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1
南昌西站站房總建筑面積259 015.1 m2,設12 個站臺26 條到發線,站房共3 層,分別為出站層、站臺層、高架候車層。建筑最高點距廣場地面為41.7 m,站房平面尺寸為168 m×385 m(圖1)。

圖1 南昌西站鳥瞰圖
車站地下出站廳和站臺層、高架層為勁性鋼骨+預應力框架組合結構(圖2、圖3),標高10 m以上鋼柱截面Φ1 700 mm×30 mm,其中11軸、14軸線2 列鋼柱(計16 根)分4 叉,其余鋼柱(計8 根)與9軸、16軸2 列鋼柱(計34 根)均為標準鋼管柱;大屋蓋采用鋼管桁架(倒三角形)結構;標高19 m夾層采用平面鋼桁架結構,夾層的角部x向懸挑15 m,y向懸挑18 m。
(a)厚壁鋼柱的加工制作,主體勁性結構柱和鋼管柱、夾層鋼結構均為厚板,加工和焊接難度大。

圖2 主站房結構布置示意

圖3 站房縱剖面示意
(b)屋面桁架長度較長且外形尺寸較大,需在現場進行拼裝,現場拼裝的構件數量多,拼裝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
(c)吊車通道需進行加固處理,兩側吊機行走部位需對下部兩側出租車通道進行加固,中間吊機通道需跨地鐵與地下室底板,底板鋪設大量路基箱作為行車通道。
(d)由于結構呈空間體系,節點和桿件的定位都需采用臨時承重支撐,臨時支撐數量多,對定位要求高。
(e)由于結構平面尺度大,且屋面同時存在一定的高差,對如此空間大跨度結構,卸載難度極大。
根據方案比選和研究,最終確定配置4 臺大型履帶吊機進行鋼結構安裝施工,其中中部2 臺履帶吊機(分別位于11~12軸間、13~14軸間)行走在地下室-11.50 m標高結構層面;兩側2 臺履帶吊機(分別位于8~9軸間、16~17軸間出租車通道頂部)行走于-3.60 m結構層面,共布置4 道垂直于軌線的吊車行走通道,采用2 500 kN履帶吊機直接吊裝就位。
總體安裝順序:自P~N軸向南(A軸方向)順序吊裝;全部安裝完成后,再由P軸向北(U軸方向)順序吊裝(圖4)。

圖4 吊機通道示意
鑒于工期緊及節點工期要求,在平面上以主站房屋蓋伸縮縫處為界,將其劃分成A、B、C三個區段進行施工。
臨時支架形式采用格構柱體系,吊裝到位,用纜風繩進行固定,同時與混凝土基礎固定(圖5)。

圖5 屋蓋桁架臨時支撐整體布置示意
第一步:線側南北站房高架層、向莆正線高架層結構完成,向莆正線橋北側屋面鋼結構開始吊裝。
第二步:向莆正線橋北側屋面鋼結構安裝完成,拼裝完成后卸載。
第三步:履帶吊轉場至向莆正線橋南側進行鋼柱吊裝。
第四步:N~M軸間屋面鋼結構安裝施工。
第五步:由N軸依次退吊鋼結構柱及屋面鋼結構至L軸,N~M軸臨時支撐卸載。
第六步:吊裝L~H軸鋼柱。
第七步: L~K軸屋面鋼結構安裝施工。
第八步:K~H軸鋼柱及鋼屋架安裝;M-L軸臨時支撐卸載。
第九步:H~F軸鋼柱及鋼屋蓋施工;L~K軸臨時支撐卸載。
第十步:F~D軸鋼柱及鋼屋蓋施工;K~J軸臨時支撐卸載。
第十一步:繼續后退施工,吊裝D~A軸鋼柱、商業夾層及鋼屋蓋。
第十二步:J~D軸臨時支撐拆除。
第十三步:A~D軸間鋼結構夾層及屋面鋼結構吊裝完成;臨時支撐卸載。
對鋼屋蓋關鍵構件在施工過程中的沉降、位移和變形情況進行連續不間斷監測,以便及時對支撐系統和重要桿件的位移、變形量及其設計參數進行評估,對結構構件、節點、支撐的損傷進行監測,對結構的變形狀態和整體震動進行實測,對應設置沉降、位移和變形監測系統進行自檢和動態控制。
大跨度屋面鋼桁架體系安裝,首先必須結合結構特點,考慮總體安裝流程,并據此進行機械設備配置,并進行屋面分塊分段的組合分析,合理設置支撐安裝和拆除工藝流程,確保結構施工安全,南昌西站屋面鋼結構桁架通過合理設置吊裝方案、科學選擇機械設備,確定南北轉場、順序流水安裝和拆撐的方案,高效、快速地完成了鋼結構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