,根據植株的形態特征、生理特性、抗逆性、有效成分含量等相關選育目標,進行鐵皮石斛雜交后代新品種(系)的選育。
3 結語
粵東北地區發展石斛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可充分利用本地野生石斛資源,進一步擴大種質資源庫,開展石斛良種選育、雜交育種等研究,培育更多適合本地栽培推廣的優良新品種,大力發展石斛產業,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推動綠色經濟崛起發展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雷衍國,繆劍華,賴家業,等.桂西北三地野生石斛屬資源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3).
[2]何濤,淳澤,羅傲雪,等.四川石斛野生資源及其保護研究[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5). (責編:張宏民)
endprint
+蔗糖20g/L+瓊脂粉6.5g/L(表5);生根壯苗培養基為:1/2MS+NAA1.0mg/L+香蕉汁200g/L+蔗糖20g/L+瓊脂粉6.5g/L(表6)。
表3 不同基本培養基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種子萌發率的影響
[處理&基本
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數(個)&萌發數(個)&萌發率(%)&NAA(mg/L)&6-BA(mg/L)&1(ck)&MS&&&20&2&10&2&1/2MS&0.5&&20&13&65&3&1/2MS&0.5&0.2&20&6&50&4&MS&0.2&&20&14&70&5&MS&0.5&&20&19&95&6&1/2MS&0.5&&20&5&25&7&1/2MS&0.8&0.5&20&3&15&8&N6&0.5&&20&12&60&9&N6&0.5&0.1&20&9&45&]
注:由于石斛的種子非常小,粉末狀,只能以1個接種點表示1個接種數。
表4 不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原球莖增殖的影響
[處理&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數(個)&生長情況&增殖程度(倍)&NAA(mg/L)&6-BA(mg/L)&KT(mg/L)&1(ck)&MS&&&&30&沒有增殖,變黃&&2&MS&0.5&&&30&增殖致密,黃白色&1&3&MS&&1.0&0.05&30&增殖較為致密,黃色&1&4&MS&0.2&0.5&0.1&30&簇生、較為松散、深綠色&3&5&MS&0.5&1.0&0.2&30&簇生、松散、深綠色&4&6&MS&1.0&2.0&0.5&30&簇生,綠色&2&7&MS&1.2&3.0&1.0&30&增殖較為致密,綠色&1&]
注:由于原球莖較小,難以計算其數量,只能以原球莖團的大小表示其增殖。
表5 不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原球莖分化的影響
[處理&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數(個)&分化數(個)&分化率(%)&健壯度&整齊度&NAA(mg/L)&6-BA(mg/L)&KT(mg/L)&1(ck)&MS&&&&30&1&3.33&+&+&2&MS&0.2&&&30&3&10.00&++&++&3&MS&&1.0&0.05&30&10&33.33&+&+&4&MS&0.5&1.5&0.1&30&20&67.67&+++&+++&5&MS&1.0&2.0&0.1&30&23&76.67&++++&++&6&MS&1.0&3.0&0.1&30&27&90.00&++++&++++&7&MS&2.0&4.0&0.5&30&18&60.00&++&+++&]
注:“++++”表示很整齊、健壯,“+++”表示整齊、健壯,“++”表示生長一般,“+”表示細弱,表5同。
表6 不同激素配比對鐵皮石斛生根壯苗的影響
[處理&培養基&激素配比&接種株數&生根株數&生根率(%)&平均苗高(cm)&平均根長(cm)&平均根數&健壯度&NAA(mg/L)&6-BA(mg/L)&1(ck)&1/2MS&&&20&1&5&2.23&2.04&0.36&+&2&1/2MS&0.5&&20&18&9&3.56&2.52&4.52&+++&3&1/2MS&1.0&&20&20&100&4.85&3.84&8.12&++++&4&1/2MS&2.0&&20&19&95&5.08&3.66&7.32&+++&5&1/2MS&&0.1&20&3&15&3.12&2.71&2.44&+&6&1/2MS&&0.5&20&4&20&2.35&2.57&1.36&+&7&1/2MS&&1.0&20&5&25&2.84&2.03&1.82&+&]
