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0
擬建工程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城區,占地面積約8.5 萬m2,總建筑面積約50 萬m2,為莆田最大的城市綜合體項目。該項目地上建筑為8 幢4~5 層的鋼結構商業裙房、5 幢30 層高層住宅,整體設3 層地下室。基坑呈不規則的手槍形,單邊最長為330 m,地下室單層面積約71 732 m2,基坑開挖深度19.6 m。
項目周邊環境復雜,北側和東側為繁華的商業街和道路,地下室邊線距離人行道6~10 m;西側和南側地下室外墻距離用地紅線1.5~5.2 m,紅線外為下磨溪(泄洪河流)。基坑周邊環境如圖1所示。
根據勘察報告,擬建場地屬于興化濱海相平原與剝蝕殘丘過渡地貌單元,樁端持力層主要分布⑨強風化凝灰熔巖層或者⑩中風化凝灰熔巖層。

圖1 基坑周邊環境
福建莆田以往的工程一般設置1~2 層地下室,深基坑工程一般采用“排樁+錨桿”的支護形式。對本項目而言,將近20 m的開挖深度已經超越當地以往工程經驗,況且該項目地處莆田市中心黃金地段,一旦工程發生任何事故,后果不堪設想,故基坑安全和周邊環境保護非常重要。基坑北側有深10 m地下商業街,南側和西側存在較深河流,故錨桿方案無法施工。另一方面,由于基坑面積巨大,若采用內支撐,工程造價和工期都非常驚人,因此內支撐方案也被否決。同時,建設單位要求商業裙房盡量能提前達到銷售節點以快速回籠資金,而地下車庫和高層住宅的工期則可相對滯后。根據以上要求,基坑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反復協商,最終決定本項目采用逆作法施工。
根據計算分析,本項目采用厚800 mm的地下連續墻作為深基坑的臨時圍護結構,并兼作地下室的永久結構外墻。地下連續墻墻身進入第⑨層強風化凝灰熔巖不小于5 m,或者進入第⑩層中風化凝灰熔巖不小于2.5 m。地下連續墻采用鎖扣管接頭,槽段分縫處在基坑外側采用3 根Φ800 mm高壓旋噴樁,高壓旋噴樁的入土需穿透第⑧層全風化凝灰巖,以防止漏水。地下連續墻每幅槽段內設置2根注漿管進行墻趾后注漿,便以控制地下連續墻的豎向沉降。
本項目采用逆作法施工,裙樓各層地下室的結構梁板替代水平支撐,因其支撐剛度大,對水平位移的控制較為有效,同時也避免了臨時支撐拆除過程中因圍護墻的二次受力和二次變形而對環境造成進一步的影響。
高層住宅區域采用順作法施工,地下室各層樓板在這些區域開洞,開洞區域設置混凝土臨時支撐。考慮到將來混凝土支撐鑿除比較麻煩,臨時支撐設計成寬扁梁的形式,兩側預留出相應的梁板鋼筋,將來這些混凝土支撐直接澆筑在地下室樓板結構里,只要不影響建筑使用功能的都無需拆撐。
本逆作施工期間通過一柱一樁來傳遞梁板豎向荷載(柱網間距一般為9 m×9 m)。本項目一柱一樁采用鋼管混凝土柱+沖(鉆)孔灌注樁。根據上部荷載的不同,鋼管采用Φ700~Φ900 mm,壁厚10~12 mm,鋼管內灌注C50混凝土,鋼管插入沖(鉆)孔灌注樁內3 m,灌注樁Φ1 200~Φ1 800 mm。立柱樁均利用工程樁,樁端進入⑩中風化凝灰熔巖不少于1 m,以控制一柱一樁和地下結構的沉降,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5 650~16 250 kN。
常規逆作法土方大部分為暗挖,出土效率較低[6]。本項目利用土質條件較好的優勢,充分利用放坡盡可能多明挖土方。具體方法為,在正負零樓板澆筑之前,地下連續墻周邊預留2 跨(西北角土質不好的區域預留4 跨)土方不挖,其余區域均采用盆式挖土的方法直接開挖至B1層梁底,然后再依次澆筑中心島區域的B1樓板和全部的B0層樓板。由于B1層土方大部分均為明挖,土方車直接下坑作業,出土效率非常高。B1層土方盆式開挖的工況見圖2。
另外,本項目B1、B2層用作商業賣場,B3層為機械式停車庫和商業的混合體,層高為5.5 m、5.2 m;在地下車庫中部還設有多級自動扶梯,南北方向長約120 m,東西方向為1 跨,寬9 m。
基坑設計充分利用結構上述特點,首先對永久汽車坡道和B1層部分樓板進行結構局部加強,等B0板完全形成后,土方車通過汽車坡道直接開到B1層樓板,如圖3所示。