2.4 溫室栽培技術
2.4.1 基質選擇 基質的選擇對鐵皮石斛移栽的成活率、長勢和產量影響很大。可選擇的基質有多種,以樹皮、木刨花、碎木片配比混合作基質效果好。種植前20d將基質進行高溫堆漚或浸泡,除去原樹材的澀水病毒源及有害物質,堆漚或浸泡后期可添加有機植物肥料,增加基質肥力,種前3d基質上床,鋪高約10~15cm,種植前保持含水量60%左右。
2.4.2 移植季節和栽種方式 本地區全年均可以移植,最適宜時期為3~5月和9~10月,晴天高溫時宜在下午4時后移栽。可以采用瓶苗栽種或馴化苗栽種。種植方式采用叢栽,每叢4~5株小苗,株行距14cm×15cm,32 000叢/667m2,約13萬~16萬株小苗。移栽時在基質上挖穴,輕輕將苗根部放入,注意不要弄斷肉質根,使根系自然舒展;將基質覆蓋住根并留出莖的基部,輕輕提苗,使苗根系能與基質充分接觸,利于吸水吸肥和新根的生長。
2.4.3 溫、濕度控制 鐵皮石斛最適宜在涼爽、濕潤、空氣暢通的地方生長,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溫度高于40℃或低于0℃時停止生長。大棚栽培夏天應全天揭膜通風降溫,冬季早晚應蓋膜保溫;濕度控制在70%~80%,由噴水調控即可,低溫期噴水后掀開部分薄膜,增加通氣性以降低室內相對濕度。
2.4.4 遮陽控光 鐵皮石斛光照一般要求10 000Lx左右,可通過遮陰網來控制光照的強度,以保證鐵皮石斛對光照的要求。夏秋季一般采用75%的遮陽網覆蓋,避免因光線過強而使葉片變黃脫落;冬天可采用30%的遮陽網覆蓋,避免因光照不足而造成植株生長不良。
2.4.5 肥水管理 在水分管理上,視基質的干濕度而定,一般采用“偏干濕透”的原則。基質表層2cm左右發白干透時噴水為宜,且一定要澆透,保證基質上下濕潤。在高溫天氣,可在早晚噴水,切勿在陽光暴曬下進行;低溫期噴水宜選擇在晴朗天午時進行,并掀開部分薄膜增加通氣性。在1a的生長時期內,肥料管理采用“前促中重后補”的原則。栽種5~7d長出新根后,施促根促芽肥,適當施用腐熟羊糞,采用穴施或條施的方式進行,施于行中間,以防止燒傷鐵皮石斛:中期重施葉面肥,當蘗芽長出2~3片葉開始至封頂期間,7d噴施濃度0.1%有機肥提取液或有機葉面肥1~2次;后期看苗補肥,當葉色返淡黃時,補施有機葉面肥;在10月份少量秋蘗萌發時,補施適當發酵熟化的餅肥或蠶糞。高溫晴天時,施肥宜選擇在5∶00后進行,以免造成葉害。
2.4.6 病蟲害防治 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防治的原則是防重于治,不采用任何化學農藥,一旦發現有病蟲害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避免病蟲害的加重。鐵皮石斛的主要病害有軟腐病、黑斑病、炭疽病等,預防這些病害要注意通風透光、適當降低棚內濕度,發現病害時采用生物農藥防治,并將病株及時拔離;主要蟲害有蝸牛、蚱蜢、菲盾蚧、紅蜘蛛等,可采用太陽能戶外滅蟲器誘殺、捕蟲板誘殺、燈光誘殺、人工捕殺或撒石灰等方法防治。
2.4.7 采收時間和方法 適宜采收時間一般在早春或晚秋季節,以晚秋季節采收的品質為佳。鐵皮石斛采收采取“舊留新,分批采收”的方法,采收時保留基部第一節位,用干凈的剪刀剪取植株中老熟莖條,封頂莖條和落葉白條放入干凈的竹筐中,防止損傷鐵皮石斛的主莖。采收后及時剔除劣株、病株,進行品質檢測,對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及時處理。
2.5 品系選擇 在栽培過程中,根據植株的形態特征、生理特性、抗逆性、有效成分含量等相關選育目標,進行鐵皮石斛雜交后代新品種(系)的選育。
3 結語
粵東北地區發展石斛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可充分利用本地野生石斛資源,進一步擴大種質資源庫,開展石斛良種選育、雜交育種等研究,培育更多適合本地栽培推廣的優良新品種,大力發展石斛產業,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推動綠色經濟崛起發展戰略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雷衍國,繆劍華,賴家業,等.桂西北三地野生石斛屬資源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3).
[2]何濤,淳澤,羅傲雪,等.四川石斛野生資源及其保護研究[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5). (責編:張宏民)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