圖2 地下室B1層土方盆式開挖工況(明挖)

圖3 土方車從永久汽車坡道直接到達B1層
另外,在逆作法土方開挖階段,中部多級自動扶梯的區域樓板暫時不澆筑,充分利用土體自身的結構強度,形成一個1∶9左右的臨時土坡,在土坡東西兩側的臨空面采用1∶2~1∶3放坡(遇到立柱設置平臺),土方車通過該臨時土坡可直接再從B1層樓板到達基坑底。
采用上述結構坡道結合臨時土坡,B2、B3層土方為下坑開挖,出土效率大為提高,成功克服了傳統逆作法土方暗挖和垂直運輸效率低的缺點。
本工程一柱一樁采用沖孔灌注樁,設計要求樁端進入⑩中風化凝灰熔巖不少于1 m。樁基入巖的終孔驗收條件最為關鍵。本工程根據樁位附近的勘探孔對樁端巖樣進行初步判斷,另外根據沖孔灌注樁的施工效率來判斷,一般在中風化凝灰熔巖內1 h的掘進深度為5~10 cm確定為中風化凝灰熔巖。
為確保地下連續墻的施工質量,本項目采用德國進口的利勃海爾成槽機[7]。對于強風化凝灰巖以上的地層,成槽機的抓斗可輕易將其抓碎,施工效率較高;但對于中風化凝灰巖,成槽機基本不能掘進。根據試驗確定以下施工方法:先采用成槽機完成強風化巖以上成槽,入中風化巖區段則改用沖孔灌注樁設備,先將基巖破碎,然后再用成槽機的抓斗清除。地下連續墻的終孔驗收方法與一柱一樁類似。
項目實施過程中,東北角區域各方對中風化巖與強風化巖的鑒別爭議較大,導致地下連續墻實際進入中風化巖的深度可能還不到2.5 m。坑底土方開挖后在該區域施工抗浮錨桿時,坑底墊層以下的巖石裂隙水從錨桿孔冒上來,導致地下連續墻墻趾巖體泡水出現軟化現象,同時錨桿施工時間要2 個月,對基坑安全非常不利。基于這種情況,為確保基坑安全,圍護設計和施工單位商量確定臨邊區段先澆筑基礎底板,在底板上預留錨桿孔洞[8],如圖4所示,等底板達到設計強度后再施工抗浮錨桿。

圖4 底板上預留錨桿孔洞
本項目從2011年年初開始施工工程樁和地下連續墻,2011年5月份開始第一皮土方開挖,并隨即進行±0.00 m樓板和裙房商業上部結構的施工。由于采用逆作法上下同步施工,2012年元旦前夕裙房商鋪即進行全面銷售和招商(從第一皮土方開挖算只用半年時間),有效地確保了建設單位的資金鏈,充分體現了逆作法的優勢。后由于建設單位資金原因,直到2013年6月份,本項目最后一塊基礎底板才澆筑完畢。
雖然基坑工程的時間跨度偏長,但地下結構的各層樓板給基坑支護結構提供了足夠的抗側移剛度,監測數據表明地下連續墻測斜最大值僅為28.8 mm,基坑外市政道路地表最大沉降量均不超過3 cm,周圍地下管線最大位移為25.7 mm,有效地確保了基坑自身安全,并很好的保護了周圍環境。
(a) 對于周圍環境復雜的超深超大基坑而言,逆作法施工工藝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尤其當上部建筑有銷售節點要求時更能體現逆作法的優點。
(b)采用逆作法施工時,地下連續墻、一柱一樁以及梁柱節點必須精心設計,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和垂直度。
(c) 對于嵌巖的地下連續墻和工程樁,必須確保樁(墻)端入巖深度,一方面可根據巖樣結合勘察資料初步判斷,另一方面可根據入巖施工效率進行綜合判斷。
(d)結合地質條件可先在地下連續墻周邊預留土方,中間盆式開挖至地下室B1或B2層板底,然后再澆筑B0層樓板,這樣減少暗挖土方量。在地下室層高許可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結構坡道結合臨時土坡作為土方車下坑通道,以提高逆作法的出土效率。